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戚群云,浙江省慈溪市滸山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曾獲得“慈溪市優秀教師”“慈溪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作為高三核心帶班老師,班主任工作經驗豐富,多次開展班主任角色和班集體建設的講座,深受廣大教師喜愛。
2018年10月,我有幸參加教育局組織的名師團赴黔西南支教,與一群有情懷、有干勁、有智慧的老師,扎根在只有一條大路與外界相通的鳳凰山上一個多月。這是一所教師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學校,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大,他們的疲憊和抱怨令我揪心和震驚。在他們身上,我仿佛看到年輕的自己,不停地管理和說教,一天的時間都淹沒在瑣碎的雜事上。我們在那里召開了第一次班主任論壇,開設了第一堂班會課,這讓我重新思考德育的靈魂:我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班集體要怎樣建設?
支教回來之后,我毅然接受了學校給我安排的班主任工作。對一名老高級教師來說,這種價值觀并不普遍。令同事們更難以理解的是,煩瑣頭痛的班主任工作,我卻干得越來越歡暢。支教仿佛是一場洗禮,讓教育熱情久久在心里回蕩。因為求索,我去讀書,讀書打開了德育工作的視野,在實踐摸索的路上,我漸漸體驗到做班主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來自班主任工作的四件事。
一、談心:尋找自我的星空
談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家常便飯,很多孩子的成長經歷中會留著老師曾經找他談話的經歷和場面,是打擊還是溫暖,是噩夢還是力量,關乎老師的治班理念和人格魅力。是談心,不是談話。年輕的時候,容易急火攻心,一不小心就會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實錯誤的誤入,是成長的契機。怎樣把壞事變好事,幫助學生在錯誤中找到自我,是談心的最高境界。
小顧進校時的表現頗讓人頭疼,初中的逆襲經歷給了他幻覺,他認為“高一高二緩緩來,高三沖刺可以一舉成名”。他熱愛數學,以數學為驕傲,自以為聰明,不喜歡其他學科,自學課挑些話題找人聊天,淡漠規則,自我為大。有一次,小顧因為帶手機來校被值周老師發現,直接警告處分,我難以忘記那次談心他從不服氣到漸漸想通的過程。當我握著他的手說“我們一起努力,爭取早日解除處分”時,這個桀驁不馴的男孩眼里流露出了信任和溫暖。在這之后,他開始收斂自己,認真學習其他學科。學期結束的時候,他主動來找我,談了人生規劃、暑假安排。高二開始后,他加入了成績最好的一個學習共同體,借此展現自我的星空。
早戀問題怎么解決?我無意中看到溫柔自律的小妤與男生親密搭肩時,確實吃驚。盡管小妤寢室一直有“臥談會”,我問她室友情況時她們都守口如瓶。直到我在她后座男生的桌上看到了一張調侃紙條,上面寫著“你們成了請我吃糖”之類的話,才確信了這件事。我反復分析:敢冒戀愛風險的怎么會是她?原來,小妤理科極弱,喜歡把希望寄托于他人,沒有自信。找到了這個問題后,我們之間就有了一場不談戀愛的談心。“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相信自己是自己的上帝”,我引導她看身邊的小羅、小馬,讓人害怕的數學她們是怎樣咬牙學習的。夏天的風輕輕吹過這場戀愛,一個暑假的沉淀加上半個學期的努力,小妤的數學真的到了平均線,當然這當中也有我和她媽媽配合的效果,以及開學后共同體建設的帶動。談話談心,引導學生尋找自我的星火,重樹信心。
二、班會:情感激發的主陣地
班會是班集體建設的主陣地,把學生成長的問題拿出來討論評析,進行經驗分享、情感教育等,真正進入心坎的班會勝過班主任的千言萬語。高一時,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節假日無節制地玩游戲,該做的作業和生涯規劃隨便應付。盡管我規定手機限時使用,但一些學生總敵不過游戲的誘惑。暑假結束時,我讓家長描繪孩子在這一年中成長的三個優點。我開設了主題班會“這一年,我……”,先讓同學們不記名地寫下與父親(母親)“關于手機”“關于學習”的對話。第二環節出示了家長所寫的三條“成長語錄”。班會激發起細膩的家庭親情和活著的責任感,繼而引導學生思考比游戲快樂的事情有多少,人生有多重體驗,做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
主題班會上,我們一起提煉了班級精神。學生的創造力總是給我驚喜,我只是拋出了一個問題,他們就給了我豐富的答案,我們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提煉“行健”二字,設定了班徽,化抽象的精神為具體的內容。還有那些短平快的小活動,緊張學習中的小插曲,比如期末考試前的一個平安果,與同桌互道祝語;升學考試前一個插著“乘風破浪”卡片的蛋糕,都是讓愛行進的見證。
