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瓊 賀蓮花 覃蘭燕
基金項目:2019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9C17);2019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項目(項目編號:XSP19YBZ134);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課題(項目編號:20C1713);2019郴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Czssk12019087);2020年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3692);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8C1012);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教師資格認證背景下職前教師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9〕291號,序號815);2020年郴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校校合作專項課題(項目編號:CJK20XXHZ17)。
作者簡介:周碧瓊(1987—),女,博士,講師,政工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通信作者:覃蘭燕(197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教育原理,E-mail:3158342060@qq.com。
摘要:高校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前沿陣地,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場所。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是我國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和后備軍,其發展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和發展方向。新時代背景下,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存在著政治素質不過硬、理論素養不高、缺乏實踐經驗、教學能力有所不足及科研能力較弱問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自覺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大力提升理論素養、深入參與各項實踐活動、重視提升教學能力和積極參與科研活動,以提高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整體素質和勝任力水平。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 ?思政課 ?青年教師 ?勝任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forefro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also an important place to cultivat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ou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force and reserve fo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whose development determines the futur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some you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problems of political quality with?lacked?conviction, low theoretical quality,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sufficient teaching ability and weak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the new era, you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ciously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quality,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quality vigorously, deep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improving their teaching ability and accumulation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competency level of you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Young teachers; Competency promotion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于教師水平和質量,對于高校的大學生來說,大學學習階段是他們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最需要正確的引導,思政課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傳播真善美的思想,要引導學生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和奮斗者。青年思政教師最具有創新活力、好學上進,是我國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和后備軍,其發展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和發展方向。從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高度來研究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承擔起將大學生培養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優秀建設者這一重任?這已經成為政府、教師、學生、家長廣泛關注的話題。該研究將勝任力相關的理論研究引入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素質研究中,結合新時代背景探索出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素質提升路徑,對全面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意義重大。
1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勝任力的內涵
國外學界關于勝任力的研究相對較早,Mc Clelland(1973)首次提出“勝任力”的概念。他認為勝任力,是指將某一組織中的卓越者與表現一般的人區分開來的個人潛在特征,其勝任特征可以為外在勝任特質,也可以是內在勝任特質[[]]。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勝任力是指區分一般的思政課青年教師和優秀思政課青年教師的核心指標特征,這種核心指標特征是個體在具體工作崗位上取得優秀業績的關鍵原因。
高校思政課顯著特征是其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性,其不僅承擔著向學生傳授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任務,更要通過思政課的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高校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堅定的思想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懷,自覺地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傳遞給學生。高校思政課知識面廣、理論知識點復雜性以及知識迭代加速,這都要求教師應有廣博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為了破除傳統認識上的思政課理論性過強,與現實脫軌的現狀,要求教師真正認識國情、社情、民情,結合社會實踐開展教學。由于思政課時效性強、理論知識點多且許多知識點枯燥,青年教師肩負著如何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水平的重任,同時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教師應該致力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加強思政課理論、學術前沿研究以及思政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科學研究。
根據Mc Clelland提出來的勝任力冰山模型,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勝任力指標既包括鑒別性勝任力指標如思想道德素質,又包括基準性勝任力指標如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新時代背景下,青年思政教師想要勝任思政課教學,需要具備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質、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良好的教學和研究能力,青年思政教師只有具備以上素質特征,才能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真正助力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成長成才。
2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勝任力存在的問題
2.1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的政治素質不過硬
2014年11月13 日,《遼寧日報》刊發《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的一封公開信》,文章概括出當前大學課堂中教師在講中國時出現的問題:缺乏理論認同、政治認同以及情感認同[2]。目前,我國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政治信仰薄弱,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沒有把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貫穿到整個的思政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不夠,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內心深處熱愛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體系的情感不夠,無法做到將自己的職業發展同服務祖國建設相統一,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社會主義立場不堅定。
2.2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的理論素養不高
《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規定專職教師崗位按照 1∶350 的師生比配齊的要求[3],直接引發了高校思政教師的巨大需求,為了滿足思政課生師比的要求,各高校需要大力引進思政教師,我國每年畢業的思政博士教師相當有限,所以很多高校引進了文、史、哲相近學科博士作為教師,這些教師往往思政教育理論專業素養薄弱。同時,長久以來,部分學校因為思政課不是學校專業課程和主干課程,對于思政課的教學不是很重視,導致部分高校在任用思政課的青年教師時,更多地看重其學歷水平是否達到要求,對其專業的要求不是很嚴格,這也使得部分高校一度認為任何教師都可以擔任思政課教學,使得部分高校的思政課青年教師在理論素質水平方面有所欠缺。同時。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上,由于受到經費、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培養計劃不能落實到位,思政課青年理論素質提升機會少。
