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梅,鄧姍
(1.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學系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北京 100730;2.鄭州市婦幼保健院,鄭州 450012)
剖宮產瘢痕缺損(PCSD)是剖宮產術后因子宮切口愈合不良而發生的解剖缺陷,有時可形成憩室樣結構。由于憩室樣結構的解剖瓶頸效應,以及局部內膜的不同步和慢性炎癥反應,可導致月經后點滴出血、盆腔痛和繼發性不孕等,潛在并發癥風險還包括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子宮破裂[1-2]。其中促使患者就診的最常見原因是月經后期的點滴出血時間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近年來,針對PCSD的宮腔鏡手術治療成為最主流的治療方法[3]。我中心曾發表過傳統單極宮腔鏡治療PCSD的病例回顧分析[4],后來采用SM10C等離子雙極電切電凝系統以及SM8400專用電極(珠海市司邁科技)手術,優化了操作細節,提升了操控體驗,故希望與同行分享和交流。
1.研究對象: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協和醫院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收治的以“月經淋漓不盡”為主訴,超聲或磁共振診斷為PCSD的患者總計17例,知情同意情況下采用SM10C電切內窺鏡行宮腔鏡下“憩室流出道”成形術和局部內膜電切術。
患者平均年齡(36±1.41)歲(26~40歲)。單次剖宮產史者10例(58.8%),2次及以上剖宮產史者7例(41.2%)。術前困擾于經期延長達1~14年,經期長度平均為(14.8±1.8)d(7~20 d),不伴有明顯的經量增多和周期改變。憩室表面殘余肌層厚度(Residual myometrial thickness,RMT)平均為(2.55±0.64)mm(0.7~6.0 mm),其中RMT<3 mm者9例,RMT≥3 mm者8例。前位、中位和后位子宮分別為8例、6例和3例。
2.手術方法:采用生理鹽水膨宮,SM8400等離子雙極螺旋輪狀電極(珠海市司邁科技;電切功率60 W,電凝功率40 W)城墻垛樣間斷切開憩室下緣,間距約3~4 mm,分別切除瘢痕下緣的“城墻垛”部分,使憩室下緣平緩延伸至宮頸,此時憩室可充分顯露直達穹頂。無能量推除憩室內的內膜(通常分布于憩室邊緣)后從外周至穹頂逐步電凝(40~60 W)憩室內壁組織,使局部產生瘢痕內縮效應。減低膨宮壓力,觀察術野無活躍出血,宮頸管及憩室局部留置 Interceed一塊,術畢。
3.術后隨訪:術后平均隨訪(10±1.41)個月(1~16個月),隨訪內容包括月經改變情況及超聲下PCSD的結構參數等。有關臨床療效參照文獻報道標準[5],分為“治愈”、“好轉”、“無效”和“復發”四種情況。有效率等于治愈率與好轉率之和。
平均手術時間(27.5±3.5)min,術中灌流量(2 900±141.42)ml,過程順利,無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切除組織送病理檢查,均診斷為局部瘢痕組織。4例合并子宮內膜息肉,2例合并慢性子宮內膜炎CD138(+)。
術后經期長度平均為(8.0±0.7)d(4~15 d),較術前顯著縮短(P<0.001)。其中治愈6例(35.3%)、好轉8例(47.1%)、無效3例(17.6%);短期有效率82.4%(14/17)。
3例治療無效者中2例為多次剖宮產史患者,其殘余肌層厚度分別為2.9 mm和2 mm,另一例既往有宮腔鏡子宮病損電切術史。1例患者于術后3個月癥狀復發,其殘余肌層厚度為2.8 mm,與治療無效患者一樣具有憩室內有內膜充血、密布網狀充血血管的共同特點。
