黎曉華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廣東 茂名 525000)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2014〕6號)提道:加強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是優化高等職業教育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德為先,培養具有現代職業理念和良好職業操守的技能人才。所謂德育,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就提出了德育就應該是道德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之一的文秘專業,由于畢業后崗位處于管理工作的輔助部門以及工作內容的特殊性,德育內容對個人培養職業素養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目前社會上頻頻出現“高級技術工人用工荒”的現象,所以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具有高操作技能的人就一定成為企業的“搶手貨”。實際上不是,高操作技能或許是表面需要的,企業長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應該是首先具有高文化素質然后才是高技能的人才,這也就是為什么企業同時面對一個本科生和一個中職生的時候,即使中職生的操作技能高于本科生,但企業還是會選擇本科生的原因。
企業深深知道,技能通過短時間的培訓是可以達到的,而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才能形成,但是綜合素質的影響又是深遠的。社會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比如汽車修理專業,中職生在學校學習這個專業的時候,汽車是一個款式,等到他真正走上社會的時候,汽車的零件、組裝、性能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所以他也需要重新進行學習才能得到相應的技能,但是素質是長期不變的,是我們國家沉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只有通過德育才能承載培養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所以,高操作技能型的人只能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人的綜合素質,文明的發展也需要思想的 武裝。
學校承擔著教書的功能,同時也是育人的載體。教書、育人是學校的兩大功能,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并承擔起育人的功能。高職院校尤其如此,在社會人才需求的推動之下,學校迫切需要在短時期內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卻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導致學生就業后頻繁離職、人際關系惡劣、以自我為中心、不注重集體利益、誠信缺失的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導致企業對高職院校的誤解也越來越深,寧愿用一位專業不對口的本科畢業生也不愿意錄用技能扎實、專業對口的高職畢業生。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除了過硬的專業技能之外更要求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所以中職學生除了要學好專業技能之外也要注重文化素養的培養,只有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兼具的復合型人才才會更受社會的歡迎。德國人的技術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不僅是高超的技術,更多的是嚴謹、認真、規范的綜合素質,這是和他們的職業學校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分不開的。中職學校的目標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一個中職學校要在社會上打響自己的品牌,光靠技術和就業率是難以實現的,中職學校的持續發展需要好聲譽,而良好的聲譽是靠畢業生創造出來的,只有培養出具有良好素質的畢業生,才會給中職學校帶來品牌的效應,中職學校的生源才能長盛不衰。
目前文秘專業的德育模式大多數只存在于每周的主題班會中,其中主題班會設計內容又以安全教育為主,很少涉及思想層面的內容,更勿論職業素養方面的內容了。雖然學校也會把德育內容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但基本還停留在建筑標語、校園櫥窗方面,目前還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常用的社交工具比如微信、微博等形式進行廣泛傳播。
學校的德育模式大多存在主題班會中,有的班主任甚至為了應付檢查而召開班會,在班會上對學校文件照本宣科,沒有根據專業設計相應的主題班會。思想政治課程、形勢與政策課程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都是全校性的公共課程,講授內容基本一致,只注重培養學生一般的思想道德,難以結合相應專業的專業素養,缺乏職業素養方面的培養與考核。
目前高職院校的德育模式大多數存在于主題班會、思想政治課程、形勢與政策課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上。思想政治課程雖然有相應的教材,但缺乏專業特色。主題班會是學校下發的文件,形勢與政策課程以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基本上也是根據上級所下發的文件統一進行學習。所以,沒有相應專業對口的德育教材,這也是造成學校德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首先,在主題班會上職業素養與德育相結合。比如在國防安全主題班會上,可以與文秘專業的保密意識聯系起來設計班會課,學生通過主題班會的學習,不僅對國防安全教育知識更為深刻,同時對未來保密工作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其次,在專業課堂上滲透德育內容,在“秘書學概論”課程上講到“秘書的素質”這一章節時,涉及秘書在工作中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具體為愛崗敬業、忠于職守;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任勞任怨、樂于奉獻;善于合作、嚴于律己;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實事求是,勇于創新;恪守信用,嚴守機密等內容,這屬于職業素養內容的范疇,但同時也可以和德育相結合,兩者相映得彰。同時還可以舉例,比如說歷史上孫權的“秘書”顧雍,他頗有政績,卻從不自夸,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上奏意見,從不外傳;對待同僚,和顏悅色的同時又堅守原則。有一次,一位中書呂壹因濫用職權,且誹謗、陷害大臣,終于事發入獄。顧雍審理此案,提審呂壹。旁邊有一尚書郎指著呂壹大罵,盡數其惡。顧雍則阻止道:“國家有法,斥罵無益。”他和顏問案,還允許呂壹自述陳情,呂壹終無話可說,低頭認罪。這充分地體現了一個秘書良好的職業素養,對文秘學生的德育啟發也很大。
