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茂彬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發展過程中,語文學科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至關重要。在語文課堂上實現高效教學,就必須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情境教學,強調課堂反饋等途徑來構建語文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高校課堂
語文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貫徹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在了解現存的主要教學問題的前提下,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現狀
語文學科作為學校教育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是學生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與交流表達能力最主要的途徑,同時也是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主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至關重要。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和學習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導致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從教師的方面來看,主要的問題在于教師對于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教學的要求并沒有清晰明確的認知,缺乏相關理論與知識的深入學習。這就導致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教學模式特點與學科特點不相符的問題,這是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的最主要原因。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的學科,強調學生自身對教學內容的感悟和體驗。但是在目前的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部分教師卻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將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與方法照搬到語文教學中,用教師單方面的知識講解替代了學生的自主感悟。這不僅讓學生對語文知識與技能的理解不夠深入,也在無形中排斥了學生主動參與的可能性,從而使學生失去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自然也就使得學習效率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教師對教學手段的忽視也使得小學的語文課堂成了毫無吸引力的課堂。從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學生對于單純重復性的,單純理論性的教學課堂興趣不高。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對多種教學手段的探究和使用,不關注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趣味性,導致小學生無法在語文課堂上專注于內容的學習,進而阻礙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學生方面來說,受到當前網絡環境飛速發展的影響,小學生在自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沒有完全建立和穩固的情況下,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想法。一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以消極的態度來面對日常的學習活動,這難免會影響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是過分強調對數學、科學等邏輯理論性的課堂的學習,并且認為語文學科并不重要,從而將對語文學科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學科中,在語文課堂上則是敷衍了事。這就使得語文教學課堂無法發揮其真正的教學作用,也就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降低。基于這樣的發展現狀,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對這些問題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策略。
二、小學語文課堂實現高效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計劃
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在教育教學領域,科學的教學計劃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課堂的進度,也有利于教師提前模擬實際教學課堂的情況,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實際效果。因此,在構建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過程中,明確教學的目標,并且結合學科要求與班級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來科學設計教學計劃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學科提出了將學科內容教育與素質培養相結合,實現德育智育的一體化。部分教師由于對相關的理念和要求缺乏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安排時出現了偏重素質教育而忽視內容教學的現象,過分追求素質教育課堂的形式而忽略了對語文學科內容的講解,最終導致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下降。這就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的過程中,沒有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定位的結果。
因此,要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教師就要明確目標與教學任務,進而結合實際情況完成教學設計。具體來說,教師在面對小學的語文教學時,首先要清楚每一階段,每一學年,每一學期的主要學科教學任務是強調提高學生的字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還是要強化學生閱讀、寫作方面的能力。然后,教師要根據每一冊教科書的內容,理清書中的脈絡與框架,進而完成整體教學框架的設計,并且在進一步了解詳細內容的情況下充實教學框架,形成關于學科教育內容部分的完整教學計劃。之后,教師就可以適當地結合素質培養方面的內容,將相應的要求與任務與具體的文章,單元相互結合,將其融入整體的教學計劃中。教師在整體框架的基礎上,只需在每一節課程開始之前,根據教學的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對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就能夠使教學計劃更好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在貼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
(二)主動提問引導,實現自主學習
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還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所以在小學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夠逐步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參與度,從而促使課堂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具體來說,小學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徹底還給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計劃與目標的引導下控制課堂的整體進度。而對于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師則可以采用提問,引導探究等方式來完成教學。教師在整體了解課文的內容以及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將其劃分為幾個階段性的目標,并且以此為核心提出與內容相關的問題。在給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先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并且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的學習,尋求問題的答案。也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在問題的引導下對內容進行簡單的學習和了解,然后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對這一問題的主要難點和問題。在掌握學生基本的學習情況之后,教師再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性的講解,帶領學生思考問題并且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完成了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同時也是在培養和練習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讓小學生學會用語文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這種主動參與,自主完成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小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小學生能夠盡可能地在課堂上保持高度的專注,這對于學習迅速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是至關重要的。而在保證學生思想和行動上的全面配合之后,教師的教學進程也就能夠更加順利。這正是小學的語文課堂實現高效教學的核心所在。
(三)借助技術手段,構建生動情境
語文學科是一門強調體驗和感受的學科,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理解能力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而對于這樣的一個教學目標,情境式教學是最為適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之一。情境式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特定教學內容的講解時,通過創設與內容相互關聯或者是相似的場景引導學生融入教學內容所描繪的場景中,進而讓學生對內容產生更加深刻和直觀的體會,加深學生的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自身受到年齡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學生本身容易出現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深入或者理解出現偏差的情況。這種問題對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情境式的課堂教學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這種不足,增強和深化小學生的情感體驗。
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越來越好,其在教育教學領域中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情境教學也使得這種教學手段的效果更加明顯,優勢更加突出。以《春曉》這首古詩的學習為例,對于部分小學生而言,尤其是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學生而言,體驗和感受春天的季節性特征幾乎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因此,他們對于詩詞中描述的場景大多不能想象到對應的場景,也就不能體會到詩人想要借助詩詞表達的情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將古詩詞中描繪的場景以聲音,畫面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也可以將詩詞內容與相應的視頻片段一一對應,幫助小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相應的場景和畫面。這樣小學生就能夠在體會情境的過程中加深對詩詞內容和情感的理解,進而切實提高學習的速度。由此可知,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校課堂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
(四)回顧教學內容,強調教學反饋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僅需要關注課堂上教學的速度與進程,同時也要保證教學的質量,所以對教學內容的評價和反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將評價反饋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讓小學生在完成對課堂主要內容的學習之后及時進行評價。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則主要借助于自制課件、微課視頻等方式,引導小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回顧和思考,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并且就學生普遍存在問題的部分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講解。一方面,可以確保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完全掌握,確保學生學習的質量。另一方面,這樣的評價環節也能夠給予教師以及時的反饋,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進而在下一次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完善和改進,整體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及時的教學回顧和評價反饋環節也是重要的教學環節和手段之一,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三、結語
在現代教育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的課堂理念的指導和課堂模式的構建。教師要在明確語文教學目標和定位的前提下積極構建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借助于情境式的教學手段和及時的教學反饋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畢素云.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7(5).
[2]李玉蘭.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建議[J].學周刊:中旬, 2016(12).
[3]曹琪妹.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甘肅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