10例治療有效的患者在術后復查超聲,其中3例憩室消失、6例憩室縮小、1例無明顯變化。
1.技術特點:珠海市司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M10C等離子雙極電切電凝系統,具備“SM切割模式”和“SC速凝優化止血模式”、主機彩屏設計功能,配有婦科專用手術電極,適合于多種婦科疾病的宮腔鏡治療(圖1)。
圖1 SM10C等離子雙極電切電凝系統(新外觀可連接多種電極)
該系統功率輸出采用自適應阻抗變化的動態能量專利技術,實現了用最小功率輸出又能快速有效切割的目的,大大減少了熱損傷,確保了組織切割的穩定性和高效性。“SM切割模式”具有超能高效的切割功能,能快速精確地切除靶組織,醫生可從容地對靶組織進行精雕細琢式的精細切割。“SC速凝優化止血模式”,不僅止血迅速,而且能有效控制凝固面不被灼穿和焦化,使醫生在術中可自如地凝血,提高手術效率。主機智能自檢,能自動識別電極并自動設定相應輸出功率,以達到最佳的切割凝血效果。
宮腔鏡電極具備安全鎖功能,可與主機進行自動匹配識別,并自動設置相應輸出功率,避免電極誤插誤用,保障手術安全。電極頭與電極線一體化設計,不與操作手件進行串聯,屬于真正意義上的雙極,確保手術安全。
2.操作細節:宮腔鏡專用SM8400電極(圖2)可以同時實現良好的切割和凝血效果,在實施PCSD流出道成形的宮腔鏡手術治療中,可以替代針狀電極和環狀電極的雙重功能。
圖2 SM8400專用電極外觀
螺旋輪狀電極雖然較針狀電極寬,但完全可以達到城墻垛樣間斷切開憩室下緣的效果,而且由于深度小于針狀電極,可避免一次性切割過深造成的宮頸損傷和出血。而后在切除瘢痕下緣的“城墻垛”部分過程中,也表現高效的切割效能,其效果很象“刨子”,逐層精準平滑地削除憩室下緣的瘢痕組織,使憩室下緣平緩延伸至宮頸,并達到充分顯露憩室直達穹頂的效果(圖3)。
圖3 SM8400專用電極在手術中的應用
在充分顯露憩室的情況下,無能量推除憩室內的內膜,SM8400電極有“雪橇鏟”的效果,由于其橫截面較環狀電極寬大,所以在推拉過程中用力更均勻,更安全。而后利用此電極電凝憩室內壁組織,可高效產生瘢痕內縮效應,且局部無組織碳化現象。
3.應用討論:PCSD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剖宮產術后的遠期并發癥,文獻報道的發生率在28%~61%不等[6-7]。“經期延長”是其最典型的異常子宮出血表現[8]。通過宮腔鏡手術[9]治療經期延長的原理可能包括:(1)切割憩室下緣瘢痕使其活瓣作用消失,使經血流出道通暢;(2)適當電凝破壞憩室內的子宮內膜,消除憩室處內膜與宮腔內膜發育不同步導致的異常出血。即核心部分可理解為“瘢痕缺損流出道成形”術和局部內膜去除術(local endometrial ablation)。
關于PCSD宮腔鏡治療的癥狀緩解率,不同研究的結果差別較大,從59.6%~100%不等[10-13]。我中心采用傳統單極Storze宮腔鏡手術的短期有效率為90.5%,手術時間(32.5±10.8)min[4]。此次對采用SM10C等離子雙極電切電凝系統以及SM8400專用電極手術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有效率相當,而手術時間更短、術者感受更優。
等離子雙極電切電凝系統高效、精準、流暢的可操控的性能特點[14],在我們治療PCSD的手術操作中得到很好的驗證,而且SM10C系列中的SM8400電極可替代針狀、環狀和球形三種電極完成手術,減少了手術中更換電極的環節,節省了時間,也降低了一次性電極的損耗成本。另外,PCSD緊鄰膀胱后壁,且局部肌層因缺陷而明顯變薄,施行局部內膜的去除術存在明顯的電損傷風險,而采用雙極能量系統大大減低了這一風險[15],加之等離子精準、高效的操控特點,較傳統單極以及普通雙極器械均有較明顯的優勢,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