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教育者廣泛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從現階段的教育要求來看,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還要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核心素養這一教學理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因此,作者整理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并立足教學實踐展開了研究。文章將結合研究中產生的具體問題,具體闡述如何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組織高中數學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在問題驅動式教學中的提升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42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2-0008-03
作者簡介:王龍(1986.3—),男,甘肅省永靖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榮獲縣級“優秀教師”稱號。
引 言
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數學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也相應地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必備的素質[1]。從實際情況來看,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極為必要的。一方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教育部門對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使學生養成社會發展所需的品質。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提升學習質量的必然選擇。核心素養的發展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其學習質量。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準確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并根據學科特點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從而逐步優化教學效果。
一、高中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原則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需求性。高中數學課程中,并非所有內容都適合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載體。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選擇,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依據來選擇教學內容。為此,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明確學生學習能力的優勢與薄弱之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實現對知識經驗的積累,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
發展[2]。
第二,主體性。從本質來講,《課程標準》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理念。這就是主體性原則。換言之,主體性原則是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宰者,而是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幫助者;同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角色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動者。因此,在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第三,教育性。學科教學除了給學生提供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帶給學生本學科所獨有的學習體驗[3]。如果遇到難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鼓勵他們反復嘗試,直到最終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使學生在做事情時,能夠堅持到底。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也能使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能力和品格。
第四,實踐性。“實踐出真知”這一理念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布魯納指出,知識是過程,而不是產品。也就是說,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學生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尤其是在數學學科中,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與抽象性,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所以學生僅僅通過聽課難以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因此,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要遵循實踐性原則,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和感受。
二、高中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激發學生情感,活躍學生思維
情感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思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通常會伴隨認知過程而產生,并且會對認知結果產生直接影響。當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時,思維通常會更加靈敏,想象力也會比較活躍。因此,在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首要環節就是教師要利用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共鳴,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4]。如此才能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方面,教師要著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會對教學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很多學生會因為某個教師而喜歡一門課程,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避免過于嚴肅,不能因為一些小事就訓斥學生,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進而抑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要充分關心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并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使學生樂于親近教師,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5]。
另一方面,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驅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思維活力就容易被激發,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發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學策略。以“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例,結合這節課的內容,筆者在教學中利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創設了教學情境。這個故事主要講述古印度國王要賞賜國際象棋的發明者,而這個人提出想要一些小麥作為獎品,并且要按照1,2,4,8……的順序將小麥放到棋盤的格子當中。但是當宰相聽到這個要求后,請求國王一定要拒絕,因為整個國家也沒有這么多小麥。學生對這個故事表現出了一定的好奇心,于是筆者順勢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于直接講授課程內容,情境教學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體會學習的趣味性。
(二)運用思維導圖,促進知識建構
無論在何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習基礎知識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也要建立在牢固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之上。從學科特點來看,數學知識比較多且涉及廣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基礎知識的總結。而相對于單一的文字總結方式,思維導圖能夠以網絡化的形式更加清晰和直觀地呈現出相關知識,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以“函數概念與性質”為例,教師以“函數”為中心,可以引出“定義”“三要素”“性質”“圖像及其變換”“分段函數”“復合函數”“抽象函數”“函數與方程”“函數的應用”等關鍵詞。面對較多的數學知識,學生難以從中進行總結,無法對知識形成全面的認知。因此,教師還要將這些知識點進一步進行歸納與總結。例如,教師可以總結出函數的三要素,即定義域、對應關系、值域;并梳理出函數的性質,即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最值等幾個方面。由于不同板塊的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聯系,所以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梳理時,既要關注章節知識的梳理,也需要隨著學習活動的深入及時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從而形成對數學體系更加全面的認識。總之,在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基礎知識是極為重要的。
(三)尊重學生主體,引導問題探究
“以學生為主體”是新時期最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一。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發現與形成的過程中,以此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這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相關知識為例,在教學活動起始階段,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復習了直線和平面的三種位置關系。然后,筆者展示了幾張圖片,以呈現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如比薩斜塔的主體所在的直線與地面的關系。接著,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筆者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以下問題:(1)怎樣定義直線和平面垂直?(2)旗桿和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3)旗桿和地面上任意一條不過旗桿底部的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4)根據以上問題,你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最后,學生依據問題進行了自主思考,并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進行交流討論,逐步產生了新的認識。相對于教師的直接講解,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可以產生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
(四)引導變式訓練,促進思維發散
數學學習的本質就是一種思維訓練過程,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必然是建立在思維能力提升的基礎之上的。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變式訓練無疑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從實際情況來看,變式訓練有利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這能夠避免學生產生思維定式,從而為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思維基礎。
以“集合的基本運算”為例,筆者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設A和B是全集U的兩個子集,并且A?B,那么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A.CUA?B;B.CUA∪CUB=U;C.A∩CUB=?;D.CUA∩B=?。同時,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還提出:能否分別利用特殊值法、運算法、韋恩圖法這三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從問題探究的效果來看,第一種方法,能夠使算法的結果更加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判斷,所以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第二種方法要求學生熟悉和理解集合的基本運算法則。集合的基本運算法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一定的難度。而通過第三種方法,學生使用韋恩圖可以使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加直觀形象,從而在解題中作出準確和快速的判斷。利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不但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在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要合理組織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五)注重課后應用,促進內化提升
從學科特點來看,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系,而這一特點也意味著學生要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因此,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探究任務。這不但能夠有效促進知識的內化,而且有利于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以“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為例,結合課內知識,筆者設計了一些實踐性的探究任務。例如,筆者展示了一個花盆,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這個花盆的盤口直徑、盆底直徑以及噴壁的長度都是未知的,大家也可以看到,盆底還有一個圓形的滲水孔。為了對花盆進行美化,我們現在要把這個花盆的外壁涂上油漆,如果每平方米要用100毫升的油漆,那么要美化200個這樣的花盆,需要用多少油漆呢?”對于這個任務,學生要動手測量,并應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最終,利用這種方式,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相關知識,并認識到了本節課知識的應用價值。
(六)完善評價方式,實現提質增效
評價在教學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而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以往公式化、教條化的評價方式通常難以滿足教學需要。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完善和調整評價方式,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
首先,在評價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反思。一方面,教師要組織學生自主思考自己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這既能夠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又能夠使學生借鑒其他人的學習方法。這種方式能夠彌補教師單向評價中存在的不足。其次,教師要及時調整評價的標準和依據。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僅僅關注學生是否牢記了基本知識,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活動,如思維是否活躍,解決問題時思維是否發散等。同時,在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還要根據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合理設置具體的評價標準并對評價的具體方式進行調整。除了以考試為主的量化考核之外,教師還要設計一些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評價方式,如檔案袋評價法。這種方法能夠使教師用發展的眼光對學生作出評價,以便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變化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
結 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極為必要的,所以教師應該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視為重要目標。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要求,并據此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只是當前的教學目標之一,調整教學策略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要求教師將不同教學策略與傳統教學模式相互融合。如此才能逐步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嚴發銀.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路徑探究及實踐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0,1(01):30.
于海.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黑河教育,2020(01):24-25.
馮志堅,曹海瀛.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20,16(16):109-110.
陳睿.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79):47-48.
盧雪玲.高中數學核心素養背景下課堂教學分析[J].才智,2020(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