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會芬
【摘要】在初中班級的建設中,班級文化在這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班級文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最終達到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本文以解決班級文化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為主進行探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班級的文化建設。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實踐與研究
班級,是學生的集合之地,是能夠關注并注重學生品德修養的主要場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逐步將有效構建班級文化的任務增加到日常的教學任務之中,從而引導學生的發展。因此,構建班級文化是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
一、當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現狀
(一)班級缺乏管理創新
對于大多數的初中班級來說,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缺乏創新、管理理念陳舊,使得學習的氛圍低沉等問題,最終影響班級文化的建設。同時,它也能夠導致同學之間或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積極性下降。
(二)班級文化意識薄弱,認識片面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的教師和家長都會以分數來評判學生的好壞。片面注重考試成績,讓教師和家長甚至大多數的學生都會以學習是否優秀為評分標準,在給學生帶來了壓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許多家長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孩子參與班級的文化建設就是在浪費時間。這就使得他們不愿意讓孩子參加活動,使得學生不能夠參與更多的活動,提升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
(三)班級文化建設參與性不強
由于大多數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會產生叛逆心理,或者說對于學習、教師家長的話產生抵觸心理,他們直接或間接表現出對班級建設的抵制。筆者班的小張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他不想學習,上課睡覺、不肯回答老師的提問、沒辦法完成課后作業、不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開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所遇到的事情進行針對性的溝通和指導,從而避免在班級內部出現大面積的厭學現象。經過開導,小張改變了他的學習態度,上課不再睡覺,也按時完成課后作業。
(四)獨立行動,缺乏合作
班級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這是由于班級是由不同的學生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如果學生在班級中與同伴形成競爭關系,那么,班級文化就會比較偏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學校組織的日常活動中,應該引導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之間個體能力的比較,而不僅僅只是學習之間的比較,以免學生在互相比較的過程中產生偏激的心理或行為。
二、加強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
如何減少上述問題的出現呢?首先就是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這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分數,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其它方面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建設健康良好有秩序的班級文化,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要求學生能夠在日常中積極與人交往,從而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
(二)加強規范管理建設班級制度
在班級活動的過程中,首先要建立良好合理的班級制度。這是由于好的班級制度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行為規范,也能夠促進班級的良好發展。在執行的過程中,要求班里的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班級的公約來約束自身的行為,為班級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教師也應該與學生共同完善相關的獎勵機制和懲罰機制,從而讓學生更加有動力去加入到班級活動中,也能夠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以及責任感。把班級分組管理,每個小組都有小組長,放權給小組長去管理,讓小組長約束好各個組員,帶動組員去學習或參加班級的活動。同時,小組長也要登記好加分和扣分情況,每周統計一次,然后進行獎懲。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大部分學生都有了各方面的轉變。特別是小怡作為小組長的小組,每周加分是最多的,而且她把小組成員帶動了起來,使得小組成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得到了各科任教師的表揚。
(三)創建班級文化精神關注精神生活
對于班級文化的建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班級文化精神的培養,也就是說培養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和班級輿論能夠使班級的氛圍更好,同時也能夠讓每一位學生對班級有歸屬感,能夠積極參與到班級中的每一項活動之中,還能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相互之間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建立和諧的班級評價體系
對于建立和諧的班級評價體系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對于評價體系來說,最重要的也應該是追求公平性、鼓勵性、寬容性,讓學生能夠展示不同方面的自己。同時,評價還應該包括科學化,人性化以及幽默化等不同的方面。
(五)重視情感引導
目前,對于班級文化建設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因此就需要教師在建立新型的班級文化時,首先要做到師生關系的平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以學生為主,而教師自身應該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自己能夠在課堂中發揮教師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和藹可親的話語以及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配合教師的活動,讓學生在積極良好的班風中能夠養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
(六)建設有特色的中學班級文化
在實際的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成果,而應該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文化的建設,同時還應該結合學校的優良傳統文化,使班級的文化形成獨具一格的特點。
(七)要樹立班級文化建設目標,重視行為文化
對于班級文化的建設來說,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文體活動主題班會,或者社會實踐活動等來進行。在學校舉辦的元旦朗誦比賽中,小芳和小輝兩位學生參加了此項活動。通過這次活動發現,小輝的朗誦能力比較強。通過這些不同的活動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展現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全面地發展。
班級文化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教師需以學生為主體,在對學生引導的過程中,也要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引導和溝通,帶領學生多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琦.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中),2017(4).
[2]王沁.淺談目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情況與解決方案[J].考試周刊,2017(83).
[3]藍正德.論新時代背景下初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