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璐 陸思思 祁亞運 陳兆瑋 文孝霞
摘要:本文針對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研究生的教學改革,開展“互聯網+”共享平臺構建與應用研究。在共享平臺的構建上,綜合外界資源和自建平臺全面構建以軌道交通車輛交通為核心的共享信息平臺,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優質資源。在共享平臺的應用上,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線上知識預習-線下課堂練習-線上微課鞏固-線下項目實操-線下小組分工”實現教學環節的重構;在研究教學中通過導師團隊實現項目推進、資源共享和學習互動。本研究為完善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研究生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教學改革? 共享平臺? 研究生? 軌道交通車輛
中圖分類號:G43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rail transit vehicle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sharing platform.? 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ring platform, the external resources and self built platform are integrated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shared information platform with rail transit as the core, so a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haring platform,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links is realized through "online knowledge preview - offline classroom practice - online micro class consolidation - offline project practice - offline group division of labor"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research teaching, the project promo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learning interaction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tutor team.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rail transit vehicles.
Key Words: Internet+; Teaching reform; Sharing platform; Postgraduate; Rail transit vehicles
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僅關乎著民生,也對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帶來極大影響,我國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互聯網強國戰略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教育”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所產生的教育新形態,是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隨著互聯網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開放,拓展了教學時間、教學空間以及教與學的主體。現有在高等教育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是Moocs,以課程為單位提供學習模式,打破了學科專業的壁壘,拓展了知識的廣度。同時,Moocs提供了學習者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習者與資源之間的互聯互通、互學互助的平臺[2, 3]。但是,目前大多的在線平臺僅針對于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對于研究生的互聯網共享平臺由于其專業性、團隊性和交互性,不僅需要借助在線課程的引入,并且需要科研資源、工程資源、企業資源等多元化專業相關資源的引入,同時還需結合研究生團隊的專業背景自建資源,實現共享平臺的不斷更新與優化。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互聯網+教育”作為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新方向,是傳統教育的有效補充,促進了教育的發展,重塑了教育生態。針對研究生的培養,轉變教育觀念,完善共享平臺,讓“互聯網+教育”得以更好的發展,才能讓科教興國全面落實。“互聯網+”共享平臺作為研究生教改中的重要依托手段,如何搭建符合專業需求和研究需求的互聯網共享平臺至關重要,依托該平臺如何引導研究生的自主化、個性化學習仍需深入思考,本文針對軌道交通車輛研究生“互聯網+”共享平臺構建與應用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與探討。
1. 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問題
在我國目前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中,尚未針對專業需求開展系統性的特色培養,各專業的培養過程存在相似性,特別從研究生的培養本質來看,與本科生的培養實質性變化較小。并且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招,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問題越發凸顯。首先,在培養過程的教學內容上,研究生的教學內容側重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且不僅限于課堂教學,更在于對科研或工程等復雜問題的解決,以及理論實際的有效結合。但目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課程內容缺乏多元化和研究性,導致其向本科方向傾斜。然后,在培養過程中的科研訓練上,隨著研究生的擴招,單一導師的指導精力不能滿足整個課題組的需求,師生之間未能形成及時高效的溝通和交流,導致多數研究生未能及時進入科研狀態。再次,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開放性不足,缺乏與企業和實際工程的合作交流,缺乏聯合培養機制,未能實現產學研的有效落地;缺乏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缺少與國際上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未能實現科學研究與國際化接軌。最后,培養質量未能實現高等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傳統的培養模式使研究生欠缺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4, 5]。因此,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實現研究生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改革,是我國高等教育亟須解決的重要研究課題。
本研究以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研究生作為研究主體,以“互聯網+”共享平臺的構建和應用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整合外在資源和建立內部資源構建共享平臺,實現研究生資源共享的創新渠道;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應用共享平臺,實現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思路。
