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 ? 要】分層教學模式,包括分層自選學習、合作探究學習、自主設計作業、分層多元評價等四個步驟,在這四個步驟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在分層自選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布置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合作逐層解決問題;在作業訓練環節,教師為學生提供范例,組織學生依據能力自主地設計作業;在分層多元評價環節,教師以學生的分層為基礎,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互評。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小學數學;課堂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129-02
【Abstract】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includes four steps: hierarchical self-selected learning, cooperative inquiry learning, self-designed homework,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evaluation. In these four step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In hierarchical self-selected learning, teachers provide students with alternative resources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in cooperative inquiry learning, teachers assign inquiry task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operate in groups to solve problems layer by layer; in homework training, teachers Provide examples for students and organize students to design homework independ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abilities; in the hierarchical and multi-evaluation link,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make mutual evaluations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based on students stratification.
【Keywords】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practice; Strategy
分層教學是一個教學概念,近些年備受各學科教師的重視。要在教學中有效應用這一模式,教師就要結合所處的教育環境,充分利用擁有的教學資源,進行特色的教學計劃設計。分層教學是循序推進的教學活動,包括學生自學、教師引導深入學習、習題訓練與設計、總結反思與評價等環節。教師在這些環節中要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范例資源,然后對學習秩序進行引導和維護,如此便可以讓學生在激發主觀能動性的情況下進行分層學習。
一、引入微課資源,開展分層自選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是分層教學模式的第一環節,也是教師引入微課資源、開展分層自選學習活動的環節。在將學生分成后進、提升、拓展三個層次后,教師可以為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資源,將微課劃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供全體學生,第二部分供提升和后進層,第三部分供后進層。然后,教師要求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觀看的進度,以此實現自主學習的分層。
以《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為例,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劃分出5分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梳理知識,回想預習成果。在這5分鐘中,教師以微課資源輔助各層學生。微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展示本課時的重難點以及任務。教師要求,拓展層學生觀看完這一階段后,需要自主閱讀教材學習。第二階段是展示本課時的知識框架與知識點,提升層學生看完這一階段后,需要自主地閱讀教材進行學習。最后一段是以思維導圖為基礎,對本課時知識的詳盡解釋,目的是讓后進層的學生能夠對本課時的知識有完全的了解,不至于在之后的學習中“抓瞎”。通過這樣的分層教學,教師能夠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如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梳理能力,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等。
二、布置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在分層教學模式中,布置探究問題是各個教師都在應用的一種策略。而要發揮學生的集體優勢,教師便可以嘗試探索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即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分層的問題之后,并不讓學生直接解決自己能力層次的問題,而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由后進層在小組中解決基礎問題,再由提升層帶領后進層解決提升問題,最后由拓展層帶領其他學生解決拓展問題。
以“確定位置”為例,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三個問題,前兩個問題是情境問題。情境一:從一張照片中,確定人員的位置。情境二:視頻中大部分人“在轉圈”,確定人員的位置。問題三:在方格圖中確定圖形的位置。然后,教師設置規則,第一個問題需要以基礎層為主,其他兩個層次的學生解答后不準回答;第二個問題以基礎層和提升層為主,拓展層學生解答問題后不能分享答案;第三個問題以拓展層為主,最好是以直接給出答案之外的方式,幫助后兩個層次的學生學會解答這種問題。在實際的探究學習中,會有部分高層次的學生,在表現欲的激勵下,直接將答案或者解題的過程展示給低層次的同學。對此,教師可以確定競賽機制,即在發現這樣的情況后對小組進行扣分,以此保證各層次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主體性體現。
三、提供必要的引導,組織學生自主設計作業
課堂作業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作業范例,然后組織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所謂自主設計作業,是指高一層次的學生為低一層次的學生設計作業,而基礎層次的學生還需要完成同層次小組設計的基礎類作業。如此,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增強完成作業的趣味性。
以“買文具”為例,在教學之后,教師為學生提供三個層次的習題范例。基礎范例“試商”,如“70÷32=”;提升范例“最大填幾”,如“37×(? ?)<242”;拓展范例“為豎式治病”,教師提供錯誤豎式。展示范例之后,教師為學生展示這些題目的設計思路,比如“70÷32=”這一式子,很容易發現70大于60=30×2,設計這一題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試正確的商的能力。講解完設計思路之后,教師便可以開展小組比賽游戲,即小組之間互相設計并完成習題,然后根據習題設計的質量以及各小組完成習題的質量與速度,評選出優秀的小組。在設計作業以及競賽的因素影響下,各層次的學生都會產生較強的思考、嘗試熱情。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禁止各層次學生的相互幫助。如此,各小組的拓展層學生會為了爭奪獲勝的榮譽,在完成自己的題目設計任務后,主動為另兩個層次的學生提供幫助。
四、關注總結反思,踐行分層多元評價機制
分層多元評價機制是分層教學模式的重點,也是教師給予學生激勵、肯定的渠道。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在每個環節之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與反思,以此讓學生及時意識到自己學習上的錯誤。并且,在不斷的激勵下,各層次的學生也能夠激發出斗志,更主動地學習知識。
以探究環節為例,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將分層多元評價應用在每部分問題探究結束之后。另外,教師也需要對評價進行引導。比如組1中的各層次學生嚴格遵守教師設定的規則,自主解決各類問題,那么教師便可以在問題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引導:老師覺得你們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很高,并且每個人都發了言,你們對自己小組的學習過程有什么評價嗎?在教師的話語引導下,該小組的學生自然會十分高興地分享自己小組的學習過程,比如先是由基礎層的學生進行思考、分享,然后再由更高層次的學生進行補充啟發……在教師引導下的問答評價之后,其他小組便會意識到遵守教師制定規則的重要性。同理,教師可以這種策略引導學生完成對數學知識、學習過程的完整評價。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踐行分層教學理念,是讓學生產生主觀能動性然后進行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分層教學模式中,微課、探究性問題是代替教師給予學生引導的重要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在這些資源的輔助下,以個體或者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層自主學習,或者從低到高,逐層解決教師布置的學習問題。在學生分層學習時,教師便可以對學生進行觀察、分析,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郭長元.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中小學電教,2020(09).
[2]郭靜.對小學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實踐[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7).
[3]王莊姬.創建“五型”教學模式?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結構的研究[J].教師,2020(09).
[4]蒼秀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9(11).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