2.3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在高校當中,不少思政課的青年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進入的工作崗位,而他們在校期間主要學習的是理論課,缺少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的機會,這就造成了部分思政課青年教師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知識結構掌握不夠準確,缺少實際的教學經驗,導致在思政課教學中不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面有限,也讓學生感到思政課教學沒有說服力,進而影響到了思政課的教學質量。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的教學素材沒有得到發現和被應用,更進一步造成了思政課青年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兩張皮”現象的出現。同時,由于思政課青年教師授課任務繁重、家庭負擔重以及各高校提供的實踐教學平臺和機會少等原因導致青年教師實踐鍛煉機會少,缺乏實踐經驗。
2.4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存在不足
一些高校的思政課青年教師由于年齡的原因,大多數教齡都比較短。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比較依賴于教材,部分教師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教學過程對學生關注度不夠,缺乏創設教學情境的能力,由于教學缺乏創造性,使得學生對思政課提不起興趣,青年教師教學挫敗感強,從而大幅削弱了思政課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信心。同時,由于大多思政課青年教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缺少教學藝術和技能的相關訓練,導致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藝術性差,教學效果差、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
2.5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較弱
由于高校思政課教師一般承擔了全校學生的公共思政課,思政課青年教師大多承擔了較多的教學任務,部分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認為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科研活動,即便是有很大的熱情和激情去參與一些科研項目,但因為自己能力、經驗等方面的不足,缺少對思政科學研究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更談不上提出更多的創新性的意見。再加上部分青年教師由于新知識更新不及時,對于科研活動的熱情不是很高,尤其在遇到一些具有難度和級別較高的科研項目時,敢于嘗試的勇氣不足,對于一些前沿的學術動態不夠了解,缺少對科研項目的敏銳性和觀察力等,造成了部分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較弱。
3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勝任力提升的路徑探索
進入新時代,思政課已然成為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思政課教師承擔著傳播黨的最新先進理論知識、肩負立德樹人的重任[4]。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牢固樹立做一位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受人尊敬的教師職業目標[5],思政課青年教師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
3.1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自覺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思政教師的“政治要強”放在首位[6],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具備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學生的愛與責任,明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的育人育心的偉大事業,將自己的職業規劃同祖國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應積極投入自己的工作,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努力在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堅定不移地擁護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主動抵制外部不良思想的影響。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不斷學習新的政治思想和方針政策,自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師德水平,要緊緊抓好育人的宗旨,講好思政課程,從根本上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培養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優秀建設者,高校的思政課青年教師要樹立成為受人尊敬的“四有”好教師這一職業理想。
3.2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大力提升理論素養
新時代背景下,思政理論成果層出不窮,要想更好地勝任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工作,青年教師就需要內修外練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質水平,以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也是我國贏得國際學術競爭的前提基礎。政治上的清醒,來自理論上的堅定[7]。青年教師要做好學科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和教學反思工作,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學科理論知識;同時,學校要提供多層次的培訓體系和健全完善的青年思政教師發展制度促進青年思政教師發展,學校要資助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赴國內外知名大學進修、訪學,各二級學院應定期組織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教學培訓分享會、學術沙龍、學術講座等活動,建立學術共同體,加強教授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促使青年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
3.3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深入參與各種實踐活動
作為高校思政課的青年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參與各種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青年教師參與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實踐和提升其理論知識和技能,還可以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為自己的思政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體驗和靈感。比如新時代背景下,青年教師應該對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帶領學生到我國基層進行思政工作調研,將專業技術工作與服務地方結合起來,同時根據社會實踐情況調整自己的思政課教學。同時,學校應該要拓寬渠道,多為思政教師深入社會實踐創造條件和機會[8],大力實施青年思政教師到地方政府部門掛職鍛煉政策,青年思政教師積極參與政府咨詢服務,為政府提供培訓和智庫服務等活動,促使青年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
3.4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要重視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培養目標,高校思政課的青年教師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擴展自己的教學知識儲備量,不斷提升優秀思政課教師所應必備的教學能力。要在教學中,“吃透”教材,對于知識要大膽進行思考和創新,要能夠把碎片化的知識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更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提升自己思政課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在具備完善的學科知識基礎上,加強教育學、心理學學科知識的學習,從多角度、多層次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我國處于在信息化2.0背景下,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必須加強智慧教學能力建設,提升自己的智慧教育理念、智慧教學實施能力以及智慧教育評估能力。學校應出臺資助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進行參加信息化教學方法方面的培訓,應定期開展思政課青年教師課堂競賽、思政課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比賽,學校應專門設置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改革項目,做好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入職培訓和入職后培訓,加強其教學法相關知識的培訓。
3.5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應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是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力量,也是保持學校思政課課程教學的活力所在。為了提升思政課青年教師的勝任力,教師應積極參加學校各級別課題的申報,積極參與學校各類科研活動,學校要為教師科研活動發展創造條件,加大針對青年思政教師的科研投入力度,比如設置思政課青年教師專項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項目。制定相關的制度激勵思政課的青年教師參與科研活動,比如:資助思政課青年教師參加科研討論會、國內外學術交流會等,繼續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機制,組建跨學科學術合作團隊,組建思想政治學科建設團隊,經常性開展科學研究討論和分享會、聘請校內外思政專家對青年教師申報的課題進行指導,幫助思政青年教師樹立做科研的信心,要促使思政青年教師從“被動科研”向“主動科研”轉變。
參考文獻
[1] 王巍,吳其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勝任力結構模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論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2019(9):71-77.
[2] 致高校老師一封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EB/OL].( 2014-11-14).http://china.huanqiu.com/2014-11/5202839.html.
[3] 教育部.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的通知[EB/OL].(2020-02-2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4/content_5486675.html.
[4] 李曉蘭,張洪銘.新時代思政課教師能力和素質提升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3):59-62.
[5]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王滬寧出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4):4-5.
[6] 趙光,孫偉鋒,仲璟怡.“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20(7):136-143.
[7] 馮秀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難點及其突破[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1):17-22.
[8] 馮昊青,高玉娜.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勝任力及其優化對策[J].武陵學刊,2019,44(2):138-144.
39585003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