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鵬禎
摘 要:主場外交是目前國際外交活動的關鍵組成部分,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象的主場外交活動。中國通過積極的主場外交活動,不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同時,也對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推進作用。本文簡要對主場外交進行了分析,并分析了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的關鍵性,探究了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中主場外交的作用。
關鍵詞:經貿開放;世界經濟;對外開放;主場外交;作用
主場外交對于中國來說,是發展自身經濟并推動世界經濟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中國在世界經濟領域發展與建設中扮演好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途徑。通過主場外交的積極影響,讓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較為落后的國家經濟實力逐漸獲得提升,這是實現世界經濟穩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主場外交簡析
主場外交通常是指在本國領土上召開的各類外交活動,能夠充分展示主辦國綜合國力,并最大限度利用好本土開展的這一主場優勢,在帶動本國健康發展的同時,增強與國際上其它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向好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程度不斷提升,改革開放也徹底讓中國做到了“走出去”,也切實讓其它國家和地區“走進來”,中國在經濟領域的主場外交越來越多,每年中國的主場外交整體水平都在不斷進步,影響力和實際價值也都在持續提升。比如“博鰲亞洲論壇”、“上合峰會”、“中非合作論壇”、“G20杭州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主場外交活動都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二、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的關鍵性
我國陸陸續續開展了多次主場外交活動,這充分展現了我國的新形象、新氣象,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我國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與擔當。當前的世界經濟正處于經濟全球化發展帶來諸多挑戰的復雜環境中,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較為明顯的阻礙,不僅不利于本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同時也不利于世界經濟的良好發展。在進行世界經濟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始終保持開放型的理念和態度,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經濟建設觀,世界各國攜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1]。
個別西方國家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負面主義思想并不利于世界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相反會在破壞本土經濟的同時,對經濟全球化發展帶來較為明顯的阻礙。我國在多次的國際性經貿會議多次提出,要積極推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建設,這在國際領域中獲得了比較大的共鳴和相應。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出現比較明顯的低迷問題,很多國家都面臨著“抗疫”和處理經濟問題的困境中,急需通過世界經濟發展來實現本國經濟的復蘇。從這一突發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來看,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各國經濟也不是獨立存在的,世界各國與地區要共同建立命運共同體,加強團結協作,實現合作共贏,不僅突出體現了做好世界經濟一體化建設的客觀性和必要性,也更加明確人類需要對世界經濟建設與發展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的緊迫性。
每個國家和地區對于經濟建設與發展存在爭議和分歧是十分正常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正是解決這些客觀存在問題的正確途徑,也是必然措施。在開放型世界經濟條件下,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活動更加頻繁,而且始終保持同一個目的,都致力于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在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中,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權利、義務、機遇都是公平的,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大量發展經濟機遇的基礎上,始終保持正確的競爭方式和意識,堅持貫徹執行公平競爭和良性競爭,這讓世界各國都愿意積極參與到共同發展經濟的行列中,也真正可以做到以大局為重、以集體利益為核心,致力于構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三、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中主場外交的作用分析
(一)展示中國發展實力,提高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四十余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明顯提升,無論是在經貿領域中,還是世界整體形象上都發生了巨大轉變。通過我國積極開展的各項主場外交活動,讓世界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真切的感受到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一方面通過主場外交活動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當前的發展實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心,另一方面也通過主場外交向全世界“講中國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在國際領域積極塑造積極、正面的中國形象,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以及國際上的話語權。借助主場外交這一主場平臺優勢資源,向全世界分享中國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先進經驗和堅定決心[2]。
