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了中國經典作品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文化底蘊的重要意義。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觀與民族觀是小學語文教師當前要研究的重要命題。本文將從經典文學作品的誦讀入手,從核心素養的視角探究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有效教學策略,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提供思路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075-02
An Analysis of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s Reci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Accomplishment
(Chengguan Primary School of Linz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SHI Caiqin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s, educator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lassics in improving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 How to make students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the country and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to study.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the recitation of classic literary works, explor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 reci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 recitation;Strategy
在應試教育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只是簡單地講解生字、生詞,師生之間缺少更加深刻的文化交流,教師也沒有認識到經典誦讀的重要作用,課上僅僅照本宣科,形式僵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對語文產生了排斥情緒,不利于長期的語文學習。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依托,在誦讀經典中,教師能夠指引學生獲得大量的知識,提升道德意識與文化意識,鍛煉了個人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思維的養成與文化的傳承。語文教師需要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促成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形勢變化莫測,中國國力不斷提升,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明確提出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要求。通過經典誦讀,學生能夠牢固樹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觀、歷史觀、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在文化學習積累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整體文化素質。
另外,經典文章的誦讀有利于學生把握住寫作的整體思路,在增加閱讀量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作文的整體架構,汲取所需的文化知識,讓自己的寫作脫胎換骨。經典誦讀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作品的優劣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從而提高作文自評能力,不斷磨煉寫作技巧,最終提高語文能力。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有效策略
(一)注重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
教師教學時切忌揠苗助長,必須結合學生的語文基礎以及現階段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文本進行經典誦讀。教師應著眼于篇幅較短、意義較強、難度不大的文章,避免學生產生排斥情緒。先在課堂上講解重難點,再由學生自主進行誦讀,最大限度地提高誦讀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誦讀興趣,教師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教學活動,將作者、文化背景與作品有效結合起來,通過知識競賽等方式讓學生對經典作品的創作意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第一名的學生可以獲得小獎品,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其核心素養。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時,該篇古文篇幅短小,僅僅49字,卻發人深省,且具有啟迪學生智慧的重要作用,是符合學生學習要求與因材施教教學標準的經典篇目。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誦讀后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為小組學生的誦讀糾錯,從而得出生活中應培養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少走彎路。
(二)堅持文化熏陶,提升文化品格
誦讀不僅是單純的閱讀,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通過經典作品分析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使教學目標不僅局限于滿足閱讀欲望,而是通過閱讀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實現個人文化品格與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全面挖掘本節課的隱含文化,并采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例如科普動畫、紀錄片等,從而避免過于枯燥。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羿射九日》一課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中國的古代神話,將女媧補天這一傳說作為課堂導入,引出有關后羿的傳說,并在講解生字后朗讀課文,帶領學生體會古代人類想要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在朗讀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對本篇課文產生深刻的理解,并感受到古代神話所表達的思想。教師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并對仍然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的解答。
(三)拓展豐富渠道,增強語言積累
歷史的源遠流長決定了經典作品浩如煙海,僅僅誦讀課內的文章遠遠不夠。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教師可以拓展豐富的課外渠道,利用多媒體技術、互聯網等途徑促進學生開闊眼界,閱讀更多的優秀作品。教師可以將課內與課后的閱讀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完成教學后,為學生推薦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經典作品或者視頻,在大量的經典誦讀中增強閱讀體驗,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延伸經典誦讀內容范圍,保證閱讀有效性與質量。
例如,在講解了三年級語文上冊《司馬光》一課后,本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贊美了他的機智。教師可以與學生分享司馬光的紀錄片介紹,從而讓學生對司馬光產生更深入的了解,拓寬閱讀視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誦讀課文,積累知識。
(四)完善誦讀記錄,提升核心素養
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是語文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經典作品中有較多的優秀表達,做好誦讀記錄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應督促學生在誦讀后及時記錄,并進行翻看,在摘抄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誦讀摘抄,但是不能盲目抄錄,需要選取具有語言特色、語句優美的部分,并適當進行仿寫,鼓勵學生在寫作中積極運用,從而提升文學素養。
三、結語
綜上可知,教師要認識到經典誦讀的重要意義,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經典誦讀的質量與效率,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誦讀培養,同時應進行文化熏陶,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并拓展豐富的渠道輔助經典誦讀,在完善誦讀記錄的過程中提高表達內心情感的能力與學生的綜合素養。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6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趙來偉. 淺談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策略[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
[2]劉鑫.小學語文課堂經典誦讀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86).
[3]史余德.國學經典誦讀有效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33).
[4]黃曉錦.解析小學語文古代經典誦讀教學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02).
作者簡介:石彩琴(1987.10-),女,漢族,甘肅臨澤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37715019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