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蓮

摘 要:皮亞杰指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這是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數學活動的創設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本文從找準認知起點、抓住數學本質、溝通知識聯系三個方面進行闡述,談談如何創設有效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特征,使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活動;深度學習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如何“學”備加關注。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皮亞杰指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這是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和數學知識特點,創設豐富的數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切實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本文筆者將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梯形的認識》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基礎上,抓住數學的本質內涵,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來創設有效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探尋數學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一、找準認知起點,創設數學活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因此,數學活動的設計應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出發,創設有針對性的數學活動,喚醒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梯形的認識》一課是學生在認識了平行線、四邊形,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對四邊形、平行線,平行四邊形特征的了解和掌握,是學生認識梯形的基礎。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抓住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共性,在本課伊始,筆者創設了以下數學活動。
活動一:畫一畫
⑴在一組平行線間畫兩條線段,使這兩條線段與這組平行線圍成一個四邊形。
⑵你還能像這樣,在這兩條平行線間畫出幾個形狀不同的四邊形嗎?
通過在一組平行線間畫線段、找四邊形的過程中,學生原有的對平行線、四邊形的認知經驗被激活,并在畫一畫的過程中溝通了平行線與特殊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為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埋下了伏筆,為學生認識梯形的特征做好了鋪墊。
二、抓住數學本質,創設數學活動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解答的問題,但在課后練習中卻常常出錯,糾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對知識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夠深入。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知識內容創設有針對性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不斷加深對數學本質屬性的認知。
1.通過比較分類,凸顯概念的本質屬性
分類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運用分類思想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往往是從區分數學對象開始的。學生對梯形的認識也可以通過比較分類的方法來學習。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畫出的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找出同一類四邊形的共同屬性,從而揭示梯形的概念,凸顯梯形的本質屬性。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在《梯形的認識》一課教學中創設了如下數學活動。
活動二:分一分
⑴給部分學生畫的四邊形標上序號,并讓大家給這些四邊形分類。
⑵分完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分類的過程凸顯了梯形的本質屬性,通過“分一分”活動,學生對梯形有了初步的認識。
2.通過觀察辨析,加深對概念本質屬性的認識
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不僅僅是能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而在于能運用概念對數學對象進行正確的識別和判斷。通過比較分類,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夠深刻,在對數學對象進行識別和判斷時就可能出現錯誤。因此,在揭示數學概念之后,可創設富有變化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的觀察辨析的過程這加深對數學概念本質屬性的認識。
《梯形的認識》一課,學生在比較分類的基礎上認識了梯形的特征,但對“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這一本質屬性的理解不夠深刻。為使學生對“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這一本質屬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筆者創設了以下活動。
活動三:辨一辨
課件動態演示將梯形的一條底邊不斷延長或縮短,然后讓學生判斷還是不是梯形,并說明理由。
通過課件動態演示,學生在觀察、辨析的過程中對“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梯形的本質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可避免定勢思維對學生后續學習產生的不良影響。
三、溝通知識聯系,創設數學活動
小學數學教材是按螺旋上升的方式進行編排的,各年級的數學知識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在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將這些知識進行連接,使這些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數學知識網絡,提升學習能力。
《梯形的認識》一課中,在學生了解了梯形的特征,認識了梯形的各部分名稱之后,應當讓學生將梯形與已經認識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四邊形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和感悟梯形與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及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構建知識網絡呢,筆者創設了以下數學活動。
活動四:找一找。
按要求將下面的圖形移入相應的圈內,完成后與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在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集合圖,學生對這些圖形關系的認識也就逐漸清晰起來,知識網絡也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
總之,要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教師應根據知識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增強數學活動的趣味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通過數學活動引領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本文系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0年度立項課題“借助幾何直觀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JYKT-2008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