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杰
摘 要:基于高中數學知識的特點,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常常出現思維漏洞、概念不清、計算失誤、知識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在具體的學習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的錯誤。基于此,文章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對易錯易漏問題的類型和發生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易錯易漏;類型;原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20
在整個高中教育體系中,數學這一學科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中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對高中數學教育進行研究后發現,高中數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且數學知識點抽象,知識點與知識點間存在較大的聯系,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要求相對較高。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時不可避免地出現多種易錯易漏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诖?,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出錯率。
一、高中數學易錯易漏問題類型
(一)知識性錯誤
就數學學科特點來說,其中包含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比較多,且數學概念和公式非常簡潔、抽象,存在極強的相似性。學生學習時一旦對其理解不夠全面、深刻,就會導致在應用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時,頻頻出錯;另外,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審題是最為重要的步驟,也是幫助學生解答問題的關鍵。但是學生常常因為審題不清,無法從題目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因為審題不清而出現各種各樣的知識性錯誤。
(二)邏輯性錯誤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基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相對較高。但是學生在進行推理時,常因違背了基本的邏輯規則,或者考慮不周、虛假理由、偷換概念等,導致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出現邏輯性錯誤。
(三)習慣性錯誤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但是學生在開展數學學習時,受到僵化思維的影響,在具體的學習中難以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出現一些習慣性的錯誤。
(四)心理性錯誤
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心理調整能力比較弱,在具體的學習中出現浮躁、從眾、自我、偏執等多種不良的心理狀態,這種錯誤的心理進一步導致其在數學學習中頻頻出現多種錯誤[1]。
二、高中數學易錯易漏問題成因分析
(一)抽象思維能力弱
高中數學知識難度系數比較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在學習時依然固守初中數學的思維模式,會難以拓展自身的思維,難以適應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數學知識體系不夠完整
數學知識點比較多,且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極強的聯系性,學生只有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應對數學學習。但是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牢固,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化、健全的知識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常常出現思路僵化等問題,進而導致出現錯誤。
(三)解題思想方法不夠靈活
數學思想是數學解題、數學學習的核心與靈魂,直接決定了解題的效率。但是多數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對數學思想與方法運用的重視程度不夠,根本無法靈活運用,導致其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頻頻出現錯誤。
(四)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多數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遇到簡單的題目就得意忘形,以至于因粗心大意出現解題錯誤;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又立刻失去信心,無法解答出來[2]。
三、高中數學易錯易漏問題應對策略分析
(一)強化基礎知識教學,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高中數學教學的要求,即:對數學的概念進行深刻理解,了解數學結論的本質,對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產生的背景及具體應用進行深刻地理解,并對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進行感知和應用。這些不僅是數學知識學習的基礎,也是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頻頻出現知識性錯誤的根源。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易錯易漏問題,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應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逐漸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最終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正確地解決數學問題。
一方面,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應全面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對每一個數學概念、數學定理、數學法則、數學公式,都要詳細地講明,弄清前因后果及各知識點間存在的內在聯系等。同時,教師在開展數學基礎知識教學時,必須要努力打破教材中各個章節間的限制,將所有的數學知識進行重新建構,最終促使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另一方面,教師在強化基礎知識教學時,在完成一定的數學知識教學后,還應抽出一定的時間,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在知識點回顧和反思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最終降低數學的錯誤發生率 [3]。
(二)加強數學思維能力訓練
高中數學具有極強的思維性,在高中數學學科的學習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習的核心,直接決定了數學學習的結果。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錯誤,必須要全面加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首先,教師在強化數學概念等基礎知識教學時,可以充分借助類比的途徑,引導學生在與其相似概念的對比中,通過抽絲剝繭、分離抽象等途徑,最終將其抽象出來,并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極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在強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訓練時,可充分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立足于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科學地設計一些具有思考價值、推理價值的問題,引領學生在逐步推理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自身的邏輯推理思維。最后,在強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訓練時,還應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積極開展“一題多解”的訓練模式,促使學生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逐漸拓展自身的數學思維廣度與深度,最終能夠靈活解決數學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易錯易漏問題也會隨之降低。
(三)強化審題訓練
在具體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審題是學生進行解題的基礎和關鍵,學生審題是否全面直接決定了高中數學的學習效果。但是在研究中發現,多數學生在數學審題的過程中,常常因為“看錯題、抄錯題、遺漏條件、審題不夠深刻”等多種因素,致使在數學學習中出現多種錯誤。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易錯、易漏問題,教師必須重視審題訓練,認識到審題教學的重要性,還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訓練,保證學生能夠讀懂題目、理解數學題目,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數學學習;另一方面,還應指導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對數學題目進行歸類,在短時間內找到與其相關的數學知識點,最終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4]。
(四)樹立正確的“錯誤觀念”,分析其原因
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還要立足學生因態度問題導致的心理性因素,以此作為切入點,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樹立“正確的錯誤觀念”。這就要求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數學學習中形成的錯誤進行客觀、全面地認識,不要回避錯誤,不要害怕發生錯誤,必須要對其有足夠的重視,將其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數學學習資源,積極主動糾錯。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中,還應指導學生圍繞發生的錯誤點,對出錯原因展開分析,使得學生在錯誤發生原因的分析中,明確自身在以往數學知識學習中存在的漏洞,最終幫助學生日后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
(五)指導學生建立錯題本
在具體的高中數學學習中,基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易錯易漏問題,教師在組織和開展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建立錯題本,將學生日常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歸納、總結、歸類。并結合具體的錯誤題目,將自己的分析思路、發生錯誤的原因、正確的解題方法等明確地標注出來,以便后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學生出現的錯誤形式和種類也多種多樣?;诖?,教師應指導學生分享自己在日常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引導學生在相互借鑒和分析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最終降低錯誤的發生率。最后,針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題目,教師可抽出一定的時間,對其進行集中訓練,結合具體的錯誤題目,指出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思維、錯誤方向等,引領學生利用正確的數學思維分析,進而正確地解決。如此一來,真正體現了錯題本的價值,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顯著提升了學生識錯糾錯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數學學科知識特點、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數學思想方法運用等因素的影響,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常常產生一定的困難,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诖耍仨毩⒆阌诋斍案咧袛祵W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類型和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加強數學思維能力和審題訓練,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錯誤觀念”,建立錯題本等,最大限度地降低錯誤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巫喜社.高中數學易錯點提前干預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2):24.
[2]張春華.結合示錯教學模式,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9):99.
[3]樊振彪.高中生數學易錯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4]王娟.淺析高中數學易錯點成因及提前干預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