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楊 汪宏莉 盧恒 韋海華

基金項目:201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9XTY011)
作者簡介:陳青楊 (1987—)女,碩士,主要從事國民體質標準,運動與健康科學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汪宏莉 (1968—)女,博士,教授,主要從事國民體質標準、運動與健康科學、運動環境與運動疲勞方面的研究E-mail:whongli2004@163.com
摘 ?要:促進大學生健康素養的提升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各界學者的關注,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近年來逐步提高,但地區間差距明顯。該文對比描述了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總結了現階段影響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的主要因素并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影響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因素有:自身因素(性別、生源地、所學專業、院校類別、年紀)、外在因素(原生家庭影響、學校教育)。為以后大學生群體的健康素養提高方法和措施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中國大學生 ?健康素養 ?現狀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7.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tate and schola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gap between regions is obviou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summari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at this stag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 literac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 their own factors (gender, place of origin, major, college type, age) and external factors (native family influence, school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 Heathl quality ; Status ; Impact Factors
“十四五”規劃指出:要把保障人民的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1]。《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將健康素養定義為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養被劃分為 3 種素養,即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大學生是中國發展的中堅力量,綜合素質高,可塑性強,易于接受新知識,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2]。本文將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做了總結,為以大學生健康素養提高方法和措施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 文獻收集
該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搜索中國知網(CNKI)有關健康素養文獻,搜索關鍵詞為“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 “影響因素(factors effecting)” “大學生(college/university student)” “青少年(adolescent)”,共搜索到相關文獻352篇,經過篩選選擇了2014—2021年間的文章作為參考,所選文獻的研究對象均為中國不同地區的在校大學生,并且均對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所收集文章主要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法,均使用不同版本的《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其中使用最多的是《2008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其次為《2015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調查問卷》《2009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調查問卷》《2013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調查問卷》《2017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均根據大學生特點有所調整,健康素養評估分為3個方面: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識、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健康技能。健康素養得分達總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為具備健康素養。
2 ?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及分析
2.1中國大學生現狀
表1是中國各省(市)大學生健康素養具備情況結果表,根據表內數據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市大學生健康素養最高為66.7%[3],贛州市最低為5.2%[4]。在文獻搜集中,對于江蘇省大學生健康素養的調查分析最多,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其中上海市大學生健康素養最高為66.7%。武漢市大學生健康素養33.0%[2,5]高于湖北省大學生健康素養13.7%[6],同樣,鄭州市大學生健康素養24.9%[7]高于河南省大學生健康素養22.3%[8]。
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具備率與2020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比較,2020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具備率為23.2%[2],僅上海市66.7%[3]、山東省64.4%[9]、南充市51.1%[10]、江蘇籍大學生40.4%[11]、河北省36.6%[12]、武漢市33.0%[5]、鄭州市24.9%[7]的大學生健康素養達到并超過2020年的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2020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調查結果中顯示,大學生健康素養最高,為47.5%[2],并與表1大學生健康素養數值進行比較,其中上海市66.7%[3]、山東省64.4%[11]、南充市51.1%[10]達到并超過了全國大學生健康素養。
