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佑金
摘 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懶惰學生呈逐年攀升趨勢,困難學生越發明顯,使得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理科型學科,很多學生表示沒有學習興趣,無法在課堂中靜心學習。所以如何使困難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并在課堂中學有所獲?提出了幾種方法:通過教師“魅力”吸引學生,使學生專注課堂,認同課堂;做到新知“舊知化”,做到難點“簡單化”;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動腦思考;數學課上成“非數學課”,設置有效問題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幾種教學方法按照教學的實際情況巧妙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最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有意識的與困難學生隨時進行互動,引導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習慣。很好的讓學生參與教學中來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困難學生;課堂模式;學習效率;主動學習
一、引言
在現在課堂的講課中,我們準教師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我發現被提及最多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尤其是學習不上進,基礎知識不好學生更加凸顯出沒有參與到教學中來,師生互動少,甚至沒有互動,教師一度認為學生老火,沒有辦法,學生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汲取知識。對于優等生,一堂課下來總是教師一直在講,學生一直在聽的模式,就算是聽課也聽不懂,學生沒有參與課堂教學,不能保證學生對知識更好的理解吸收,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也無法把握,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較低,從而使教學效率不高,更何況是困難學生。那么,發現了這個問題,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如何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以至于做到舉一反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評價一堂課,學生的參與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師生互動情形。要做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就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在課堂上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實現這一模式,教師要徹底擺脫和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利用創設情境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思維,主動汲取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并且盡量保證全員參與。
二、教師“魅力”吸引困難學生
學生總是會被新鮮事物所喜歡,數學課堂在每一天都會和學生見面,老師是關鍵,在和學生初次見面后,數學老師要通過自我形象,著裝,語言表達,自信,專業涵養等各方面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對老師充滿著一份期待,對老師充滿一種神秘卻又想努力靠近的想法,給學生留下老師是有“東西”的印象,使得學生們期待著下次數學課何時才能有欲望;而所謂魅力,教師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打造的,起碼在這些魅力要素中,自己有一條殺手锏讓學生信服。只要學生對課堂產生了好奇,接受了課堂,就算是困難學生,我們就有改變學生的機會。
三、用硬件打造困難學生,硬件即為課堂教學策略和應材施教
1、找到數學知識的紐帶關系,做到將新知“舊知化”,將難點“簡單化”
困難學生,不管在學習習慣還是學習目標上,幾乎為零,要想重新打造,就得有合適的定位和思路,要通過一些途徑給予學生能接受的知識和方法,而不是一本書徹底執行,不考慮對象具體情況,不發現存在問題,你好像一本正經的傳遞知識,學生也一本正經的勉強接受,可到最后,什么也不會,長期以往,學生厭學情緒更大,之前所作的鋪墊都沒有產生作用,學生再也提不起聽課的興趣,因此,所謂新知“舊知化”,難點“簡單化”即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要學的新知識的難度降低,通過聯系舊知聯系實際等手段,使學生對新知識感到熟悉,感覺似曾相識,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度。一旦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度通過舊知識等方式提高,其對解決新問題的欲望會被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會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
