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譯英翻譯能力培養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一個難點。本文以翻譯理論為基礎,結合翻譯教學實踐,探討斷句翻譯方法在大學英語漢譯英段落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以期培養學生翻譯意識,提高漢英翻譯能力。
【關鍵詞】 斷句分譯;應用;大學英語;漢譯英段落翻譯教學; 翻譯意識與能力
【作者簡介】楊峰(1972.04-),男,江西九江人,江西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更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完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創新宣傳理念、創新運行機制,匯聚更多資源力量。
我校本科大學英語課程使用的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鄭樹棠主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思政智慧版系列教材。教材的設計與編寫,一方面,遵循通用英語階段語言學習規律,提升學生英語實際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材料的設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使學生在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發現自我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進文化理解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實現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在該版教材中,每個單元Text A的課后練習中都有一個Translation部分,都包含一篇漢譯英段落翻譯,內容涉及古今中國文化傳統與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練習設計的目的在于在訓練學生翻譯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和表達中西方文化差異,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和文化溝通能力。這也是學生普遍感到比較難的部分,尤其在漢語原文出現很多長句時,學生往往感到無所適從,難以下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漢英表達方法存在巨大的差異。
二、斷句在大學英語漢譯英段落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在漢譯英時,將原文中的一句話在適當的地方斷開,譯作兩句或兩句以上的翻譯方法就是斷句分譯。所謂斷句,就是把原文的一句話譯作兩句或更多句。大凡長句多為復句,而漢語復句和英語復句往往在結構上不同。漢語的一個復句翻譯成英語,有時需要斷作幾句來譯,意思才能清晰,結構利落,合乎英語表達習慣。
漢語長句是指字數較多、結構繁復、語義呈現多層次、多梯級的句子。漢語句子雖然松散,但意義是連貫的,遵循前因后果的邏輯順序和時間的先后順序。從內部結構看,可分為兩種:一是句子含有的附加或轉折成分比較多,在語義和結構上比較復雜;另一種是復句或多重復句,往往以平行、并列等結構將詞組、分句線性地組合在一起,表達事物間的邏輯關系。
英漢語言在句子的結構上差別很大。漢語是一種重意合、主題突出的語言,漢語句子中的主謂成分較難確定。特別是漢語長句句子結構比較松散,句內邏輯關系大多不是很明顯,雖形散而神不散,各分句合而傳遞完整意義,分則可獨立成句。所以,在翻譯一個較長的漢語句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全句進行總的分析,弄清楚主題是什么,按照意群斷句和區分主從關系,然后確定主謂語,調整詞序,按照英語的表達方式再現句內各關系。
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第二冊第四單元漢譯英段落翻譯練習中的一段:
所以,在七夕的夜晚,人們可以看到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姑娘們也會在這一天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智慧,以獲得美滿姻緣。 ①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活動正在消失; ②唯有標志著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 Unit 4,Book 2 )
在這個語段中,“姑娘們也會在這一天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智慧,以獲得美滿姻緣”指的是中國傳統七夕節的活動。①是一個轉折句,是語義的轉折;在這個轉折句中,②是針對前一小句所指的 “活動正在消失”的語氣變化、意思的轉折,有強調對比牛郎織女傳說經久不衰,意義重要的意思。因此,在①和②組成的這個長句中,前半句①與后半句②說的是截然不同的兩層意思,整個長句譯成英語應斷句分成兩個句子,譯文更清晰、明快。可譯為:
But with the changing of times, these activities are diminishing. All that remains is the legend of Cowherd and Weaving Maid, a sign of faithful love, continuously circulated among the folk.
在此英譯中,前一句的“diminish” 與后一句的“remain” 就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強調牛郎織女傳說的流傳;用了remain這個詞后,整個后一句的英譯文就要按照英語表達習慣把中文原文的語序相應進行調整,此句譯文充分體現出英漢語言表達在句子結構上的差異。
例2:
①青年創業是未來國家經濟活力的來源;②創業者的成功不但會創造財富、增加就業機會、改善大家的生活,從長遠來看,對于國家更是一件好事,創業者正是讓中國經濟升級換代的力量。 (Unit1, Book 3)
這個句子很長,有很多小句,語意的表達一個接一個鋪陳排列,讓人應接不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這個漢語的結構和組成成分:這個長句中有三個主語,“青年創業”“創業者的成功”和 “創業者”;各小句的動詞為“是”“創造”“增加”“改善”“看”“是”和“是”;整個長句的主題則是“青年創業”。仔細分析漢語語義可以發現:小句①提綱挈領,是這個長句的總說,其后②的句子都是在解釋、具體說明為何“青年創業是未來國家經濟活力的來源”,是分述。因此,這個漢語長句譯成英文需要斷句拆句,可在句子開頭的部分斷句,即把最前面的總說或概括部分單獨譯成一句;而后面分句依照不同主語“創業者的成功”和 “創業者”,在相應的地方斷句。可譯為:
Young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source of national economic vitality in the future.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 not only creates fortune, increase job opportunities, improve people's life, but it is also good for the country in the long term. Entrepreneurs are a driving force in upgrading China's economy.
例3: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古代的“圣人”。他的言論和生平活動記錄在《論語》一書中。(Unit1, Book 1)
在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古代的‘圣人’。”這個長句中,有很多的并列成分:“是”, “是”和“被尊稱為”。如果直接按漢語的結構譯成一個英語句子,句子里三個動詞并列顯然是不地道不可行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這個長句的主題是 “孔子”,前一小句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介紹孔子的身份,孔子是誰。后面兩個小句“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古代的 ‘圣人’。”說的是孔子作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成就,實際上并不是所有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能創立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思想體系并被稱為圣人的。而 “被尊稱為古代的‘圣人’”又是“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的結果。因此,這個長句按照意群可以進行斷句,在“教育家”后面進行拆句。可譯為:
Confucius was a great thinker and educator in Chinese history. He was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and was respectfully referred to as an ancient “sage”.
當漢語的句子比較長,或是結構比較復雜的復句時,翻譯成英語可采用斷句分譯的方法處理,這樣既能使譯文簡潔、易懂、層次分明,而且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三、結語
漢譯英翻譯能力培養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漢英翻譯涉及學生漢英雙語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漢譯英段落翻譯教學不能僅靠師生的語感與直覺來進行教與學,而要在教學中做到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以翻譯理論來指導,以豐富的語言材料來訓練與培養學生的翻譯意識與思維,以提高學習者的漢英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傳播能力。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在漢譯英翻譯學習中,不僅能習得對不同語言進行轉換的技能,也能對本民族語言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強民族認同,從而在漢英譯翻譯學習中能得到思想的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收獲文化自信,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李成明.英漢互譯[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8.
[3]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呂瑞昌.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39485003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