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玲
【摘? 要】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這一教學目標是目前初中階段教學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強化學生問題意識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知識理解及掌握能力,還可以促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本文將通過強化課前預習環節,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轉變歷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身份等多項措施,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117-02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Question Conscious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No. 4 Middle School of Minle County ,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HAN Xinling
【Abstract】The teaching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teaching work at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Enhancing the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ability, but als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learning awareness and develop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by strengthening the pre-class preparation link, cultivating students' questioning ability, changing history teaching methods, and highlighting students' main identit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Problem awareness; Practice
在初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中,主要以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結合為主要教學內容,其中內容涵蓋范圍比較廣泛,歷史知識十分豐富。在現代教育模式的發展背景下,提升學生問題意識可以有效促進強化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多項教學環節將問題意識的培養計劃融入其中,從而促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自主探究和學習的科學方法。
一、強化課前預習環節,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問題意識的培養目標要融入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其中課前預習環節便是十分適合發展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環節。課前預習環節對于學生歷史知識學習和掌握效果的提升十分重要,同時是經常被學生和教師所忽略的環節。其成因在于學生不善于自主預習,無法感受其中的預習重點,進而對預習學習無法產生較強的興趣。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并促進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歷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之前,要加強課前預習環節的教育工作,將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教與學生,一方面充分激發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例如,在《動蕩的春秋時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進行預習,通過歷史故事元素使學生感受西周分封制的崩潰以及周王室的事例逐漸衰微的發展狀態。這種預習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樂趣,歷史故事是學生十分喜歡的學習途徑,加強歷史故事與預習環節的充分結合,可以進一步促進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學生在愉快的預習方式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產生一系列的疑問,這是發展學生質疑能力及問題意識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問題進行歸納和整理,通過課堂學習過程逐一分析解決相關問題。因此,通過課前預習環節對學生進行引導,以科學的方式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非??茖W有效的教學方案。
二、轉變歷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身份
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要注重通過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為核心,加強突出學生的主體身份,在課堂教學期間以學生為核心,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強化發展學生問題意識,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效果的目的。為了完成突出學生主體身份的教學目標,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可以通過轉變教學方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方法以創新的形式呈現,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單調的歷史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歷史教學工作,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生動性及直觀性特點,為學生創設相關教學情境,進而達到豐富學生學習途徑、強化學生自主意識的目的。例如,在《青銅器與甲骨文》一課的教學中,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將相關視頻、圖片以及文字資料進行展示,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及分析能力,使學生在課堂階段對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初步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多媒體創設的教學情境觀察和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的疑問,此時便是發展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時機。因此,加強歷史課程教學方法的轉變是促進突出學生主體身份,發展學生核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
三、豐富歷史教學內容,創建多元形式問題
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要注重滲透至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中。在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元化形式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方面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在多元問題中掌握更加全面的歷史知識,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包含教材內容中的基礎性教學內容,同時要涵蓋拓展性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豐富形式的問題,充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中,其中以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將《三國演義》相關的內容作為輔助教學元素,引導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和影視作品使學生對官渡之戰及赤壁之戰進行分析,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對諸葛亮、周瑜等事件和人物事跡進行深度了解。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通過對歷史人物及事件的評價掌握并分析歷史現象,從而達到發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目標。因此,利用豐富的歷史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多元化形式的教學問題,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強化提升歷史教學效果。
四、注重課后復習鞏固,增強拓展延伸問題
培養學生歷史問題意識,通過課后復習環節進行發展是比較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在現代教育理念及教育背景的輔助作用下,課后復習的方式和內容不斷被完善和拓展,不僅提升了學生歷史知識復習的效果,還強化發展了學生的自主復習意識。為了提升復習環節的教學效果,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增強拓展延伸問題、拓展教學方法兩方面措施對學生展開復習環節教學工作。首先,拓展延伸類型的教學問題設計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為核心,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核心素養設計針對性的復習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探究分析相關問題。另外,拓展復習方法同樣十分有效。與傳統的歷史復習環節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差異,現代教育工作中教師更加注重利用實踐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拓展學習方案,以更加科學的實踐活動形式促進豐富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達到良好的復習鞏固及延伸教學效果。例如,在《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一課的教學中,在復習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實踐型的復習方案,引導學生通過多項學習途徑搜集與兩漢時期科學技術成就與醫學成就,從而達到良好的復習教學效果。因此,充分利用拓展延伸類問題及多元化復習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有效促進提升學生問題意識,發展學生歷史知識復習水平及鞏固效果。
五、結語
在初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要注重通過多角度進行分析,將問題意識培養目標與歷史課程各個教學環節充分結合,利用個性化教學方案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旦知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
3393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