博鰲亞洲論壇是目前非常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組織,在成立的近二十年中,中國作為東道主國家,積極向組織各國宣傳中國在這些年發展經濟過程中的先進經驗,也始終致力于向世界各國講述中國改革開放的各種措施與策略,這不僅使我國在亞洲范圍內的形象與地位得到了明顯提升,同時也讓我國在國際領域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正面形象,無論是亞洲各國還是世界上其它區域的國家都希望與中國展開更多經濟貿易合作。從整體效果上來看,每個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各個國家都對在中國進行的論壇會議有著比較高的期待值,而且在論壇舉辦期間,每個參與國家都會共同向一個目標進行邁進。以“2019博鰲亞洲論壇”為例,論壇提出了“多邊合作”、“開放型世界經濟”、“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等多個關鍵詞,這對于促進中外雙邊友好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我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我國改革開放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同時也是堅持經濟發展走“對外開放策略”的集中體現。我國青島、杭州、上海等城市承擔舉辦各類論壇、會議的同時,也在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整體發展水平,和中國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時所展現的積極態度,讓世界各國都真切看到中國在實施“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策略所獲得的積極效益,以及中國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時肩負起的大國責任與擔當。
(二)始終保持開放姿態,促進世界經濟交流整體水平
我國通過大量主場外交活動,加深了與世界其它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互動,也通過“一帶一路”方針政策,帶動了沿線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使世界經濟始終在公平、安全、穩定的環境下進行發展。中國在主場外交活動中所扮演的東道主角色,比較好的發揮出了東道主作用和價值所在,根據當前世界經濟現狀問題,提出相關會議議題和論壇關鍵詞,合理安排會議地點,并促進各國深化落實項目交流合作,真正使世界各國經濟在中國的積極努力協調和推進間加深了合作。
“一帶一路”是我國根據我國國情和當前世界經濟實際情況所提出的世界經濟建設思路,“一帶一路”無論是給我國國內經濟還是世界經濟建設發展都帶來積極作用。“一帶一路”實現了世界經濟的多邊合作,打破了西方個別國家在建設世界經濟時的“單邊主義”禁錮,向世界各國積極宣傳中國在建設世界經濟時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絕不贊同經濟貿易保護主義思想,做好世界經濟貿易開放發展這一建設工作,積極推進世界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通過“一帶一路”政策帶來的積極影響,讓我國經濟發展有了更多機遇,同時也給世界經濟建設與發展帶來了新的能量,形成了多條“一帶一路”世界經濟建設道路。
由我國舉辦的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經濟貿易中首個以“進口”貿易為核心的主場外交活動。一方面,通過博覽會讓世界各個國家都能感受到我國在建設世界經濟時所展現的“開放型”姿態,以及中國始終踐行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另一方面,也在世界范圍內釋放中國堅決反對“單邊主義”的積極信號,為世界經濟貿易發展帶來了極為明顯的推進作用。可以說,通過主場外交的強大影響力,使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3]。
(三)推動國際貿易自由,推動世界經濟相互合作發展
在經濟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出現了比較差的發展形勢,再加上個別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機制,使得世界經濟不僅沒有實現復蘇,反而形成了更為混亂的局面。在此形勢下,中國提出的“多邊貿易”以及開展的“主場外交”活動,實現了世界經濟建設與發展的自由化和公平化,這是推動世界經濟保持持續向好進步態勢的關鍵因素。中國的“主場外交”之所以能夠在世界領域上產生比較好的形象與作用,是中國經濟建設發展始終保持開放性態度的重要結果,也讓博鰲亞洲論壇和上合組織會議等中國主場外交活動逐漸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會議品牌形象。中國所舉辦的各種主場外交活動,比如APEC峰會、G20峰會、上合峰會等主場外交活動,都充分展現了中國在國際領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推動了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合作與發展,讓世界金融貿易合作有了更多機會,讓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能夠在建設世界經濟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保持高度一致性。
在主場外交活動中,不僅體現的是中國推動世界各國與地區經濟協調、統一發展的堅定信念和決心,以及始終堅持走“開放經濟”的基本發展思想。我國必須要堅持做好主場外交,選擇更多的城市作為主場外交活動舉辦地點,強化主場外交的開放程度,同時,根據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執行相應科學的會議方針、會議主題和關鍵詞,從而使主場外交真正對世界經濟建設帶來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田野,盧玫.全球經濟治理的國家性:延續還是變革[J].探索與爭鳴,2020(03):42-49+193.
[2]趙淑萍,吳昊,槐靜.論主場外交活動與國家形象的媒介構建[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20(01):84-102.
[3]張二震,戴翔.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理論內涵、引領理念與實現路徑[J].經濟研究參考,2019(14):8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