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摘 ?要】作業是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工具,通過布置和批改作業,教師能夠獲取關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反饋,進而為教學方案優化提供依據,有利于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新課改下,語文作業設計與應用亟待完善,要求教師更新自身理念,力求實現作業優化。本文主要在分析作業優化設計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作業的實踐優化策略,旨在提供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文作業;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173-02
Analysis o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hinese Homework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iangzhu Second Primary School,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China) CHEN Wenjuan
【Abstract】Homework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eachers to check students' learning. By assigning and correcting homework, teachers can obtain effective feedback on students' learning level, and the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plan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teaching leve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omework urgently need to be improved.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update their ideas and strive to optimize homewor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omework optimization desig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actic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homework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with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homework; Optimization strategy
一、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分析
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對作業進行優化時,要重視遵循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一是有效性原則。教師應認識到作業“在精不在多”,而“題海戰術”不僅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還容易導致學生對于作業產生抗拒心理。有效性原則要求教師提升作業的有效性,以最少的作業使學生得到最多的收獲。
二是趣味性原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最重要的學習動力來源之一,因此,教師必須著力增強作業的趣味性,以此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
三是主體性原則。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心和主體地位,重視以作業促進其學習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四是開放性原則。教師不應對作業的形式、內容、答案及評價方式做出過于生硬的規定,而必須遵循開放性原則,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多樣的選擇,進一步增強其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應用多樣作業形式
傳統模式下,教師普遍使用單一的書面作業形式進行作業設計與應用,這一做法具有較強的局限性:首先,書面形式的作業通常以答案相對固定的知識鞏固類習題為主,相對而言較為枯燥,不利于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其次,單一的書面作業難以全面檢驗學生對于知識和方法的掌握情況,無法為教師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對此,教師應重視通過應用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有效突破單一作業形式的局限性,豐富作業的形式,進一步發揮其功能與作用。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實踐中引入以下創新性作業形式。
其一,唱跳表演型作業?,F行部編版教材中包含諸多古詩文和敘事性文章,在進行這類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相應使用唱跳表演型作業,以此有效深化學生理解、增進其情感共鳴。例如,完成《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教學后,教師可以設計課本劇表演作業,調動學生自主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共同將課文改編成劇本形式,并分工確定具體角色的扮演者,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表演排練。之后,教師再專門用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各組進行表演,促進其在表演過程之中把握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的形象,體會作者寫人技法應用的巧妙性。
其二,收集型作業。教材中包含多個內容主題,從這一特征出發,教師可在進行某一主題教學時布置收集型作業,調動學生通過查閱書籍或使用互聯網收集拓展學習內容,從而深化其語文知識結構。例如,完成“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這一模塊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圍繞這一模塊的主題“漢字”設計收集型作業,調動學生收集漢字文化故事、造字法應用實例、趣味字謎等內容,在有效促進其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進一步增進其關于本模塊內容的了解程度。
其三,想象性作業。想象性作業是指以調動學生展開豐富想象和聯想為目的的作業,這類作業通常應用于寫作教學模塊,由教師組織學生對具體文本進行仿寫和續寫訓練,推動其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自身想象力構思情節并進行表達。
(二)落實因材施教理念
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必然存在個體差異,在優化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性,通過應用分層作業有效幫助語文學習水平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共同進步。為此,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充分了解,既要認真分析其過往學習情況,又要與其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在充分考慮其過往考試成績、性格特征、語文學習態度及積極性等因素的基礎上,合理進行分層,并依據不同層次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作業設計。一般而言,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一是夯實基礎層,這一層次的學生語文基礎普遍較差,且缺乏學習興趣;二是針對提高層,這一層次的學生基礎較為扎實,也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但仍需在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方面實現針對性提高;三是沖刺拔尖層,這一層次的學生在知識基礎和實踐能力方面均處于拔尖層次,與此同時擁有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面向夯實基礎層,教師可以布置難度較小、趣味性較強的作業;面向針對提高層,可以適當增強作業的實踐性;面向沖刺拔尖層,應強化創新意識培養。
(三)突出實踐應用導向
實踐性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于實踐應用。為此,教師不應僅僅關注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突出作業的實踐應用導向,重視調動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實踐應用。實踐性作業必須充分滿足開放性原則的要求,因此教師不應設置所謂“標準答案”,對于學生所提交的個性化實踐成果,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以此推動其主動發現不足、實現相應提高。
(四)提高作業趣味程度
生本教育理念強調,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重視調動其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和應用實踐。為全面貫徹落實這一理念,教師必須提高對于興趣培養工作的重視力度,著力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力求使作業成為語文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載體。為此,教師應重視在設計與應用作業時,引入生活化的素材和內容,以此有效突出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凸顯語文的應用價值,有效達到“激趣”的目的。
三、結語
從新課改的實踐要求和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小學語文教師在對作業進行優化時,必須遵循有效性、趣味性、主體性及開放性四項基本原則。實踐優化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應用多樣的作業形式,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應用分層作業,與此同時,重視突出作業的實踐應用導向,著力以作業調動學生進行綜合性語文實踐探究,并不斷提高作業的趣味程度,有效達成興趣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瓊香.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探析及其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1).
[2]蘇詩童.核心素養視角下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06).
(責任編輯 ?袁 ?霜)
334150033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