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識、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健康技能這3個方面中,健康知識與行為方面的具備率最低,其中陜西省大學生在此方面的具備率為3.1%最低[13]。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識、健康技能這兩個方面中蘭州市的大學生具備率最低的分別為6.7%、7.8%[14]。
2.2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分析
上海市大學生健康素養遠高于全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平均水平,可能是因為上海市優秀高校云集高考招生標準高,所以大學生自身整體素質較高,一方面可能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健康素養,另一方面在接受新知識,新理念較快;其次,上海高校在提高學生健康素養方面比較重視,并且投入較多;此外,上海市是直轄市,對外開放程度高,獲取新知識理念相對于替他城市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對內,政府等機構對于提高居民健康素養的宣傳力度較大,投入較多,實施效果較好。贛州市大學生健康素養得分率最低可能與贛州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低,學校健康教育經費投入少和健康信息可及性差有關。上海市大學生健康素養遠高于江蘇省大學生健康素養有可能因為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政府和學校在健康素養宣傳教育力度和資金投入方面與江蘇省相比更有優勢。武漢市與湖北省、鄭州市與河南省的情況相似,都是省會城市大學生健康素養高,這可能說明省會城市在政府和學校的重視程度與宣傳力度、資金投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雖然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健康素養,但是在健康知識理念指導行為方面還需要加強,這說明具備了健康知識不一定都能轉化成健康生活方式[15]。健康素養知識理念的獲取比較容易,但由知識內化為信念再由行為輸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容易受到來自社會、環境、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導致該過程難以實現。潘秋予認為健康技能可能在健康知識理念與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間關系存在中介效應[10]。這同時也反映出當前各高校對大學生健康素養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誤區,誤認為只要了解健康知識就能形成健康行為。如何有效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各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形式方法還值得繼續改進[16]。
3 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
《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要點問答》指出在社會環境方面,影響健康素養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水平、經濟水平、社會文化、衛生政策、衛生服務特別是健康教育服務的提供與利用等。在個體和群體方面,影響健康素養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性別、年齡、生活環境等,其中文化程度是首要的影響因素,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是提高全民健康素養的重要策略和措施[2]。這與筆者總結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
3.1自身因素
3.1.1性別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健康素養存在很大差異,女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普遍高于男大學生。在陜西省、廣州市、河南省、吉林省、江蘇省、南充市、上海市、鄭州市的大學生健康素養調查中,女生的健康素養高于男生,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維度素養要高于男生[16],說明女生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行為習慣要好于男生,可能是因為女生比較愛美,更關注自身健康,對睡眠、衛生、營養等更為重視,因此整體健康素養水平優于男生[17]。而在河北省研究結果是男大學生的健康素養高于女大學生[12]。
3.1.2生源地
來自城鎮的大學生健康素養高于農村大學生。河南省的大學健康素養的研究結果,城鎮大學健康素養知曉人數高于農村,在健康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城鎮大學生也高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7]。這與任麗平等人[18]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城鎮和農村之間的整體人口素質、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水平之間的差異。城市宣傳健康教育的力度、物質資源的投入和居民對知識的認可度都要高于農村。所以可能本來農村學生健康知識就匱乏加之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至于出現生源地之間的差距。
3.1.3所學專業
大學生健康素養受所學專業影響明顯,醫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健康素養最高,有研究顯示醫學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是非醫學專業的4.619倍,這與他們專業的特殊性有關,會接受比其他專業更多的相應醫學和健康知識和教育[19]。
3.1.4院校類別
本科院校學生的健康素養44.2%高于高職學校學生32.2%[10]。其中,一類本科學生的健康素養最高(73.72%),其次為二類本科(67.93%)、三類本科(66.84%)及專科(59.63%)。這就反映出高中成績較好的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相對較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學校層次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同以及學生受教育程度不同這些因素有關[3]。
3.1.5年級
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與現階段就讀年級有關。其中周薇薇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高年級(大三以上)的學生健康素養及其他這3個方面的素養都優于低年級[16]。這可能與隨著年級的增高參加相關健康教育課程、講座或專業知識的累積增多,個人經歷和社會經歷也高于低年級,因此更注重自身的健康有關[15]。答英娟等人研究表示,大四學生的健康素養低于大一學生,分析可能由于大一新生入校不久,可塑性強,能快速接受新知識,而大四學生由于面臨畢業、升學、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容易產生焦慮、甚至失眠的情況,但又沒有時間與精力關注健康知識、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導致健康素養下降[3]。
3.2外在因素
3.2.1原生家庭影響
