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摘要]“角”是常見的幾何圖形,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角”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接觸和認識。教師應打破常規教學模式,將單元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文章結合“角”的兩個層面的含義,根據整合生活與學習經驗、整合單元教學目標、整合教學素材的思路與策略,設計構建了“角的初步認識”單元教學活動案例,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角;小學數學;單元教學
“角”有兩個層面的定義:一為直觀靜態層面,即“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二為動態層面,即“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對于角的學習,小學生主要經歷兩個學段:第一學段,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感知角的存在,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第二學段,知道平角與周角,了解角與角之間的大小關系,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能畫指定度數的角。這兩個階段的目標,呈現螺旋式上升的遞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單元教學,屬于第一學段。本學段的具體教學要求是積累感性認識,形成初步表象,其外在的表現就是“能識別”“會比較”“會畫圖”。
一、整合經驗,獲得認知
角在實際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原型,學生對角也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借助這一優勢,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角,讓學生經歷由實物到平面圖形的過程,通過找角、做角、圍角、畫角、比角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考,完善角的認知。同時,學生已具備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學中筆者嘗試整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使學生充分獲得角的認知,從而明晰角的特征,凸顯角的本質。
二、整合目標,豐富認知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全面地認識角,豐富角的認知,筆者針對本單元教學內容,整合了三個教學目標。
1.目標一: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知道角的各部位名稱,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學會用尺畫角。
2.目標二:經歷觀察、操作、交流、比較等活動,培養觀察、操作、分析、比較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目標三: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整合素材,凸顯本質
筆者根據整合的教學目標,選擇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明晰角的特征、凸顯角的本質的素材,并安排了兩大操作活動(見下表)。

四、教學案例設計
(一)觀察生活,引發思考
1.創設問題情境。
(課件出示插著兩根吸管的橙汁圖,如圖1)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杯橙汁,橙汁里放了兩根吸管,如果要喝這杯橙汁,你們會選擇哪一根呢?為什么?
預設生1:我會選擇那根可以彎曲的,可以彎曲的吸管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預設生2:可以彎曲的吸管還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調節角度。
預設生3:那根直的喝起來不方便,要站起來喝。
2.引發思考:吸管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非常普遍,一個直直的吸管稍加改動,就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你們知道與那根直的吸管相比,這根可以調節的吸管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嗎?它調節的又是什么呢?這根吸管里面蘊含怎樣的數學知識?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展開今天的新課。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角
1.折一折。
(1)請學生把一根直的吸管折成其想要的角度。
(2)展示學生折的角。
①展示學生折成的大小不同、開口方向不同的各種形狀的角。②選出有代表性的銳角、直角和鈍角展示在黑板上。
2.指一指。
(1)提出問題:這是三個同學折出的角,誰來指一指他們折出的角到底在哪里?
(2)提出疑問:難道角就是一個點?
(3)交流后得出:角不僅有點,還有兩條直直的線。指角時先指出角的點,再指出角的兩條線。
3.找一找。
(1)(利用課件,出示主題圖)這些角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讓我們一同走進美麗校園,看看誰的火眼金睛能發現它們?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并說一說:你們能在哪些地方找到角呢?(課件同步演示角)
(3)這些角十分頑皮,它們不光藏在校園中,還躲進了我們的教室里。你們看,數學書的封面上有角嗎?角在哪兒?請大家伸出食指,跟老師一起來找一找。(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指角,同時規范指角的方法)
(4)讓學生用手指靠一靠角尖尖的地方并說說:你們有什么感覺?
(5)同桌互找教室里的角,教師注意糾正其指角的方法。
(三)明晰特征,揭示本質
1.制作直角。
(1)活動任務:選擇喜歡的材料(釘子板、圓形紙片、吸管),嘗試用各種方法制作直角。
(2)活動要求。
①做一做:從學具袋里自選材料做直角。
②比一比:用三角尺比一比是不是直角。
③說一說:同桌互相介紹自己做的直角。
(3)展示、交流。
①預設學生作品一:在釘子板上用皮筋做直角。
呈現同學們用皮筋做成的各種各樣的直角,他們畫的都是直角嗎?為什么?(和開口方向沒有關系)
說一說:在釘子板上用皮筋做直角要注意些什么?
②預設學生作品二:用圓形紙片折出直角。
(4)判斷:變換角的方向,它還是直角嗎?為什么?
(5)觀察與思考:做角的材料不一樣,呈現的“直角”邊長也不同,什么卻始終不變?
2.制作銳角和鈍角。
(1)提出問題:你們能做一個比直角小或比直角大的角嗎?
(2)活動要求。
①做一做:只選用吸管做比直角大或比直角小的角。
②比一比:用三角尺比一比。
③說一說:同桌互相介紹自己做好的角。
(3)展示、交流。
比直角大的角,你們剛才是怎么做的?怎樣做一個比直角小的角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4)帶著問題自學:比直角小的角叫作什么角?比直角大的角叫作什么角?
(四)內化提升,找角
1.找靜態角。見圖2、圖3、圖4、圖5。

2.找動態角。
課件出示折扇和剪刀。折扇的扇邊繞著扇柄旋轉打開;剪刀慢慢張開。你們能找到角嗎?
指出生活中有些物體在張開、合攏時會產生出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課件演示游樂場大擺錘、蕩秋千的運動軌跡)
你們從上面這些物體中能找到角嗎?生活中還有哪些也是通過物體運動軌跡產生角的呢?(課件演示鐘面的指針轉動、蹺蹺板運動產生的角)
321750102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