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傳統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當代小學生的成長,學校要大膽改革,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教師和家長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身邊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是他們的模仿對象,都能夠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而父母是小學生最好的老師,對小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試想,家長一邊要求學生好好學習,背誦古詩文,寫作業,而自己卻在旁刷抖音,看視頻,會有多少孩子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而不受影響呢?
每一個小學生都是獨立個體,來自不同的環境和家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具備的優勢、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也有所不同。這時作為家長就不能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不好,性格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問題都是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是家庭教育沒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的來說,沒有天生不會學習的學生,只有被家庭教育忽視的學生。
(一)通過學校和家庭的配合,掌握學生的動態
在小學階段,教師和家長要共同承擔學生的成長的責任,包括相互交流與合作、參與到志愿服務、進行社區合作等。通過家長和教師的共同配合,這種相互合作的模式可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這種模式不僅可以讓家長參與學生的成長過程,與學校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和互動,還可以讓教師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最新情況,為接下來的教學任務做好規劃,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小學階段的教學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對自己班級的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后,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需求和自身素養等方面,為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并與家長保持溝通,確保家長了解學生的個體學習計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可以對學生進行激勵式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還可以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可以把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到一組,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有趣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差別教育,使每個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長處,而避免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對學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深受家庭教育的感染,身上都會帶有父母的影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家長改變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家長了解其必須配合教師,做到家庭和學校的教學目標同步,不要過早給學生報學習興趣班,以免給學生造成很大的教學壓力,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家長了解每個階段應該掌握的教育。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從而掌握學生的動態,再加上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和微課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喬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