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昕睿
摘 要:模塊化教學是以技能培訓為重心,重視能力與實際應用性,主要的教學內容是具備針對性的獨立單元,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職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可以有效培育順應經濟發展的實用性人才,不單單可以推進中職學校的發展,更加有益于學生未來職業道路的選擇。
關鍵詞:中職學校;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模塊化教學;
引言
中職學校以培育技能型的人才為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具有針對性,增進操作技能的培訓。因為模塊化教學符合中職學校培育人才的需要,因此被大范圍應用到教學進程中。為了更好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中職學校應該完善進行革新與實踐,從而更好地培育順應現階段市場標準的人才。基于此,下文將對中職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方式進行分析與闡述,旨在提升教學成效,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模塊化教學現狀
現階段的中職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依舊存在著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的狀況,沒有革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無法有效吸收掌握現階段較為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除此以外,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進程中,實際實踐活動十分之少,因為學校設備的不完善或者與社會中企業的聯結不密切,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非常缺乏,使得學生只能在理論層面中掌握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方面的知識,實踐操作的能力嚴重缺失,無法滿足企業對于機械人才能力的標準,嚴重限制了職業的發展。并且,中職學校中所招收的學生多為初中畢業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較差,并且因為初次接觸機械設計相應的知識,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如若應用過去教學方式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難以切實培育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加無法獲取優良的教學成效。在實際教學進程中,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缺乏實踐練習等因素,嚴重阻礙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提升。
二、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措施
(一)革新思維,應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機械設計制造與專業化模塊在實際教學進程中,要想有效實現教學改革目標,首先就應該在思想理念上進行優化創新,轉變過去的教學方式,為順應現階段該行業的需要,應用多種先進科學的教學方式。過去的模塊化教學趨勢更加注重與理論性知識的講授,并且理論與實際實踐這二者之間缺乏連接性,這十分不益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了有效增進實際實踐與理論知識的聯結,教師可以在項目驅動的前提之下,進行情景教學法,豐富充盈實訓的學習內容與教學組成。例如,在機械設計制造教學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過去的教學任務作為前提,增添項目驅動這一流程,引領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研究、自主分析思考的方法來實現相應的學習任務。如若學生在這一環節之中遇到了困難,沒有按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就應該在合理的環節與流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意見的指導。在這一方式的引領之下,學生可以有效獲得有效的操作方式,并增進對機械設計制造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該注意的一點是,為了有效實現學生在實際實踐之中靈活應用相關知識,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創設起完整合理的模塊知識,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并引領學生牢固掌握各個與機械制造相關的工具類型、工具性能等,在學生實際操作進程中應該積極進行思考探究,從而更加高效、快捷地吸收掌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知識,并掌握實踐要領,推動教學全面進步。
(二)以學生為教學重心
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模塊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就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培育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重心,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與職業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掌握市場動態,明晰現階段經濟市場對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標準,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改革。在中職學校自身來看,因為中職學校所招收的大多是初中畢業學生,其在相應的專業知識方面處于空白階段,因此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較差。要想實現優良的教學成效,就應該融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知識掌握程度,避免因為過與困難的教學內容安排使得學生難以有效掌握,從而降低學生對于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為了可以讓中職學生牢固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術,提高專業能力,教師可以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在初始階段為學生講授簡單易懂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先學習機械設計制造的原理理論,了解相應的基礎工具類型。與此同時,在這一進程中應該重視引領學生創設學科思維,最大程度意識到這一專業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其次,教師應該擬定切實有效的實踐培育計劃,在最基礎的工作操作來入手,逐漸增加知識的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提供實踐平臺,強化校企合作
模塊化教學目標就是為了培育學生的多種能力,因此模塊化教學改革應該為學生創設實踐平臺,從而實現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中職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資深具備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參與到多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切實掌握知識。但是,因為中職學生缺少實踐經驗,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機械制造工具,如若不進行大量實踐練習,將會難以靈活應用。因此,教師可以應用現場教學方式,根據學校中現有的設備進行指導訓練,在設備現場了解相應的機械設備結構、原理等知識以后,在教室中進行相應的原理知識分析,并分組進行實踐學習,對于各個機械設備的結構進行詳細的探索,讓學生依據工具進行測量繪制、組裝等相應的操作。這種直觀清晰的教學方式更加有益于學生對原理的掌握,并在其中不斷解除疑惑,彌補了理論知識的缺失,對于機械設計制造能力的進步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以外,校企合作也是教學改革的有效方式,也是中職學生提高自身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現階段部分校企合作制度并不完善,一來是因為學生缺少相應牢固扎實的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塊化基礎知識,這就難以有效對知識靈活應用,無法在實際企業工作中滿足企業的標準;二是因為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塊內容受到關注的程度較低,可以提供崗位的企業并不多,中職學校與機械制造企業的互通不甚頻繁,從而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有效改善這一狀況,中職學校應該不斷增進對企業之間的合作互通,為學生安排更多的實踐崗位來進行機械設計與自動化模塊內容,不斷增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市場對機械人才的需要。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中的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限制了教學成效的提高,更影響著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因此,就應該加大對教學改革的力度,革新思維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重心,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多種實踐平臺,創設完善的教學體系,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實現中職學生可以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朱微微.試論中職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學周刊,2020(24):13-14.
[2]張生.中職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8):199+201.
[3]歷文超.中職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華少年,2018(24):95.
[4]倪國慶,韓章.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2):250-251.
[5]許澤銀,徐強,蒙爭爭.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5(0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