在宿舍管理上與文秘專業的辦公室環境管理的知識結合起來,辦公環境管理涉及物品的擺放、用品的管理、值班制度的安排、安全隱患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辦公環境管理的要求管理宿舍環境,既能培養學生的自我環境管理意識,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培養專業技能,促進專業素養的提高。
在與人交流中涉及秘書的人際關系,秘書的人際關系要求秘書在工作中遵守與人相處的平等、尊重、尊敬、得體原則,這也是我們德育中的重要內容,在德育中滲透專業素養,更能為學生所接受,更能培養學生未來的職業意識。
在班級中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班級文化,具體包括班級名稱、班級口號、班級目標、班級標志、班級計劃、班歌、班服、班旗等內容,比如筆者曾經任教的文秘專業的班級口號是“隱形的翅膀”;班級口號為“內外兼修,技能精深”;班級目標是“讓文秘專業在高師綻放光芒”;班級的圖標就是灰暗色的翅膀;班級計劃是第一學年深沉磨礪,第二學年整裝待發,第三學年展翅高飛;班歌為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制作帶有班級標志的班服。完整的班級文化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讓班級成為有目標的班級、有靈魂的班級。
對于高職院校的德育而言,專業不同,德育的培養模式也不同,對于德育的評價模式也應該引進職業評價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評價主體的企業化。高職院校的德育范圍不限于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不僅受家庭、學校環境的影響,更多也受企業與崗位的影響。所以,有必要打破傳統的教師評價模式,在評價主體上引進家長評價、學生互評、企業負責人評價以及教師評級的評價主體多元化模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有利于綜合衡量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行為。在這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中,最重要的是企業的評價。加強校企合作,引進有經驗的企業家幫助學生建立企業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真正成為高素質的職業人。
其次是建立起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評價內容。職業素養具體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德育的評價內容以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三方面內容為主,同時兼顧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的考核。如文秘專業的德育考核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為職業方面,具體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其中職業道德包括是否恪守信用、嚴守機密等方面,職業意識包括場合禮儀、形象等方面,職業行為習慣包括辦文是否嚴格按照國家公文規范、辦公室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等內容。另一個方面是職業內容。職業內容評價的權數應該占70%;傳統的思想道德評價采用自評、他評的方式,占30%。
目前,學校提倡“五育”,即理想教育、養成教育、習慣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并出版了一系列德育教材。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的道理,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有著重大的作用。
德育教材內容的選擇是德育培養模式成敗的重要因素。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德育教材,更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更契合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對學生的啟發性更強。比如在文秘專業學生的德育模式中通過引進一些職場上關于秘書形象、秘書辦事的小故事,闡明文秘職業道德的大道理,有目的地啟發學生,會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德育是學校承擔的功能之一。相對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崗位技能的培養,德育課程占比少甚至沒有,導致學生到工作崗位之后頻繁跳槽或者不遵守企業文化與理念。所以,探討高職院校如何把德育內容與職業素養相結合,既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又提高高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這不僅是企業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更是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必要 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