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偉賓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領導者,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重要工作是處理學生學習和生活。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程教學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作用越來越重要,特通過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討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滲透的主要方式,總結出班主任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班級管理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隨著應試教育的不斷推進。目前我國小學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并不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只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相比于其他年級,小學德育教育對小學生整體重視程度不太理想。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德育教育滲透小學班級管理中,有以下幾個意義。第一,增強小學生分辨是非的意識。小學生年齡小,閱歷少,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簡單來說,小學生不知道什么行為可取,什么行為不可取。多數學生雖然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比如打架斗毆、說臟話、撒謊等,但不明白為什么不能做。這就是小學生經常犯錯甚至“犯罪”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師把德育教育滲透到班級管理中,那么就能夠增強學生分辨是非的意識,他們就能清楚地認識到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例如說臟話,小學生知道說臟話是不好的行為,是因為這是沒有素質的體現。這樣的教育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分辨是非,避免學生走上錯誤的道路。第二,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當今,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時有流行,尤其是在如今這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對閱歷少、心智不成熟的小學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如果教育工作者加深對德育教育的理解,就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遠離這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和誘惑。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將德育教育滲透到班級管理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擁有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各種傳統優良的道德品質,還能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使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二、素質教育下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班級開展的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
低年級的小學生思維發育不夠成熟,很容易引導,這給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和德育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但高年級小學生因年齡的增長,其認知與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不能很好地辨認是非,在班主任開展德育教學時就會產生不想聽教師教導的想法,這是德育教學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中開展效果差的因素之一。此外,一些小學班主任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德育教學的重要性,開展德育教學的方式也不恰當,這些都是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原因。
(二)在小學班級開展德育工作受限
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日常德育教學,大部分都是班主任對德育知識進行乏味的理論教授,并沒有將德育教學與學生隨年齡變化的心理特征相結合,進行有針對性、有趣味性的講解,學生對于這方面知識的理解變得非常困難,同時也使得他們喪失了聆聽德育知識的興趣。此外,因小學生的生命安全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重在降低其受傷害的風險。德育教學實踐部分內容很少,甚至完全沒有,這導致小學生接受的德育教學的范圍被局限在了課堂,在實際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點
(一)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德育教育不僅僅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有著重要地位,更是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多挖掘多元化教學資源,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提高德育工作教學水平,促進德育教育的發展。比如,在學生交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理解、感受他人情感,用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引導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充滿人文情感的文字,進而深化德育工作,為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教師則可利用《三字經》等傳統文化經典,來體現德育“ 春風化雨”的作用。
(二)注重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糾正和引導
對德育教育而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其重要培育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不具備自主建立及鞏固行為習慣的能力,更不能為自己所做的行為承擔后果。因此,教師、家長的引導和督促,相互配合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一方面,要從細節著手,對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如撒謊、罵人等,利用獎懲結合的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對待學習認真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班主任還應多與家長溝通交流,通過家校合作,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注重德育工作方法的創新
說起德育教育,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枯燥乏味的說教。教育并不是單純的灌輸,而是對情感的感悟、思維的開發以及眼界的開拓。因此,這種說服教育對小學生來講是一種強制規范并不是德育教育的熏陶,一旦脫離了教師、家長的督促,學生必定會缺少自覺,效率低下,難以自律。為解決這一現象,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更應該改變思路、創造方法,如組織班級開展德育主題班會,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逐漸理解德育內容;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從趣味出發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這種良好情緒往往是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產生的,一旦擁有這種情緒,學生就會喜歡學習,就能夠集中精力投入學習。將嚴謹熱情的態度、生動形象的語言以及新穎靈活的方式添加到教學過程中。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師生之間碰撞出火花 ,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四)注重實踐活動
為實現小學德育教育的滲透,實踐活動被看作最重要的環節。實踐活動是檢驗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一方面可以檢驗德育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再次進行德育教育,以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班主任也可以定期地組織課內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多與各科教師交流溝通,利用各科所呈現的教學內容,結合德育教育進行課內實踐。比如組織參與一場主題演講,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在本次活動中鍛煉自己,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實踐活動,班主任不僅能夠有的放矢地滲透德育教育,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
(五)注重建立對等關系,實現師生持續互動
在班級管理中,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有時思維過于敏感,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觸碰學生心底的禁區,容易出現舍本逐末的現象。所以,在小學德育滲透過程中,師生之間應保持適當的對等的關系,通過對每一個學生的關心關愛,讓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更加對等。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以身作則;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有效指導學生的所作所為;幫助學生開拓思維,豐富生活。在生活中,班主任要不斷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中,成為學生的好朋友,以年輕人的思考方式與學生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用心良苦,教師則可通過不斷建立對等關系,積極參與到師生互動活動中。
四、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方法
(一)熏陶教學法
在班級中用各種活動來熏陶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德育觀念并形成德育思想體系,其中,主題班會則是最佳熏陶方式。為學生與教師創造誠實、合作、互敬的交互平臺,圍繞教師與學生共同關注了解的主題,開展班級會議。在班會中,要能夠表達某種精神,并通過活動不斷加強、深入學生內心。情感的熏陶不僅僅需要人與環境相互促進而發揮作用,更陶冶了人們的道德情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作用,置身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中,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例如:利用 Flash 制作動畫《孔融讓梨》,或在網絡中搜索有關動畫的內容,并通過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播放。或者是開展尊老愛幼主題班會,請同學講述身邊尊老愛幼的故事,并闡述“你認為應怎樣尊老愛幼”。活動結束后,布置活動作業,讓學生做一件自認為是尊老愛幼的事情,并在班級群中發布相關視頻。
(二)心理引導法
素質教育發展以來,我國一直在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不健全,對世界仍舊處在探索與發現階段,所以教師應在日常管理中,應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利用心理引導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一改傳統的教育方式,主張學生自力更生,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各種問題。同時,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創設心理輔導板塊,讓學生把煩惱寫在紙上,投入班級后的小箱子里。將每個星期三定為煩惱回訪日,針對學生的煩惱逐個給出建議,并以回信的方式放在學生的書桌中。通過書信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煩惱,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讓教師成為學生的知己,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通過書信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關心學生,讓學生愿意接受幫助,聽從指導。
(三)營造氛圍法
良好的班風建設,將大大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班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時間的積累與正確的引導,逐步樹立起具有班級特色的班風。經過生長期、成長期、內化期、成熟期這四個階段后,學生深刻明白班風的含義,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利用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班風影響學生行為,來宣傳德育教育。
總體來說,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中必須重視以及落實對德育教育滲透班級管理這一重要任務。教育工作者需清楚認識德育教育的地位,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通過營造良好氛圍、開展業余活動以及建立友好關系等方式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開闊學生眼界,加快落實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德育教育,為推進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滲透進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林春玲.讓每一個孩子都閃耀——談精細化管理策略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20).
[2]蘇嫚嫚.芻議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1).
[3]楊艷玲,法桂菊,李偉.優化班級管理,實施道德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