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美術教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和諧地發展,為幼兒藝術素養、審美意識、創造力的發展和培養奠定基礎。當前,幼兒園美術活動存在注重技巧學習、忽略幼兒整體性發展的問題。將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一方面能夠讓幼兒實現情感體驗和審美跨越,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思維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文章聚焦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問題,闡釋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意義,提出將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涂鴉藝術;幼兒美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2-0005-03
作者簡介:鄭小卓(2002.7—),女,集美大學師范學院,本科在讀。
引 言
幼兒美術教育注重對幼兒興趣愛好和全面素養的培養。美術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實踐,能夠反映幼兒感知和觀察外界事物特征的能力,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恰當的美術教育能夠促進幼兒突破形象思維,提升自身的推理、分析能力,推動幼兒智力開發,激發幼兒自身發展潛能。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手部肌肉逐漸協調,有利于促進其身心全面協調發展。
然而,當前的幼兒園美術活動受社會功利性風氣的影響,存在注重幼兒學習一定的繪畫技能和技巧而忽視對幼兒整體素質培養的問題[1]。我國一些學者研究發現,當前國內部分幼兒園在美術活動上拋開兒童學習的“整體性”特征,把美術活動當作向兒童進行知識教學和技能鍛煉的手段[2];教師在進行美術活動設計時更注重行為目標,注重預期結果所得,而沒有融入過程模式,不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對藝術的感知和互動。這會造成幼兒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藝術素養和審美意識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
幼兒美術活動中融入涂鴉藝術,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本文重點探討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具體策略,以此傳播幼兒美術活動真正的教育理念和價值,實現幼兒美術活動為幼兒未來發展的奠基性作用。
一、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意義
“涂鴉”一詞原本的意思是毫無目的、毫無章法地涂畫,起源于西方,有著較為鮮明、個性化的特點,有一定的原創性。涂鴉受到波普藝術(Pop Art)和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上升為一種藝術形式。這一藝術形式頗具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同脫韁的野馬在平原上馳騁。涂鴉藝術具有反理性、感染性強、跨界的特征,表現手法極具張力,以鮮明夸張的色彩、符號和線條來體現想法和觀點。涂鴉形成的藝術氛圍能夠鼓勵人們追求自由意識、激發內在潛能,形成不同的個性風格,最終促進人類實現藝術創新。
隨著時代發展,涂鴉藝術有不斷向幼兒園滲透和發展的趨勢,也隨之成為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幼兒涂鴉藝術從兒童視角出發,摒棄俗套的藝術框架、規則和技巧,讓幼兒自由涂抹。幼兒涂鴉的變化體現了幼兒認知及思維的發展過程。作為視覺符號的萌芽,涂鴉可以促進幼兒藝術表達和天性釋放,可以較大程度地促進幼兒智力、心理和藝術素養的發展。
(一)實現幼兒情感體驗和情緒表達
涂鴉藝術能夠滿足幼兒的情感表達需求,幼兒在涂鴉中可以自由地釋放天性。幼兒在涂鴉時還能表現出較鮮明的情感態度,他們可以通過涂鴉這種自由又有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涂鴉繪畫是幼兒表達情感情緒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通過涂鴉中的線條符號特征來判斷幼兒所處的情緒狀態:較為健康的幼兒動作較為粗獷,線條相對較粗;身體瘦弱的幼兒動作幅度較小,畫出的線條較細。進行涂鴉活動時,從情感的外部表現上看,幼兒常常表現出驚訝、欣喜、尖叫、喃喃自語,甚至伴有猛烈的大幅度的身體動作,情緒活躍而不穩定。羅恩菲德的兒童定型重復研究顯示,重復一些破碎的線條,表現出幼兒自信心的丟失,幼兒可以在不斷重復的線條動作中獲得安全感,這指向一種情感閉鎖。
總之,當幼兒還不能通過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涂鴉藝術是他們情緒流露的主要方式。幼兒在涂鴉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創建新秩序的力量,不斷探知自我與外界,任意表現和傾瀉自己的情緒,獲得對自由意識的追求。
(二)促進幼兒思維向符號世界轉變