2. 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研究生“互聯網+”共享平臺構建與應用研究
2.1“互聯網+”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共享信息平臺構建研究
基于“互聯網+”建立以軌道交通車輛交通為核心的數字化教學環境,開發、收集、組織一批豐富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創新的信息資源,構建軌道交通專業共享信息平臺,解決當前教學科研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象,可實現研究生資源共享的創新渠道[6]。
在現有互聯網中,存在許多共享資源,但資源相對零散,需針對專業研究生進行資源的整合,構建相關領域的共享平臺。現有的知識庫平臺如語雀、Baklib、飛書、網易云課堂等,這些知識庫平臺可以實現團隊共享,內部成員之間知識系統共享,結合操作權限,可以對知識庫內容進行編輯更改;實現知識分享,知識庫制作出來以網頁的形式呈現,方便內部成員的交流;數據安全,可以實現科研團隊的私有化部署。通過研究生團隊的不斷積累,共同參與,可以不斷豐富內容,完善平臺建設。在研究生共享平臺的資源整合中,主要包括了教學資源和科研資源的整合。在教學資源的整合上,可通過中國慕課和學習通等通用教學平臺整合精品課程、公開課和圖書資源等。在科研資源的整合上,主要關注國內外高校相關學術會議,關聯國內外高水平核心期刊網站鏈接、相關軟件學習方法網站等。現有軌道交通車輛的相關會議較多,領域內較為有影響力的有中國智慧軌道交通大會,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運維大會,國際軌道交通學術會議等。并且由于疫情的影響,現有很多會議開放網絡學習平臺,均可引入共享平臺中,實現前沿知識的共享。現有的軌道交通領域高水平期刊有Vehicle System Dynamics、鐵道學報、交通運輸學報等。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同時開發自建線上金課、線上講座、線上微課、線上團隊等線上平臺。結合研究團隊自身的研究進展,實時跟進與總結,完善線上資源建設。綜合外界資源和自建平臺全面構建起以軌道交通車輛交通為核心的共享信息平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優質資源。
2.2 混合式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研究生新型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互聯網+”的共享平臺,結合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參與式教學法和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解決當前被動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問題;通過項目驅動式的指導方法,解決當前導師無法和學生及時溝通的研究教學問題。通過解決課堂教學和研究教學問題,實現研究生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路。
對于研究生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課程教學和科研教學上。首先,在課堂教學中,由于研究生的培養僅存在一年的教學,且課時安排較少,更注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基于“互聯網+”的共享信息平臺,綜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將傳統的“先教后學”變成了“先學后教”,實現了教學流程的重構,主要包括“線上知識預習-線下課堂練習-線上微課鞏固-線下項目實操-線下小組分工”的系列過程。在課程內容上,課前將在線教育平臺中的優質課程、學術報告、前沿講座等融入線上平臺。課中將科研項目植入教學內容,綜合科研案例、參與式教學法和翻轉課堂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課后以具體科研項目為驅動,將后續學習轉變為協作式、探究式的深度學習,促進研究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然后,在研究教學中,結合“互聯網+”的共享平臺,引入軌道交通行業的學術和企業領軍人物及教授高工,以及國際上著名高校教授,實現導師團隊的集體指導。學術領軍人物和外校教授通過學術交流,為學生開拓軌道交通行業的前沿研究領域;企業領軍人物及高工通過分享交流和工程項目引導,為學生的研究理論和工程實踐相結合提供契機;國際教授通過線上平臺的交流合作,拓展學生的國際化學術視野[7]。校內指導教師則需以項目驅動作為研究生培養的基本手段,結合導師團隊的交流合作,定期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在線上有效實現項目推進、資源共享和學習互動[8]。在資源互享上,導師可以將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的前沿發展、學術會議、推薦期刊等共享到學習平臺,方面學生學習下載;學生可以將研究進度定期總結,整理匯總共享到學習平臺,方便導師監督和其他學生的學習交流。通過加強學習資源的分享和學習互動的交流,使師生間的互動不僅限制于線下的溝通,為線上的密切交流提供了支撐,為學生創建與導師交流溝通的便捷渠道。綜合線上和線下教學、理論和實踐教學、個性化和協作教學的混合,提高研究生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3 結語
針對目前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問題,本文結合“互聯網+”背景開展軌道交通車輛研究生共享平臺的構建和應用研究,著重在平臺構建和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深化改革。基于共享平臺,完善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研究生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形成鮮明特色的手段和方法,對其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具有借鑒及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邵雪.“互聯網+”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2] 鄭足紅,胡超.“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反思[J].科技風,2021(27):81-82.
[3] 許志倩,閆怡飛,紀仁杰.“互聯網+”時代下對大學本科生開展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7): 42-45.
[4] 魏繼宗,王紅梅,孟亞玲.我國研究生教育研究:狀況、特點與趨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10): 92-97.
[5] 王平,王瑞芳,周瑩,等.研究生導師指導模式和指導方法研究現狀分析[J].高教學刊,2021,7(28):94-97.
[6] 姜立新,吳岳忠.面向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資訊,2021,19(17): 123-126.
[7] 吳玉德,呂冬云,羅志文,等.校企協調創新模式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構建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5):226-227.
[8] 劉晶磊.以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為核心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2):215,219.
394650033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