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蕙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在近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以往相比,小學數學的知識難度與知識量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正因如此,知識的應用能力成為了小學生所必備的能力。經過多版本教材的縱向比對中能夠發現,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普遍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數學知識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積累文化科學知識,更是引導學生了解生活常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幫助學生積累生活常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方法
引言:
數學是一種源自于現實生活的科學,在數學這門學科誕生之初,就發揮著量化現實生活當中出現的各種事物的功能。由此可見,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元素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從數學中積累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
一、精確單位,生活化教學的關鍵基礎
在現實生活當中,各種事物的計量都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單位。而現狀是,很多學生對于單位的運用和轉化經常出現錯誤。從應試的角度上看,根據現如今的考核強度要求,單位的換算運用不再是單一的額外分數扣除,而是直接將答案否決,也就是說我們的答案即使做對但因為單位的填補失誤也會被判定為計算有誤,從而導致滿盤皆輸。而從生活的角度上看,如果單位的應用出現錯誤,則容易造成一些誤解。為了有效的避免上述情況出現,教師就需要使用生活化教學,促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單位、準確使用單位。
例如:我們在帶領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單位時,就可以通過我們模擬生活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單位的介紹和分析。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認識到這些單位在生活化中的表現和反映,這樣就能夠從根本上對我們的“常識性”問題予以解答,同樣在這一方面也能夠將我們前面所講到的與生活相關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訓練,做到單位之間的靈活轉化和精確認識的同時,摻雜之前的知識進行多重的訓練復習,達到新舊知識的相互結合和全面吸收,真正做到課堂的靈活變動和精確整合。
二、綜合對比,生活化教學的思維強化
隨著課程的改革,知識之間的銜接變得極為縝密,這就意味著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環環相扣。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的同時,引導學生將知識串聯成一個整體,合理構建一個知識框架,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不僅如此,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切實的將知識進行結合,還能夠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從多個層面進行知識的綜合考量以及記憶運用,是保證課堂效率和開拓學生思維能力不可或缺的落腳點。
例如:我們在教學“圖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通過我們上述的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的“辯論會”討論教學。首先,教師帶領學生溫習舊知識,如各種平面圖形的性質、基本特征等。然后在帶領學生回到本課內容,引導學生計算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諸如瓷磚、顯示器、手機等。一方面使用這種模式能夠將二者的聯系進行精密的分析結合,將雙方的特點進行統計,讓學生更加全面的分析出二者的不同與區別,在今后的考核中不至于出現審題不清的失誤。并且,在這樣的教學引導過程中還能夠為“體積”的學習做足準備。
三、變換訓練,生活化教學的充分延展
最后,我們要談到的就是變換訓練對于我們的教學內容的反饋與考量了,這是教師教學工作延展的必要途徑。使用生活化的方式不僅能夠將知識進行匯總。同時,使用生活情境模擬的方式能夠適時的將高難度問題進行多層變化,讓問題解決方法得到擴充,加強學生的應對能力,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不會因為方法上的缺失而鉆牛角尖。
例如:我們在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情境:“一名同學在路邊散步,他走過的距離越遠,所花費的時間就越多”、“在家中吃飯時,同樣是一電飯煲米飯,家里的人越多,每個人能吃到的米飯就越少”等等。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就能夠非常清楚的了解到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不僅如此,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更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維,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升,確保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靈活的應用數學知識。
總之,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教師可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打破思維定式,將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和手段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當今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英.小學數學課整合體驗式學習法之探索[J].學周刊,2021(19):87-88.
[2]儲詩敏.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1(15):153-154.
264750170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