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棉棉
[摘 要]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與新課標理念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學生意識啟蒙的關鍵時期,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擴展寫作與生活寫作訓練不僅有助于促進他們思考,鍛煉其邏輯思維,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與想象力,進而激發其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擴展寫作;生活寫作
一、發散思維,擴展文筆
基于新課標,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還應注重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于課本的內容逐漸掌握,而課程核心素養的觀照范圍已經不局限于課本,這就需要教師將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打通,經常開展擴展性內容的教學。
(一)連詞成句,描繪畫卷
學習詞語和句子的時候,小學生都經歷過“連詞成句”的訓練。擴展寫作中也存在這樣的環節,就是將每個詞語所代表的畫面,通過美妙的文字與想象,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畫卷——連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在古詩詞的學習欣賞和品悟中,最適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這對學生的思維也能起到開發、拓展的重要作用,能豐富其想象力,完善其心智,培養其審美情趣。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為例,學生對事物的想象往往基于現實的自然環境,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將這首詩中出現的事物,如竹子、桃花、春江、暖鴨、蔞蒿、蘆芽,有效地連接起來,擴展內容填充想象,寫成一篇屬于自己的故事,從而啟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通過要求著重描寫“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句來加強學生的印象,使其生動地描繪春回大地的美麗景象,引領他們在細細品悟中激發對古詩詞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也有義務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過將擴展寫作融入語文課堂中,開發他們的思維與對世界的想象力,鼓勵他們識記古詩詞中語言優美的句子,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而促進其文化底蘊的豐厚。
(二)拋磚引玉,續寫精彩
由于內容和篇幅的限制,現有的教科書常會節選小說片段,這些小說片段精彩紛呈,也留下了豐富的思考空間與想象空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寫作捕捉閱讀過程中迸發的靈感,不讓其一瞬而逝。
例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英雄雨來》結尾說雨來從水底游向遠方脫險。學生看到這里意猶未盡,覺得結尾過于突然和簡單。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雨來脫險之后第一件事應該干什么?村里的人會有怎樣的感受?雨來的父母會有怎樣的表現?結合同學們的補充,讓學生續寫本篇課文結尾,形成一篇精彩習作。
續寫習作不僅是對文章思路的延續,而且是學生自己靈感與體會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靜下心來細細品悟文章,學習文章的行文風格和修辭手法等,讓每一次閱讀都有滿滿的收獲,不斷生成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寫作能力。
(三)品悟人心,評價人生
寫作的本質不僅僅是創造,更是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讓其不被時間沖淡。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跳脫,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會將當時的情感與體會遺忘,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趁熱打鐵,讓學生評價課文中的人物,或者給主人公寫一封信,以此來加深理解。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入話題,比如:“課文中的魯迅先生是什么樣的?他的外觀、性格有什么特點?你對魯迅先生的印象是什么樣的?”由此引入擴展寫作的話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總結出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印象,以此寫出一篇人物評價來。學生通過自己動筆的形式來印證自己對魯迅先生性格的猜測,印象會更深刻。
二、情感真摯,運用文筆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創作不是簡單地闡述事物的概念,而是用文字的形式,借助所闡述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保護學生接觸寫作時的熱忱,鼓勵他們大膽創作,使其習作真摯細膩,充滿生活氣息。
(一)自然與美,在于生活
只要善于發現,勤于思考,立足于生活,萬物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成為創作的理由。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將生活的細節與寫作主題聯系到一起。
例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看圖畫,寫一寫。教師可以在課上出示普通的具有生活氣息的圖畫:夕陽下的兩只小貓,自行車座上的小朋友,磚縫里的小草,陽光下的一朵向日葵……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細心思考,另辟蹊徑,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入手,用擬人的手法展現動物之間的親昵,用神態描寫表現出小朋友與媽媽在一起的快樂,用象征手法賦予小草和向日葵深刻的意義……
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在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基礎上,突破原有的教學計劃,用學生能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展開具有生活氣息的寫作教學,創設趣味課堂,呵護他們對習作的好奇心與熱忱。
(二)細節與美,在于描寫
小學階段的寫作內容多是比較完整的大概念,如寫一件難忘的事。這樣的訓練雖然可培養學生寫作的完整性與敘事的流暢性,但寫得多了容易形成“假大空”或“流水賬”的套路。教師應該補齊教材的短板,引導學生描寫微小的事物,捕捉生活的細節,并與簡單的修辭手法相結合,使語言樸實真摯,充滿天真童趣。
例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習作:我的“自畫像”。對于小學生來說,“自畫像”并不是幾個簡單的詞語就可以表述的,從而產生不知如何下筆的困擾。此時,教師要進行指導,使學生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會通過細節體現出來:寫自己內向害羞,那么就可以寫說話聲音細如蚊,總是容易臉紅;寫自己活潑開朗,那么就可以寫嗓門響亮,走路風風火火。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修辭手法,如“安靜的模樣像是睡著的小貓”或者“跑起來如同歡快的小馬駒”。
細節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可以收集符合學情的優秀書籍或范例供學生閱讀,凸顯習作的魅力。
(三)靈感與美,在于積累
把握寫作方法,需要把握習作的客觀規律。教師要教會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寫作素材,學會運用和積累素材,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懂得靈感的寶貴,及時抓住靈感。
例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游______。在小假期來臨之際,教師可以布置一個簡單的生活積累作業,讓學生記錄假期自己和家長、朋友都做了什么、去了哪里游玩。在學生思考如何完成的時候,提醒學生借鑒假期積累的素材,這樣學生就能以真實的視角來描寫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也會明白積累素材的重要性。
寫作能夠鍛煉學生對閱讀內容的信息提取和理解把握能力、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引入擴展寫作和生活寫作的模式與理念,可以創設趣味課堂、提高文章水準、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腳踏實地寫作、體會習作妙趣、提高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曉紅.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多角度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周刊,2020(33):17-18.
[2]賴輝.小學語文“愛生活愛寫作”教學實踐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0(11):49.
36255019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