原生家庭對大學健康素養高低也有較大影響,其中包括是否為獨生子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童年是否有留守經歷。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的健康素養高[4],這可能與獨生子女可以得到更多父母關愛的原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會對孩子的健康素養造成影響,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健康素養越高[20]。對于童年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研究表明沒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是童年期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的4.219倍,這可能與隔代監護人健康素養知識不高有關[4]。總之,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健康知識理念和生活行為方式建立和發展的形成期。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高,對孩子的關愛程度高對子女健康素養的形成有積極的影響,反之,父、母監護角色缺失,導致留守學生在幼年就形成不正確的知識理念與不良生活習慣,導致這些大學生健康素養較低[21,22]。
3.2.2學校教育
大學生健康素養與學校是否開設和健康素養相關的選修課或每學期學校舉辦健康素養講座次數成正相關[13]。醫學專業的大學生有其專業優勢,其他非醫學專業的學生不管是選修與健康素養有關的課程還是參與了與健康素養有關的講座或者活動都提升了大學生的健康素養。這說明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健康素養的高低與學校課程的開設和宣傳重視程度直接關系。
4總結與建議
4.1總結
大學生健康素養在逐年提升,由于地域影響、經濟發展差異、所學專業的不同大學生整體健康素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促進健康知識轉化成健康行為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途徑。影響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因素主要分兩方面,一方面為自身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性別、生源地、所學專業、年級等因素;另一方面為外在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原生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影響。因此,可以從能夠改變的影響因素為切入點實施有效干預從而達到提高中國大學生健康素養的目的。
4.2建議
對于大學生群體健康素養的研究不夠充分,并且存在研究地域集中和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的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中部幾個省,例如江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州。西部地區和西南地區少有研究,或者是評價標準太低導致沒有收錄到合適的數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中國政府網宣傳司.2020年健康素養監測問答[EB/OL].(2021-04-01).https://www.nhc.gov.cn/xcs/s7847/202104/6cede3c9306a41eeb522f076c82b2d94/files/374338ed4ec74e36b587579283397bbc.pdf.
[3]答英娟,張婷,徐苗,等.上海市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 2015,36(10):1543-1545.
[4]陳觀鳳, 朱虹, 趙海瑛, 等.贛州市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 2015,36(9):1390-1392.
[5]鄒敏, 張振業.大學生健康素養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 16(1):6-11.
[6]郭玉婷,方成,張昭雪,等.湖北省大學生健康素養現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5):77-81.
[7]孫凌云.鄭州高校大學生健康素養狀況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國學校衛, 2015,36(5):773-776.
[8]楊曉,張振香,張艷,等.河南省在校大學生的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4,10(316):787-790.
[9]婁鵬宇,羅盛,張錦,等.山東省大學生健康素養與就醫行為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 2019,40(12):1820-1823,1827.
[10]潘秋予.南充市在校大學生健康素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 2018,8(1):61-66.
[11]杜國平,顏文娟,李小杉, 等.江蘇籍大學新生健康素養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7,21(7):710-713.
[12]胡瑞敏,馮睿媛,李路旋,等.河北省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 2019,35(8):691-696.
[13]康喜來,李德武.“健康中國”背景下陜西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健康素養的培養策略[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9,36(4):500-505.
[14]任歡歡,毛強,牛博雅,等.蘭州市在校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7,31(6):58-60.
[15]劉華青,夏光蘭,張坤蚌,等.蚌埠市大學生健康素養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5,32(4) :658-660.
[16]周薇薇,羅春花,范存欣,等.廣州市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7):654-658.
[17]陳丹,孫立波,張湘富.大學生健康素養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8,35(1):65-69.
[18]任麗平,王楊楊,王柳行.吉林市高校大學生健康素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10):1467-1468,1472.
[19]李曉寧,簡敏婷,葉小華.廣州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9):1309-1311.
[20]張偉,蔣詩泉,陳建杰,等.江蘇民辦高校學生健康素養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7,33(1):110-112.
[21]曾青.贛南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09.
[22]胡瓊偉,裴秀梅,蓋若琰,等.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監護人健康素養比較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6):764-766.
322450033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