兒童初期的涂鴉是混亂地重復畫著線條,這些線條僅僅是幼兒手部運動的結果。幼兒通過無數次的動作重復而使動作更加協調,協調的動作更加秩序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漸由對象世界向符號世界轉變。初期,幼兒涂鴉形成的線條往往是手部的運動痕跡,不能稱為真正的繪畫。但是通過這一運動過程,幼兒神經系統將運動與結果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協調性。當這一過程秩序化后,幼兒逐漸認識到自己是創建新秩序的主體,獲得一定經驗,符號化也逐漸成為可能。幼兒在涂鴉繪畫時,其涂鴉的過程就是目的。他們憑著生活經驗和自己頭腦中想要表達的內容來進行涂鴉;涂鴉完成后,通過對圖案符號與外界事物進行聯系,并通過對所畫符號的觀察來為自己的作品命名。
隨著幼兒認知的發展,他們會將涂鴉中的形狀符號與外界建立聯系,逐漸傾向于描繪外界中觀察到的事物。幼兒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在于,他們能夠通過線條對外界事物形象加以釋讀,能夠觀察到線條符號與外界事物的相似性。幼兒在涂鴉中從較為混亂到逐漸符號化、秩序化,逐漸向符號世界轉變,慢慢地擁有了具象思維。
(三)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注重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強調培養幼兒對各領域活動的興趣,讓幼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美術活動也是如此。涂鴉世界是屬于幼兒的世界,自由涂鴉也是幼兒特別喜歡的一項美術活動。在涂鴉的過程中,沒有主題限制,幼兒可以任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技巧和規則的桎梏,幼兒可以放飛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屬于自己的涂鴉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美、發現美、觀察美,在涂鴉中認識自我,尋找自己的力量從而提高對未來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具體策略
涂鴉藝術有助于幼兒情感態度的表達,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提升,使幼兒的注意力、審美意識和審美感知力得到培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的發展。但當前幼兒園的涂鴉課程存在建構不完善、開展涂鴉活動的目標不明確、活動形式較為單一等問題。本文依據幼兒行為發展理論、《0~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五大領域和《綱要》精神,提出幼兒園開展涂鴉美術活動的具體策略。
(一)活動目標鮮明化
《綱要》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要重視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經驗所得、積極學習體驗和藝術情感表達。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幼兒園管理者和教育者都應當積極調整幼兒美術活動的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向,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幼兒美術活動要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體驗為發展基點,側重幼兒在美術活動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
(二)環境創設滲透化
幼兒園環境是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行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要想讓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應當創設相應的涂鴉環境。
1.設置讓幼兒自由涂鴉的區域
教師不僅要讓幼兒受到涂鴉藝術文化的熏陶,同時也應當給幼兒提供涂鴉實踐的空間或場地。在幼兒日?;顒铀暗牡胤?,教師可以設立一個自由涂鴉的區域,讓幼兒能夠隨時隨地涂鴉。教師可以設置可自由涂畫的涂鴉墻,讓幼兒自主設計自己所在的環境,并將自己的想法在涂鴉墻上表達出來;也可以鼓勵幼兒設計形象造型,在造型上進行涂鴉來裝飾幼兒園環境。幼兒園環境不斷變化也可以提升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園在設置涂鴉區域和選擇相關材料時要考慮經濟、實用的問題。
2.實現環境與幼兒的互動
涂鴉環境具有一定的美學元素和價值,環境的涂鴉藝術設計應實現幼兒在涂鴉的過程和環境中體驗到美的感受的目標。涂鴉藝術可以帶動幼兒多感官參與,能夠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藝術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只有環境具有了交互性,幼兒才能真正感受到涂鴉藝術的美感,從而形成一定的審美感知力。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觀賞環境中的涂鴉藝術設計,對環境的涂鴉色彩形成一定的審美意識,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參與環境創設,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原有環境進行一定的改造。
(三)活動內容生活化
生活化的涂鴉藝術活動能夠讓幼兒感知生活、感知自然,這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獲得經驗的特點,能夠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涂鴉中全面發展。
