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霞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旅游學概論》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旅游管理專業4門核心課程之一,是掌握旅游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的入門課程。學生通過學習,實現以下教學目標:一是知識目標方面,了解旅游活動的發展歷程,掌握旅游活動的性質及特點;掌握旅游者的類型及旅游需求的影響因素;理解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問題;了解旅游業的構成及發展狀況;掌握旅游市場的劃分及客流規律;正確認識旅游影響等。二是能力目標方面,能夠緊密聯系實際,把學科理論的學習融入到對旅游活動實踐的認識和研究之中,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素質目標方面,培養行業意識,學生能夠初步以專業視角審視、解讀旅游行業。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課程思政,要實現高等教育的“全程、全方位”育人,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發揮協同效應[1]?!罢n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專業課和通識課的教育實踐活動,其目的是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隱性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堵糜螌W概論》作為專業基礎課,大多數高校將其開設在第一學期,是旅游管理專業大一新生初次接觸旅游所學的入門級課程,加之專業核心課的地位,對學生大學四年以及未來旅游行業業內發展均有深刻、深遠的影響。因此,該門課程的學習,除了專業理論學習之外,課程思政是應有之義。通過課程思政,實現以下幾點目標:一是培養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認同,對旅游行業的熱愛,消弭調劑生的偏見;二是借助專業理論學習之機,積極影響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等;三是培養學生樹立旅游行業核心價值觀“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等。為此,如何找到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 “契合點”?如何實現思政教育在課程學習中的運用?如何評價該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這些將是《旅游學概論》開展課程思政需要深刻思考的要點。
“課程思政”建設重在“立德樹人”,因此教師自我的政治素養,以及“教師能否認識到所授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出課程所蘊含的德育價值,從根本上決定了這門課程能否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3]。教師具有“較高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這是保證課程思政教學成功的首要前提”[4]。作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需對課程思政有一定的認知。因為只有專業課教師全面認識到專業課程“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逐漸形成與課程結合的內在思政需求,將專業課程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并形成有效的自我激勵機制[5]。專業教師首先從思想高度上意識到專業課程中蘊含著思政的內容,專業課程的教學教育,除了對于專業知識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外,還具備對于學生專業認同、價值觀塑造、人格培養等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其次明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兩者之間的關系,即專業課程是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的,兩者合力形成協同效應。因此專業課教師充分認知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升教學的思想性、人文性,深化教學的內涵[6],深入挖掘專業知識中的課程思政元素,找準課程知識點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將其融入在專業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從精神風貌、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價值觀塑造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提升。
“課程思政”是一個巨大系統工程,將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并找到“契合點”是最為核心、最為關鍵和最難解決的部分[7]。結合《旅游學概論》課程的特點,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的教學設計思路主要如下:一是,教學內容與我國社會發展相結合,如將教學內容與黨的“十九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論斷“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相結合,引導學生認識到“旅游產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它對于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意義。二是,教學內容與職業素養培養相結合,如教學內容中選取行業先進人物事跡,引導學生感悟優秀旅游從業人員的職業精神,激勵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品德、職業責任心,以及專業能力。三是,教學內容與愛國主義相結合,無論是我國旅游資源的豐富多彩,還是當下我國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這些無不使學生歡欣鼓舞,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進而引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四是,教學內容與價值觀培養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價值觀取向等問題,如自然旅游資源開發中引導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濟發展與環保兼顧觀念;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等,認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等。根據以上教學設計思路,總結設計了《旅游學概論》課程知識點與思政教育“契合點”及組織形式,見表1。

表1 《旅游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旅游學概論》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教學評價是其重要的環節,反映教學改革效果如何。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定位即具備旅游專業知識、旅游服務與管理能力、有社會責任感、富于開拓進取精神的應用型人才。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效果如何,須以學生的態度和行為來評判。因此,在探索《旅游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效果時,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一是學生的專業學習態度和行為方面,對專業逐步認可,積極完成教師發放的任務,即通過任務完成情況來考核;二是價值滲透,對于問題的理解、看法以及所持的觀點,是否是理性的、客觀的、全面的,通過日常問題討論可見一斑;三是期末考核,考試試題中可以融入專業知識的具體問題,來較為全面地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由于課程思政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量化考核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旅游學概論》課程思政的探索之路仍任重而道遠。
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而協同效應的實現,找到專業課程與“思政”的“契合點”,是最為核心、最為關鍵和最難解決的部分。本文嘗試以《旅游學概論》課程為例,將課程內容與“思政”融合進行了思考,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