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 白城師范學院
身體活動的提高得益于體育行為習慣的養成,能讓人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可能性增加很多。依據研究顯示,青少年在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時是身體活動習慣養成最關鍵的時期,也就是低年級小學生。正因如此,需要關注低年級的小學生的身體活動和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這樣有利于對其是否能夠終身參加體育的趨勢進行預測。
本研究以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行為養成為研究主體,以體育活動為出發點,旨在探索其對小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分析白城市文化小學發展中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以此來深化該領域的研究,加強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通過研究體育活動與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行為養成的相關性研究,總結出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小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為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育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對低年級體質測試項目的觀察,不同的檢測項目考察學生不同身體部位狀態,如:仰臥起坐主要對學生的耐力進行了檢測,坐位體前屈對學生的身體的柔韌度進行了考察等。體質成績如表1所示。
表1 低年級體質測試成績
根據表1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體重處于正常范疇內,飲食搭配比較合理,占了總人數的72%;有13%的學生可以在近幾天飲食較多,處于超重狀態;另外,有13%和2%的學生明顯飲食不太規范,處于肥胖和超低的體重狀態,這個數據表明超過25%的學生的體重都不符合規范,達不到正常標準。
對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在開展體育活動的初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也很難堅持下來。而根據研究顯示,通常情況下,在有同伴共同從事體育活動的情況下,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會大大增加,同時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也會大幅增加。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對于小學生體育活動的時間安排為1小時。低年級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如表2所示:
表2 低年級課余時間體育活動時間情況
表2中顯示,有43個人可以保證每一次進行體育活動時間為一個小時以上,所占比例為66%,而也有34%的人在體育活動中時間不足1個小時。
學生體育活動習慣的情感要素主要包括:興趣、情緒、自尊自信、責任、價值和人際關系的需求。通常情況下,家長擁有良好的體育活動習慣,對體育活動有一定的興趣,那么在長期的相處和教育中,便會下意識地帶動孩子一起進行體育活動,在陪伴中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加趣味性,同時也在體育活動中,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互動更加緊密。
通過對學生興趣的評價可判斷出,大多數學生對于體育運動有著極強的興趣,所占比例為94%。
對于不同的身體活動,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根據具體的一項項目做出了問卷調查,效果如表4所示。學校內的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參與身體運動項目,他們認為身體運動屬于一種課后的放松,可以讓他們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大概有90%的學生屬于“很高興”和“非常高興”的范疇;有6個學生可能不是特別喜歡,覺得身體運動“一般”;1個學生屬于“不高興”的分類。從表中可以明顯看出,很多學生對身體運動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這位學生并不是因為興趣問題才比較排斥運動。
表4 低年級學生體育活動習慣要素的得分人數分布情況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情況,將每道題不同分數獲得的人數歸納如表5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的每一題得分都在3分以上。有人認為參加體育運動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體。有18人認為參加體育運動會影響他們身體以及情緒,基于此,培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進行自我調節,以及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也就變得非常重要。
表5 低年級學生情緒要素各題目得分人數分布情況
表3 低年級學生體育活動習慣興趣要素的得分人數分布情況
對于體育運動的了解,一方面可以為小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對他們形成正確的運動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符合對于小學生體育運動可持續培養的要求。所具有的體育運動知識,對于具體的體育活動起著協調作用,通過基礎知識不斷的調整體育活動技巧,更重要的便是促進了健康運動的發展。
孩子的健康正常不但需要學校的教導,家長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榜樣。家長在社會上所經歷的事情,孩子未來也會面對,這就需要學生與家長多進行交流互動,讓他們平時就多了解一些社會常識,提高自身的思想觀念。很多孩子在沒有上學的時候就一直以家長為榜樣,會根據家長的期望做出一些改變,喜歡去模仿家長的行為,希望可以得到他們的認同。因此,很多學生對身體運動方面的了解也有一部分是來自于家長的,會無意間從家長身上學習到一些基本知識。
對小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方式便是,通過激勵的方式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在調查中發現,當老師對表現較差的小學生的態度比較嚴厲時,他們情緒會顯得越發低落,只為完成任務而進行活動,而并非興趣愛好。但是如果老師對學生進行鼓勵時,其結果迥然不同。當老師將體育動作通過游戲的方式向小學生展現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如果學生將體育活動的動作完成的較好時,老師對其進行鼓勵,小學生會更加有動力接著下面的練習,從而也就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良好的體魄是從事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身體素質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身體素質的好壞影響著一個人的發展。因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魄刻不容緩。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擁有一個健康體魄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覺的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其次,同伴之間應該相互督促,共同進行體育活動;再次,家長要起到督促作用,促使學生堅持身體運動,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最后,老師應該為身體活動提供正確指導,鼓勵學生鍛煉身體。
環境是影響學生體育運動時間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大幾率影響學生的運動興趣,所以學校應該增加第二課堂體育活動時間,讓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從而喜愛體育活動,這樣就增加了體育活動的頻率,也提升了鍛煉時間。個人也要明白運動帶來的積極好處,良好的運動可以愉悅心情,促進身體健康發展,所以要積極鍛煉,每周抽空進行一次體育鍛煉,打打球或者跑步,增加體育活動時間。
學生在與同伴的玩耍和活動之中形成了良性的合理競爭,無意識地增加了身體活動時間以及頻率,由此可見,同伴在學生參與身體活動中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首先,學生應該擺脫不自信,積極參加運動,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行交流。其次,學校應該對體育課所教授的內容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依據學生的喜好,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創新,而不是一味搞拿來主義。最后,老師應該經常舉辦一些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體會團隊理念,從而激發他們進行體育運動的活力,家長更應該讓孩子融入團體活動中,讓他們在團體活動中相互成長。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鍛煉能力,同伴之間相互促進,家長督促學生進行鍛煉,學校應該要多舉辦體育活動。合理安排小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以及運動頻率,從而促進小學生身體全面發展。提升小學生體育認知能力培養,學生自覺加強對身體活動方面知識的了解,家長與學生一起共同進步,提升自己的運動常識,而學校應該多開展體育衛生常識的普及課程。提高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克服他們的不自信;與同伴一起更多地共同參與到身體活動之中,相互之間形成良性競爭關系;家長和老師應關注學生心理狀態,更多的采取鼓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