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香
摘? ?要: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簡練而深刻地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明晰知識,表達想法。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若想讓學生具有很強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就一定要學生具有語文思維。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學習能力;運用能力;語文思維
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簡練而深刻地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明晰知識,表達想法。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若想讓學生具有很強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就一定要學生具有語文思維。
一、什么是語文思維?
語文思維能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表現出來語文素養和語文意識傾向的能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究新事物,認識事物內部的聯系,但理解的實現是要通過思維,不思維,學生的認識活動就不能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質,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那么學習活動就永遠只能獲得暫時的、表象的知識,只能頭痛醫頭,不能達到認識規律、入木三分的境界。
有人認為,語文學習中思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多少語文知識。實際上,這種說法大大扭曲了語文學習的目的,語文學習是讓我們變得有獨立思維、有智慧。知識固然重要,但不一定能讓我們變得有智慧。一個人智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他擁有什么樣的思維,知識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若一個人在寫作中,沒有很多的語文知識,但他有很好的結構構想,很明晰的思路,這也會寫出一篇成功的文章;有的人有豐厚的語文知識,但沒有思維能力,文章寫出來只能是一篇知識小結的整理。當然,若有語文思維、又有知識,將會讓你真正有智慧。但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在教學中培育語文思維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首先要明確理清其培養的主要側重點。我們可側重培養形象性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情感性思維能力和概括性思維能力。
(一)形象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形象思維能力實在聯想和想象的基礎上在大腦中形成的意象,是語文教學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上的基本要求。該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有以下培養方法:
1.運用形象思維講解漢字
將漢字結構拆分,融入情感,使學生愛上漢字、想要研究漢字,而不是以麻木狀態讀寫。如停——“人”在“亭”子休息,只是暫時的停下,但這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劣——差人一等,是因為比別人“少”出了“力”; 路——人生之路,就在“各”自的“足”下;舒——“舍”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獲快樂;道——想要走出一條道路,“首”要的,是邁開腳去“走”; 怕——恐懼,是因為內心一片空白。
使用這種方法,既能讓學生愛上文字、愛上漢字,也能讓他們從古人的造字中感受出人生的道理,使讓學生對文字產生前所未有的興趣。
2.課文講解注意方式
敘述文要主要情節交代,描寫文要注意細節刻畫的講解,抒情文要主要托物言志,議論文注意生動形象。除此之外,聽音樂想畫面、聽故事續情節、看圖畫編故事等都是很好的訓練形象性思維嫩合理的方式方法。
(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能力,就是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徑思考語文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方法。在課堂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如從《長恨歌》中唐明皇寵幸楊貴妃的故事,唐明皇不理朝政導致奸臣弄權,導致安史之亂,從而聯系到現代。有人沉迷賭博,不僅個人身心受損,更為嚴重的是家財破敗,釀成無數家庭悲劇;有人挪用公款,給個人和國家造成損失。我們一些青少年也是沉迷上網、醉心聊天,造成成績下滑等嚴重后果。
發散性思維在思考問題中,思維循著既定的信息指向或突破常規的逆向思維縱深發展,激發學生的聯想,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性;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思維的客觀性;打破定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推陳出新,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三)情感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語言文字呈現出的文章,常常承載著人類的情感,語文教學中應當著眼一個“情”字,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情感美”。
教師在課文講解中應當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讀課文,暢所欲言地議內容,設處地地悟情感,無論是“捶胸頓足”、“痛不欲生”,還是“興高采烈”“喜氣洋洋”都應當鼓勵,讓學生表現出七情六欲、喜怒哀樂。
(四)概括性思維的培養
“概括”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義項,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一是指“簡明扼要”。
概括這一思維方法除了在議論文寫作中用于提煉觀點,形成結論而外,在閱讀教學中也常常使用,比如我們經常說“概括文章的主題”、“概括人物形象”等等。這里所說的“概括”,實際上是綜合和概括的綜合運用。比如我們概括《祝福》一文的主題,首先得了解故事的情節,這就是一個由綜合到分析,再到綜合的過程。其次,還得分析人物言語、行動、外貌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最后對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形成綜合性的認識:祥林嫂具有勤勞、善良、淳樸的品質,同時具有反抗精神;但她在封建禮教的摧殘下,終于默默無聲地死去了。于是,我們作出這樣的判斷:祥林嫂是個反映了舊中國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悲劇形象。這個判斷中,已經帶有“由個別推出一般”這種概括的性質了。
概括性思維在語文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語文思維培養的重要方面。
三、總結
形象性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情感性思維能力和概括性思維能力這幾方面是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文思維需要重視的幾個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其融入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
276250118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