例如:在講授線性關系這堂課時,“線性關系”與“線性回歸方程”對于學生都是比較陌生的概念并且比較難以理解,若單純的去講授可能會花費挺大的功夫但收效甚微。我們就想辦法能否將這個新知“舊知化”。線性關系是新知,與它相對的確定關系即函數關系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舊知,那么在講授線性關系時,拿函數關系做比較去講解,比較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就讓學生很快的接受線性關系并且找出它的特點?!熬€性回歸方程”是新知,與它在確定關系中對應的函數方程是舊知,在熟悉的知識下探索新知很容易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2、教師引導是關鍵,學生思考是根本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題,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也離不開教師的調動,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引導還是把握課堂導向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中,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養成在課堂上隨時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便于學生在以后的各個學科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擺脫被動灌輸的學習方式。教師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應當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注意要把握學生討論的度,要以學生學會能理解為目的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在統計教學的課堂上,在教師可以模擬很多情境,讓學生自己去設身處地的想象自己在此情境中,會怎樣做,做法的好壞是怎樣的,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中的各種問題解決方法的優劣,比被動灌輸來得深刻。比如:讓學生思考如何統計一個班期末數學的平均成績,一般學生會比較直觀地想出直接把班里的每個學生的數學成績加起來除以全班人數,然后再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如何統計全國期末數學平均成績,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或小組討論,一般有兩個方法:普查法和抽樣調查法,然后讓學生自己討論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教師再稍作總結,學生對兩種方法理解更加透徹,使用范圍和優缺點都有深刻的理解,比被動的聽課灌輸來的簡單易于理解掌握。
3、數學課上成“非數學課”
通過教學實踐,對于困難學生的數學教學,我認為,數學課不一定都要循規蹈矩,一定是按部就班的在教室中傳遞枯燥的知識,我們數學課完全可以上成“籃球比賽”課、“室外寫生”課、“拓展活動”課等等。實際上,學生也需要驚喜,也需要老師主動取悅,讓學生不知道數學課上,老師會有什么新大陸,做出什么讓他們喜歡的新舉措,既然是困難學生,要想一節課都專注學生,對你的知識感興趣,幾乎不可能,既然這些困難學生喜歡玩,就給予條件性的玩,當學生開心的上著非數學課時,他們和老師之間增進了感情,融入了信任,他們愿意接受你提出來的條件,這會在你下次的數學課上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講到線性規劃內容時,我帶著全班學生一起前往操場,帶上一只粉筆,讓學生席地而坐,在操場中間向學生展示如何畫線性約束條件下的平面區域,學生在教室外面呼吸著新鮮空氣,感受著大自然的氣息,在一種歡笑聲中開心而有效的完成了教學內容;又例如:在一個炎熱的下午,面對即將開始的數學課,學生已是無精打采,呵欠連天,這種課我依然可以正常教學,可是誰能保證學生掌握了知識,還希望下次想上數學課呢?因此,我把班上打籃球最厲害的兩個同學認定為隊長,通過剪刀石頭布的方式讓他們在班上選擇5名自己的隊友,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最有可能獲勝的一方,球賽結束后,贏球一方給予輸球一方出一套數學題,并嚴格考試選代表講解給全班同學聽,這既讓學生勞逸結合,還讓學生有了學習的競爭意識,他們還會期待下一次數學課,再例如:在上空間立體幾何內容時,我曾讓學生帶上一支筆和一張紙,在一個空曠的地方席地而坐,自己選擇室外的一個實物來畫,構建基本幾何體框架,并在小組之間進行展示,最終,盡管這些學生是困難學生,卻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數學,且學生們有效的學習到數學知識和方法。
在一堂課里,若教師將所有的知識點所有的情形都事無巨細的講完,且不顧學生感受的講,對學生未必是很好的事情,因為學生未必能夠將教師所講的東西完全記住,更不用說完全消化理解。所以,在講課時,教師學會適當的策略,或者對學生有一些“小恩惠”,他會感激你,并對你的數學課唯命是從,課堂不一定要滿,不是非要每一節數學課都灌給學生,而是通過你的策略給予學生空白,把某種情形或某樣可以類比的推導等知識留給學生下去之后自己去學習,最后由教師檢查。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地參與了課堂教學,同時這種愿意主動的思考學習也能比被動地灌輸聽講來的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也能讓學生在對知識記憶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便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積極思考。
4、數學課上,教師要學會不懂,設置有效問題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在課堂學習中,每位同學的觀點認知都不盡相同,對于困難學生,觀點更是稀奇古怪,但觀點不一定都是錯誤的,有時候這群孩子的思維讓我們煥然一新,觀點持有方總有自己的理由利用自己的理解去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不同的觀點制造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整堂課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其中,既能使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并能理解記憶,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口才,思維邏輯等能力,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沒有規范的,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方法也是要隨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隨時變化,但是大方向是不變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正是如此,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才尤為重要,現在的教學做得還遠遠不夠,需要教師的不斷實踐和總結,在創新中進步。
16735017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