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玲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改革與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興趣能夠成為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的主要驅動力,通過興趣的牽引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表現、自主學習、參與互動,帶著興趣學習有趣味的數學知識,通過學習知識又能夠從中獲取數不盡的樂趣,成為一種良性循環。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深度鉆研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學齡特點以及內心需求來完善教學,在數學知識中融入帶有趣味性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力、行動力以及參與感,呈現出歡樂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于學習之中,興趣為伴,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興趣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研究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是整個學科中的重要學科之一,眾所周知,數學內容較為抽象化,邏輯思維非常強,要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性非常廣泛。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只學習數學的基礎性知識和理論、圖形、統計等相關知識,還要通過這些所學知識進行內容的延伸,更要掌握學以致用的有效方法,思路要有一定的條理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從而對數學學科有正確的態度和認識。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現狀分析
(一)問題設計缺乏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脫離不了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教師會設計出很多問題和關卡,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膚淺,毫無思考性和邏輯性,也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如“同學們說對不對?好不好?可以嗎?”等問題,學生回答只能說“對、好、可以”。這種問題完全不用大腦思考,提出的問題也沒有深刻的意義,過于膚淺的問題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教師在講臺上提問,學生們會鴉雀無聲,即便有知道答案的學生也不愿說出口,導致課堂的學習氛圍十分的尷尬。
(二)教學安排前松后緊
眾所周知,一堂課程下來是五十分鐘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中如果讓學生完全掌握課上所學的知識也是不太現實的。有些教師為什么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最后感到一節課下來沒什么效果,還有的教師在上課初期覺得不著急,知識內容慢慢的代入,等到講解到重點內容時卻發現課堂時間所剩無幾,甚至還會有延遲下課的情況。這些現象可以說明,教師并沒有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堂時間,讓數學課堂呈現出前松后緊的效果,到最后臨近下課時,會加快講解速度,草草收尾,知識重點難點部分講解的比較倉促,那么學生必定難以掌握所學知識。
二、興趣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研究
(一)引入游戲,增加興趣
學習的過程是在一個不斷探知、鉆研、發現、思考中完成的,而學習興趣主要促進學生快樂學習的先決條件,倡導寓教于樂,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力。小學生的性格活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興趣教學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喜好,使他們對數學知識更容易吸收,帶有趣味性的教學才是吸引學生最佳選擇。因此,教師應重新梳理教學思路,應注重創設新穎的游戲活動,將游戲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實現學生在“玩中學”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天性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不僅帶動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程度,還能促使學生更加熱情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來。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中《位置與順序》這一知識點時,主要讓學生能夠在合作與交流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感,能夠清楚的描述物體的位置,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小學生的天性,教師直接引入趣味性游戲,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致,先準備幾個頭飾卡分別是小兔子、大老虎、小松鼠、小鴨子等,讓學生們以玩小游戲的形式來滲透教學內容。教師要求這幾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學生們進行報數1-10的順序站好,然后教師會提問,“請問從左往右數第四名學生是誰?”、“從右往左數第七名學生是誰?”等這樣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喊出名字。隨后提問:“小鴨子從左往右數又是第幾個呢?”學生們都非常配合老師,很快就說出了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強烈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讓課堂氣氛更加濃郁、熱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快樂學習的教學目標。
(二)信息技術,拓展思維
據了解,當前依然有部分數學教師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學思想中,學生在上課時難以精力集中,感覺講授的知識枯燥乏味,極大程度上消減對學習的興趣。為了能夠構建趣味性數學課堂,調動學生的興趣感和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利用課前的時間以信息技術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打造一個多樣化、個性化的課堂氛圍,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快速收心,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教師將即將要學的知識內容進行提取,再進一步加工潤色引導學生在觀看后能夠自主探究,在課堂上制造話題,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夠更好的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于學習之中。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中《認識鐘表》這一節知識點時,在初步講授時會讓學生認識鐘表、了解鐘表,熟悉鐘表的整體結構以及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們創設多樣化情境,以科學引導的方式將學生帶入進來,“今天我要帶領學生一起去參觀一下鐘表王國”,學生們聽到這樣的聲音內心充滿了好奇感,全神貫注地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幻想著鐘表王國的樣子。這時,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為學生們播放一段動畫視頻,展現出鐘表王國里紛繁多樣的鐘表,讓學生們觀察不同的形狀類型,認識到鐘表的功能,能夠大聲說出鐘表的結構、組成,進一步學習鐘表上的數字、時針、分針、秒針的學習,認識整時整點,并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導能夠熟練掌握鐘表知識,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以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活躍度。
結語
綜上所述,興趣是方向,方法是道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興趣為根本,從學生興趣中擴散進行數學知識的講授,將興趣與數學內容做好自然銜接,讓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充分展現自我,學生之間思維相互碰撞出火花,師生之間共同參與課堂互動,營造歡樂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在學習之中,讓興趣為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旭紅.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15):107.
[2]鄭小琴.小學數學課堂興趣教學模式創新設計思考[J].學苑教育,2020(23):47-48.
1093501705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