1.主題教學活動選擇生活化題材
幼兒的一日活動皆課程,而自然是兒童最好的老師。幼兒可以通過生活活動獲取經驗,在生活中逐漸加強自我認知和外界認知。教師應對日常生活中提煉的素材進行深入的美學價值分析,做好教案,明確活動流程和預期效果。例如,教師確定一個生活主題,讓幼兒根據對這個主題的理解進行自由涂鴉,然后在分享課上引導幼兒將原有認知與外界特征建立聯系,促進幼兒對生活中具體形象的感知。
2.日常生活中滲透涂鴉藝術活動
教師要將涂鴉藝術活動融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美術活動教育。幼兒園中的入園、戶外活動、區域游戲、日常用餐、離園等這些在園關鍵環節都充滿著涂鴉活動契機。幼兒在入園時要進行晨檢、體溫測量。此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圖示和符號,以促進幼兒對環境傳達的信息的理解,促進幼兒視覺符號體系的形成。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自主涂鴉,讓幼兒標記各種活動事宜,如通過自主涂鴉將自己與他人的物品區分開來。
(四)活動方式多樣化
1.涂鴉活動情境化,實現自主探究
美術活動注重培養幼兒藝術素養和美的感知力,同時也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在美術活動中可以實現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以此培養和增強幼兒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想給予幼兒自主探究的機會,可以通過設置具體活動情境來實現。
教師確立教案和教學流程后,就可以開始進行活動情境的設計。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繪本故事的解讀,引導開場情境的設置,讓幼兒進入一個活動情境,在講繪本故事時讓他們進行涂鴉。在講到一個小故事時,教師可以適當提出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涂鴉的方式呈現出來。其間,教師不要過多干涉幼兒的選擇和想法,而是應當鼓勵他們盡情發揮想象力,并通過涂鴉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進行此項活動時,教師應合理控場,較好地組織幼兒認真聽繪本故事,認真思考,并自由涂鴉。
2.涂鴉活動游戲化,增強活動效果
幼兒天生喜歡游戲,因為游戲可以使他們情緒更愉快,對知識和藝術的滲透和熏陶也能產生更好的效果。游戲與涂鴉相結合,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潛力,鼓勵幼兒展現自己的創意。
以“涂鴉拼圖”為例,在“涂鴉拼圖”游戲中,幼兒可以先排好隊,在涂鴉墻上畫上各自的小型作品,并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自由將自己的涂鴉畫和別人的進行拼圖。幼兒在與其他幼兒的交流和討論中可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培養思考意識和與別人交流討論的能力。
(五)活動評價多元化
1.展現作品,師幼共評
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相關問題讓幼兒回答的方式,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現出來。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進入相關情境中,這樣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進而達到評價作品的效果。
2.自由挑選,自我評價
幼兒可以對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觀點表達。例如,幼兒如果感興趣的是一只青蛙,那么教師就讓幼兒自由表達這只青蛙給他帶來的感受。教師可以讓幼兒自由地、從不同的角度來觀賞自己的涂鴉作品,從線條、色彩等方面來進行評價。
3.創設情境,幼兒互評
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幼兒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作品。例如,幼兒涂鴉出來的是各種各樣的色彩,教師就可以說:“哇!這是雨后彩虹呀!”通過這些方式,教師要讓幼兒感受到鼓舞的力量,同時引導幼兒在尊重作品的基礎上評價別人的作品。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當前幼兒美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出發,闡釋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意義,提出了將涂鴉藝術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即通過活動目標鮮明化、環境創設滲透化、活動內容生活化、活動方式多樣化、活動評價多元化的實踐,促進涂鴉藝術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發展,以期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李玉俠.重構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新策略[J].好家長,2017(28):28-29.
陳曉芳.科藝整合學習活動的過程及其對兒童創造性思維的促進[J].學前教育,2019(12):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