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珈佳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最寶貴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小學生身體生長、才干增長、智慧生成的關鍵時期,而小學班主任則肩負著促進小學生成人成才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導航員”。班主任需關注小學生身體與心理的全面、協調發展,是小學生快樂、幸福成長的“導航員”。班主任既要關注小學生身體的發展,也要關心小學生心理的發展。在心理發展方面,班主任應關心小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雙重發展。班主任應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在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對其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等,精心選擇恰當、有效的內容,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教育感化小學生,讓小學生主動地獲取自由、自主生成的寶貴精神財富。
班主任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在很多學生的心里,班主任既是敬愛的老師,又是最了解和信任自己的朋友,更是最能體貼和愛護他們的長輩。班主任既要有威嚴與莊重,也要以朋友的角色走近學生。班主任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行為及興趣愛好,以朋友的角色及時地組織、開導、教育學生。
需強調的是,班主任不僅要與學生像好朋友一樣共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還要與學生心心相印、親密無間,做學生的“諍友”,當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應恰當、有效地指正,絕不可含糊其詞。
班主任對班級內的后進生應保持耐心,后進生可能影響整個班級的成長,左右班級的發展方向。轉化后進生對班主任而言,是壓力,是挑戰,更是機遇,是良好的鍛煉機會。轉化后進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改正后又再次出現不良行為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后進生絕不是拒絕融化的冰塊,班主任一定要遵循教育規律,以耐心、細心、熱心、恒心加強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以學生知心朋友的角色與后進生開展“以心換心”的心靈對話,解開后進生的心鎖,成為學生敬畏的嚴師、信賴的長輩、可傾心交流的益友,這樣才有益于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
例如,我任教的班上有幾名后進生,上課不夠認真聽講,作業時常拖拉。基于這樣的情況,我想盡辦法樹立這幾名后進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探究有效的學習策略,努力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剛開始,我每天讓他們留下來在學校教室內完成家庭作業,對于他們不懂的地方,先給他們多講解,再讓他們做。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感受到我的真誠,厭倦學習的態度有所緩和,且變得愿意與我說心里話,課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加強。終于有一天,這幾名學生主動對我說:“老師,以后你把我不懂的講好了,我回家做,我保證一定能做好。”聽了他們發自內心的保證,我臉上露出了笑容,我的付出終于換來了學生的理解。后來,他們做作業更認真了,學習成績也有所進步。班主任工作沒有一觸即成的特效藥,只有耐心,才能達到“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奇跡。
班主任是學生的“嚴父慈母”。
班主任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主,而是一種慈母的溫存睿智與嚴父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班主任只有科學、合理地結合對學生的嚴與愛,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藝術效果。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是人類的基本感情,愛更是教育的靈魂。班主任應具備愛心,愛與信任學生。班主任應從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從多方面做起,從點滴做起,用自己對學生真摯的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的關愛,都會給學生前進的動力。
愛是喚醒學生的心靈力量,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是班主任轉化學生行動的催化劑。班主任的慈母之愛絕不是舐犢之情,也不是寵溺無度。“嚴父慈母”的角色意識有利于激發班主任的愛心,使班主任更加愛與關心下一代,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盡心盡力。
班主任還應對學生懷揣熱心,用一顆融化冰雪的熱心,碰撞他們內心深處的火花。我班有一名學生,其父母離異,經常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性格變得孤僻、冷漠。對此,我主動出擊,每次談話都會找準切入點與突破口,每次交流都讓他能感受到恰似朋友的親切,讓他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懷,讓他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尊重,讓他感覺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