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深入地挖掘,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課程時,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帶來新穎的學習體驗。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并積極革新教學模式,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因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將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當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其在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入其中,將文章內容以文字和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優化課堂教學的內容,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來開展課堂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圖文結合的情況下,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比如,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2課《手指》,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在于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獲得啟示,并了解文章的五根手指不同的特點,學習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手指相關的視頻,如手指操,還可以帶領學生來學習手指操,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謎語,通過猜謎語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如“五個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長短不齊”“五個蘿卜一條根,拼搏摔打它在先”等等,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在學生發散自己思維、積極主動地尋找謎底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能夠得到提升[1]。
二、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為創新思維能力提供指引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出來,把抽象內容通過聯想形成生動有趣的圖畫,為學生創新思維提供強有力的指引。
比如,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二)第4課《曹沖稱象》,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僅僅通過閱讀文章的內容,學生無法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因此,為了能夠幫助真正的理解《曹沖稱象》的內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從生活中的稱重入手,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尋找其他的稱象的方式,并通過想象和聯想來發散學生的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生字詞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聯想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通過對漢字結構、偏旁的分析,將其編寫成一個小故事或者順口溜,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想象力以及聯想能力都會得到有效地提升,并且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科的學習樂趣。再如,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天窗》,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5-10分鐘的時間進行思考,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文章內容進行學續寫,想象天窗中還會出現哪些內容,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班級中進行分享,在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積極開展課外閱讀,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師字開展閱讀教學時,要打破向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并能夠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的學生的學習特點向學生推薦一些優質的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展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目、文章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夠學習文章的寫法,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發散學生思維,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創設有利的條件,另外課外閱讀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也能夠促進學生思想的轉變。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時,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
在學生開展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課外閱讀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故事的內容進行續寫或者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改編,不僅能夠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8課《文言文二則》,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鐵杵成針》,然后讓學生在閱讀的之后,對其進行擴寫或者改寫,同時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寫作內容開展交流。再如,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刷子李》,在這一章節內容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俗世奇人》這本書,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閱讀其中的文章,并能夠學習文章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形象,學會運用這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來體現人物的特點。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積極個革新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思維,發散學生的思維,并且引導學生開展想象和聯想,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創設有利的條件,同時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充分調動起來。
參考文獻:
[1]陳擁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新智慧,2021(24):119-120.
[2]徐綠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1(44):52-53.BE419673-19DA-4599-AD92-EA74976732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