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黨支部作為高職院校的基層黨組織,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單元,也是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載體。學生黨支部的建設成果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長遠發展,因此,積極創新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徑,是擺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關鍵詞:高職院校 黨支部建設 問題 創新途徑
一、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是黨在高職院校中重要的基層組織,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有利于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利于黨更好地聯系和凝聚青年學生,引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深入研究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對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數量偏少,分布不平衡。
高職院校學制三年,對學生黨員的培養、考察時間較緊。學生黨員發展基本上集中在二年級下學期、三年級,低年級學生幾乎沒有發展黨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學歷周期與發展黨員考察周期之間的矛盾。從教育過程看,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在實習實訓基地,傳統的黨的教育模式不能適應新的變化。
2.組織發展過程與培養教育過程有所脫節
隨著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迅速擴大,學生黨建工作也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學生黨員發展力度大大增強。由于提交入黨申請書人數遠遠超出正式黨員、預備黨員人數,考察工作難度加大。另外學生黨支部正式黨員有限,在吸收新黨員時,很難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深層次的了解,組織發展過程與培養教育過程有所脫節,出現了:“重發展輕培養”,“重數量輕質量”以及“重入黨前發展教育輕入黨后的再教育”等問題。
3.學生黨支部管理缺少一支強有力的黨務工作者隊伍
高職院校中從事學生黨員考察、培養和教育工作的絕大部分是學生輔導員、團總支書記,他們往往身兼數職,一面要承擔繁重的學生管理工作任務,一面又要忙于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考察工作。然而由于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有著繁瑣、緊急等特點,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都投放在學生日常管理上,而忽視了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工作。
三、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工作創新途徑
1.完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考察機制
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要抓好提交入黨申請學生隊伍建設。從新生入校開始就應通過入學教育對他們進行入黨啟蒙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積極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另外大部分高職學生對黨的基礎知識了解不多,應及時通過談話和培訓對他們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使他們對黨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產生發自內心的熱愛,從而產生向黨組織靠攏的良好愿望。二是要抓好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要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就必須抓好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切實做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管理和考察,建立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制度,黨校培訓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入黨積極分子及時吸收到黨內來。
2.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嚴格大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機制
提高學生黨員的發展質量,是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關鍵。應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堅持標準。高職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出家門到校門,年齡較小,沒有經過政治斗爭的考驗,缺乏社會實際生活鍛煉,政治上可塑性比較大,在入黨動機上也不夠穩定。因此,在發展黨員工作中,除嚴格遵照《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外,還應該根據學生特點,細化學生黨員標準。二是健全制度和嚴格程序。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對新發展的黨員嚴格實行團推優制度、評議制度、培養制度、考核制度和公示制度等,特別要注意公示制度的落實,對公示的內容、范圍、形式、期限、程序等應做出具體的規定,對支部審查合格,總支審查同意的黨員發展對象,在報請院黨委審批之前,要面向全校師生進行公示,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對師生有反響的發展對象要慎重發展。
3.創新教育模式,不斷加強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
學生黨支部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中應改變單純的“灌輸”模式,采用風格各異的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鼓勵、支持學生參與有組織的社會實踐和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在實踐中認識國情、體察民情、了解社會,讓實實在在的先進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貼近他們的生活,貼近他們的思想,貼近他們的情感,貼近他們的實際。高職院校黨組織應充分重視對學生黨員的實踐鍛煉,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黨員的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黨員求真務實、不怕困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作風,不斷增強自身的黨性修養。通過給學生黨員分配工作任務,既可以使學生黨員將個人形象與黨組織的整體形象聯系在一起,增強自律意識,也有利于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4.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網絡優勢,不斷拓展學生黨建工作空間
網絡作為一種媒體形式,主要擔負的是宣傳作用。因此,充分運用校園網絡組織學生瀏覽“人民網”、“求是雜志社”等紅色網站,了解黨的“四史”、黨的先進性,獲得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端正入黨動機。同時,把網絡作為展示學生黨建工作的窗口和黨組織與學生思想交流的渠道,定期將黨支部近階段工作,優秀黨員風采,通過學院網頁及微信平臺向師生公布和宣傳。
參考文獻
[1]新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探究[J]. 潘立鵬.??智庫時代.?2018(46)
[2]高校學生黨支部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王惠.??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01)
[3]新時代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模式的探究[J]. 李云.??青年與社會.2019(27)
作者簡介:李春霞(1966-),女,碩士學位,遼寧遼陽人,講師,研究方向:黨務工作與學生管理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遼陽?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