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梅 黨蓉 周孟杰 王夢茹
摘 要:現代醫學研究是一門無限期的接近研究人類自然生命發展演變的現代自然科學,一直以來是它承載著整個人類的寶貴生命。醫學的廣泛存在最初是為了充分滿足人類社會底層人類的健康需求,在人類社會中為了實現其對維護社會人類健康生命的重要作用,也將現代醫學所必應具有的各種社會性性質表現展示出來。醫學的健康社會性不僅體現在促進醫學的持續發展與促進人類健康社會的共同發展相輔相成,更多的體現在我國醫學健康社會的建設工作中。
關鍵詞:傳統醫學;現代社會性;兩者關系;醫學要求;發展模式;未來發展模式
現代醫學主要是研究一種疾病的特定發病率和原因,了解發病機制,進行一定的診斷,治療,做好疾病預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保障社會人體健康持續發展的一門科學。隨著當代社會科學與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醫學服務模式需要不斷轉變,在各個方面都必需有比較宏觀的深入了解和正確認識。
一.醫學發達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
現代醫學發達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學體系"?,F代醫學技術研究的本質上就是研究人類的自然生命發展過程,并且執業醫生們會依靠自己自身掌握的專業醫學知識與多年專業從醫的臨床經驗在未來始終保護著病人們的健康,最大程度的減輕他們的病痛折磨,醫生主要操作的臨床基礎技術是現代醫學社會科學研究技術,現代醫學不是一種單純的社會科學研究技術,而是高科技與現代人文科學的一種高度緊密結合體。新世紀到來的21世紀不僅是傳統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的一個世紀,也必將成為是傳統生命科學與現代信息科學的完美融合,交匯創新發展的一個世紀。
1.醫學發達與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進步發展的直接關系。
(1)我國在最早上古時代就已經設立了醫生這個專門的醫療職業,在周禮時代天官時就已經有史書記錄關于醫師的相關文獻,醫師所需要擔任的各種職責也已經有較為詳細的文獻記載。經濟社會發展技術條件落后,并不是每個人的醫生都已經能夠接受到這樣專業的技術訓練,在當時只要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就可以給別人坐診看病,為人看診把脈,能夠進行一定的科學診斷和對癥治療,只是技術不成熟。
(2)秦漢以來,內外經濟交通越來越發達,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所特有的中醫產品也流傳到中國內地,被內地專門研究醫學的現代醫家所廣泛采用。當各地的藥材大量流入內地時,也豐富了人們的內地藥材使用知識,拓展了對藥學的研究范圍,也促進了人們對現代醫學技術有更深的深入的認識。我國目前現存的最早的漢代藥物學理論巨著《神農本草經》,主要總結了漢以前許多的藥理科學知識,載有方藥百十余種。
(3)我國處于隋唐鼎盛時期,在中國政治統一,經濟發文化繁榮,內外交通發達的有利條件下,外來醫用藥物日益大量增多,與內地文化交流不斷加強,內地地區臨床用藥實踐經驗不斷豐富,對外來藥物的科學成就進一步研究總結已逐漸成為當時客觀需要。
(4)一直到金元明清時代,中國醫學界出現了各具色彩的醫學流派。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寫成了《本草綱目》,對中國和以后世界現代藥物學的不斷發展進程作出了杰出的科學貢獻,在極大程度上直接促進了現代醫學的健康發展?,F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中國醫學在各學科方面都已經有了許多突破性的學術成就。
古往今來,醫學的發達與現代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程度是密切息息相關的,缺少任何一個決定因素,都會直接導致醫學發展緩慢或停滯不前,更要將傳統醫學與現代社會經濟緊密結合。
2.醫學的發展對人類有積極的教育作用
(1)中國古代醫學發展較早,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深遠,思想積極向上,"仁"的思想貫穿始終,深刻體現了"仁"的思想對醫學家的影響,中國醫學史體現出來的是人文主義。在現在市場經濟社會中,一些泯滅良心的事,也已經不足為奇。但還是醫學的積極意義更加略勝一籌,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中國古代的醫學偉人數不勝數,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偉人的,是帶著實事求是,積極探索的精神,嚴謹對待醫療事業的人。所以他們在當時乃至對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他們批判地借鑒吸取前人的醫學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膽探索提出自己的醫學想法,推動醫學事業的振興和經濟的發展。
二.不同社會時代醫學模式的不同
醫學模式又叫醫學觀,是人們考慮和研究醫學問題時遵循總的原則和總的出發點,是人們為了保護身體與疾病作斗爭時,所需要做出的一種解決醫學問題的一種形式和方法,這種醫學觀念會直接影響著醫學研究領域的整體思維和處理方式
(1)西周時就已確定了一套醫療制度,來選拔人才,分類眾多,這是分科的開始。公元前5世紀,醫學家扁鵲診病用望、問、聞、切四種診病方法,尤其擅長切脈診斷。
(2)現在醫學模式的轉變方向是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過渡。而新醫學模式理論認為:疾病是人在社會中生存,受到社會變化的影響,人的身心會發生改變,二者共同作用于人體產生了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心理-社會因素因為在社會上的影響成為醫學模式的內容,但醫學的承載仍是人體生命,醫學所研究的本質依然是人體生命。
三.醫學的社會性對醫學從醫工作人員的高層次要求
如今我國醫學家和社會工作者的從醫足跡已經逐漸遍布了全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的公立醫院和醫學社區。醫學工作人員的任務是解決病人的身心問題,調節他們面對疾病的態度,了解醫學的社會性,分擔社會工作。近年來,醫學教育的發展不斷提高,技術的提高,也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給人民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1)醫學的出現就意味著需要有大批量的人才來填充,這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而是年復一年,源源補充的,需要大家一起攜手來完成這份使命。還需要有長遠的戰略目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地彌補以前醫療體系的缺陷。加強人文關懷,完善管理模式。面對各種問題和意見,進行耐心的解釋和處理。面對特殊問題要做出特殊的講解,知道家屬和患者的意愿,做好本職工作。
(2)我國社會管理工作是被世界所認知的,研究的領域不同,所承擔的責任也是各不相同,就需要彼此之間加強合作,互相交流,遵循社會基本原則。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是應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一切都應該從病人的利益出發。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事業的發展也一定會前途一片光明,醫療事業的價值也會在社會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要積極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有救死扶傷的精神,增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創造美好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曾靜,卿平,左川等.臨床醫學專業系統整合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詢證醫學雜志,013,13(5):548-55.
[2]喬文達.在討論發展醫學教育過程中的學科教學模式如何創新[J].如何繼續發展醫學教育,010,4(4)3-6.
[3]耿景海,文民剛,周增桓,等.醫學教育改革熱點及發展趨勢[J].醫學研究與教育,01,9(4):86-89.
[4]侯燦著:醫學科學研究入門,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1.
[5]丁道芳,劉思誠編著:醫學科學研究入門,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