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創業人格具有興奮敢為、自我效能感強,外向樂群、創造性思維高,穩定自律、創業執行力強等特質。運用積極心理學有關知識,堅持內外相結合的措施:發揮人格塑造主動性、提供多樣化的創業實踐機會以及開設創業人格相關課程,能有效塑造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提升大學生創業行為的科學性,合理性。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創業;人格特質;塑造策略
積極心理學家Petersen和Seligman在2004年出版的《性格優勢與美德》中,指出人有24項積極人格,為創造力、好奇心、熱愛學習、判斷力、洞察力、正直、勇敢、堅持、熱情、友善、愛、社交智慧、公平、領導力、團隊精神、寬容、謙虛、謹慎、自我調節、審美、感恩、希望、幽默與信仰。積極人格是個體內部的正性能量,能幫助個體挖掘潛能,勝任工作。創業作為綜合性、創造性、系統性、復雜性極強的活動,必然需要個體具備相應的積極人格特質。積極人格理論是企業家精神的科學詮釋,可以用以指導高校有效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效塑造大學生創業人格特質,提升大學生創業行為的科學性,合理性。
一、大學生創業人格的特質
(一)興奮敢為、自我效能感強
相關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創業人格特質體現為自我效能感強,成就目標高。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活動所持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強的個體遇到挫折和困難往往傾向于選擇堅持,對成功的所持希望更高,眼光更長遠,善于發現改善問題的積極信息。這些特質和潛能能夠使大學生相信自己的創業能力,忽視創業給個體帶來的挫折和疲勞感,促進創業意志,使個體執著的迎接創業旅途的困境。創業是一種風險投資行為,創業者必須敢于冒一定的風險,在積極的評估風險后,看到創業帶來的積極效應,并善于把風險轉化為機會,因此大學生創業者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敢做敢為的人格特質。
(二)外向樂群、創造思維高
研究發現,與創業失敗的大學生相比,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更為積極活躍,更喜歡在群體中發言,主動與他人交往,人際交流能力強。因此外向樂群,善與人合作,表現出很高的創造力,是大學生典型的創業人格特質。創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并非一個人埋頭苦干所能完成的任務,只有善于整合各種資源,發揮群體的智慧,才有可能創業成功。因此大學生創業者群體往往表現出愛與人交往,口才好,易與人溝通。善從事與他人合作完成的工作,表現出很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就其本質來說,創業的本質是發現創造新的價值,因此要具有獨立的批判意識,具備識別和界定新問題的能力,并能夠想出新的解決方法。創造力是大學生創業者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包含了發現機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造價值能力以及應用變化能力等。
(三)穩定自律、創業執行力強
創業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其過程充滿了挫折和艱辛,因此創業大學生在穩定自律這一人格特質上比普通大學生表現的更為明顯。在創業過程中,面對困境,情緒穩定適度,能堅持創業的初衷,嚴于律己,創業意識堅定,執行力強。創業是綜合的調控人力資源、財物資源以及信息資源,不斷克服困難,追求更高績效。想要有效的管理創業資源,必須先學會自我管理,創業成功的個體的自控能力一般較強。嚴格的自控自律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個體端正敬業的態度,形成良好的習慣,進而養成穩定的創業人格特質,出色的對時間和目標進行監控,從容冷靜的應對創業的挫折和表現,不斷的將創業思維轉化為創業步驟,堅定的執行創業措施,最終取得創業成功。
二、大學生人格特質塑造策略
(一)發揮人格塑造主動性
人格特質塑造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個體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起加強自我修養,激發創業人格塑造的主動性。自我修養是一種自我反思和教育的過程,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有創業的潛能,但將潛能轉化為現實,自我修養,主動塑造創業人格才是關鍵。在學習生活中,要鼓勵大學生有意識的訓練自己,不斷發現挖掘自己的新能力,強化自己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行為。此外還要學會自我控制,正確認識看待自己所產生的緊張、焦慮等消極負面情緒,進而對此進行控制,保持積極的創業狀態。最后還要保持自我反省,克服創業過程中產生的急躁、求穩以及自我中心等妨礙創業的心理,樹立堅定的創業信念,培養積極健康的創業人格。
(二)提供創業實踐機會
個人的經驗和實踐活動影響著人格特質塑造,切實的創業實踐,能夠給大學生的行為活動提供反饋,讓其體會成功的創業活動給自己帶來的喜悅感,感受創業困境所帶來的挫敗感,在實踐中鍛造健全人格。近年來,各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高度關注,紛紛創建起了創業實習、實踐或孵化基地,給大學生創業活動提供幫助指導,政府、高校等也持續舉辦創業大賽,激發大學生創業思維,并轉化為創業實踐。當前社會已經掀起了全民創業的浪潮,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創業活動直接經受社會的錘煉。大學生的創業人格塑造需要自身積極投身創業實踐中,主動向創業成功的模范學習,與各種創業參與人員交流,積累創業經驗,陶冶創業品德。
(三)開設創業人格課程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首先強調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認為這些成就是人格放射出來的副現象。因此對人格是第一位的,成就是第二位的。”而當代高等教育仍然存在重知識技能的傾向,對于人格教育還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高校必須轉變育人觀念,在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中,把創業人格教育作為關鍵,同時正確處理知識技能教育與人文精神教育的關系,發揮人文精神教育對人格教育的重要價值。高校需要開設創新創業培訓課程,并將創業人格塑造課程作為專門的模塊納入到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之中。從意識上引導大學生對創業的興趣和重視,拓展大學生創業人格塑造知識。讓大學生創業者了解成就目標、自我效能感、外向合作、創造力、自律以及創業意志等與創業成功密切相關的人格特質。
參考文獻:
[1]鄒婷. 基于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高校創新創業育人理念思考[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5):12-15.
[2]鄭小方.創業大學生的人格特質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06):70-76.
[3]孫燁,郝春東,湯雨薇.高校學生人格特質與創業傾向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1):150-153.
作者簡介:
羅劍(1987—),男,湖北武漢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嘉應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JYJG20180210)
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 羅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