三、家訪:架起心靈的橋梁
家校是托起學生成長的雙翼,由于家長的教育能力參差不齊,學生的成長發展也有差異。面對伴隨互聯網成長的“Z世代”孩子,他們束手無策。有的缺少文化和教育底氣,當孩子振振有詞時只有嘆息;有的容易情緒失控,言語行為過激,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態;有的忙于生意和育二孩,沒有時間教育。為了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的成長方式,暑假,頂著炎炎烈日,我邀請“全國優秀教師”黃百央老師一起走進這些特殊家庭。黃老師是我的支教伙伴,她的人格與教育情懷深深影響著我,我們觀察傾聽,聊生活、講案例,肯定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家長去理解、發現和引導,我們向沒有底氣的家長推薦學習視頻,心情焦慮的家長則給予安撫。教育沒有輸贏,唯有守候。我發現情感融合勝過認知統一。小顧的父親是生意人,母親要照顧他妹妹,父母很忙,很少過問孩子學習,對學校的沉浸式自學氛圍建設頗不以為然。當我頭頂夏天中午12點的烈日,帶著牛奶和書走進小顧家時,我給家長講孩子在校的故事,理解和信任由此生發。家訪是家校同心同力的橋梁。
四、學習共同體:自主成長的孵化器
怎樣讓學生保持持續的發展力?我開始引入共同體的管理模式,學生自發組建學習共同體,4—6人一組,推選出負責人,集中解決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共同體內有榜樣引領,有同伴協作,有約定分工,有擔當、有貢獻,還要相互監督、支持和鼓勵,可以尋求任課老師的指導,以求共同體最終成果的最大化。組與組之間相互借鑒和創新,使班級生活變得溫暖、生動、有價值。就學習狀況、品德意志、生活文明等方面,我擬定了十條內容做成“成長錄”,每天一寫,養成習慣,評價內容還會有增減。每個月評出最優小組,每半年就階段性成果、小組目標、小組建設、小組精神、小組故事進行演講。為鼓勵后進小組發力,我設計了評價量表,階段性成果總分只有50分,其他各項優秀的仍然有可能成為最優小組。在共同體建設下,早自修的讀書聲鏗鏘有力了,晚自修的專注度提升了,情緒穩定了,小組建設主動了。每天,每一位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飽滿、有張力。
現在,學習不是一個人的戰斗,而是一群人在奮斗,就像打籃球、合唱隊那樣團結。每周一次的校會上,我會選擇朗讀精彩的“成長寄語”,鼓勵前行。有個數學平均分只有80分的組,在組成共同體后,尋求數學老師的幫助指導,每天多刷六道題,到期中考時完美勝出。一群曾經因為無聊,早晨在教室玩過撲克牌的男生,現在組成了“志誠”小組,以記錄他們如玉般美好的,努力著、奮斗著的青春,他們的小組精神是要通過“志誠”“至誠”,最后實現“志成”。他們小組的故事也很感人,組內有個早醒的吳同學帶動室員早起,他們提前15分鐘來教室讀書,是教室里最早的一道風景線。一群選考化學班的男生組成了“臥虎藏龍”組,月考取得過輝煌成績的他們不甘心失去冠軍,他們說:“假以時日,定會王者歸來。”一群可愛的女生的組名叫“去追一只鹿”,目前四人退步,二人進步,但是她們說:“我們的發展空間很大,我們樂觀又堅強,歌唱著《去追一只鹿》。”嚴酷的學習被賦予了一番詩意。共同體建設使學生自我主動地去創建學習和生活方式,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提升,成長的內驅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而班主任這時候是一個引導者、鼓勵者、吶喊者。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育是一種喚醒,班主任最大的任務是持續不斷地去激發學生奔跑的熱情。我的這個班級在軍訓結束后的摸底考中給過我令人崩潰的成績,反思之后,我發現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確有差距。一年半來,我在慢慢打造一個具有陽光品質的和諧行健班集體,既有向上飛揚的追求,又有向下扎根的踏實,培養樂觀堅韌愈挫愈勇的人生態度,培養包容悅納的人際交往關系,培養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格,培養專注扎實的學習品質,做努力奔跑的追夢人,做精神明亮的現代人。我們像一只蝸牛一樣慢慢向上爬,班級的五項競賽優秀了,歌詠比賽出彩了,各項學科競賽有學生獲獎了,班級面貌改變了,成績進步到了中段,在學校的知名度提升了。我說,我們還是莊子寓言中的蜩與學鳩,要想成為大鵬,必厚積大風。
教育是點燃和期待,我將堅持不懈地帶著孩子去飛,心之所向,必達遠方。在學生的成長中,我也收獲了班主任職業的成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