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摘要】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班級管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是否能夠有效的落實班級管理工作,將會直接決定學生的發展狀態以及成長狀態的好壞,也會關系到學校的教育成果。很多小學生都不具備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所以作為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
【關鍵詞】小學教育;低年級班級管理;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4-0145-03
班級,是小學生日常學習中所在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因此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以及班級形成的管理氛圍,會對小學生的思想以及行為習慣造成直接影響,對小學生日后的成長以及發展也會起到無法磨滅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任務的全面切入,小學低年級的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的啟蒙知識,還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班級管理,為小學生的茁壯成長奠定穩定基礎。
一、發揮班主任的示范性功能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雖然不具有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卻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會下意識地模仿自己身邊的同學,所以,班主任作為一個與小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人,就一定要注意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在低年級開學時期,班級中的各項事物都會比較煩瑣復雜,那么作為班主任一定要親力親為,和學生共同開展一些班級管理工作。例如打掃衛生、介紹自己、設定班規等,讓學生能夠在這些瑣事中,逐漸的親近班主任,了解班主任,進而能夠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信服班主任。
班主任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穿著得體大方,讓學生明白何為簡約之美;在與學生交流時要用禮貌用語,不能過于急躁,不能亂發脾氣,這樣既能呵護學生的內心,又能讓學生感受禮貌待人的重要性。
班主任一定要做好班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在每一天放學之后,前往班級檢查班級的情況,定期引導學生學習安全生活的內容,舉辦安全活動,做好學生在學校的安全活活保障工作,促進小學生的安全成長。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以及自理能力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以及綜合素養的發展。剛剛進入小學的低年級學生就如同一張純潔的白紙,對于生活以及行為的方方面面,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小學生都需要得到教師的引導以及管理。但這么多條例以及要求,會讓一些低年級的小學生產生顧此失彼以及煩躁的情緒,甚至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對學生開始管理工作時,班主任可以適當的調整管理方法,采取一些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以間接引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比如,小學低年級的小學生都非常喜歡兒歌,也喜歡做游戲,那么教師就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正確行為習慣以兒歌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在每一堂課開始之前,教師都可以組織幼兒拍手演唱“上課歌”:上課鈴聲響,書本放桌上,安靜端坐好,等待老師來。在朗朗上口的兒歌帶領下,小學生們會逐漸習慣上課前的這一套流程,也就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行為意識。
綜合來說,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更要讓學生做,讓其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逐漸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建立完整的班級管理制度
班集體是影響學生思想以及認知的主要環境。低年級的小學生自身并不具備較高的辨別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他們很容易就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形成不同的理念。所以,在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班級管理時,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營造和諧良好的班級氛圍。而班級氛圍的創設也離不開班級制度的設定。在低年級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創設以下三個班級運行機制。
首先,班主任應做好班級的日常工作量化管理機制。低年級的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好動性,在日常學習以及活動中,容易不愿意聽從教師的管理以及指導。這對于很多剛剛進入教師領域的小學老師來說,是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問題。但當代小學生也普遍具有較高的好勝心,喜歡在任何事情中充當第一,所以班主任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入量化管理機制,并加以合理的引導,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體來說,在這一環節,班主任可以開展如下3點工作。
其一,分項打分。在小學低年級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負責的管理內容普遍復雜。例如學習管理、紀律管理、勞動管理、衛生管理等等。針對這不同的管理模塊,班主任可以對其逐一的細化,然后結合每一個細化的要求定好分值。例如,對于紀律這一模塊,班主任可以將其劃分成不遲到,不曠課,不早退這幾項,使學生能夠自主維護課堂紀律,能夠做好課前準備。每一項可以設定為一分或者兩分,并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積分考評活動。
其二,職責分配。低年級的小學生自理能力較差,如果班主任只是把任務傳達下去,那么就很容日存在相互推脫的問題,造成任務無法完成的后果,也會影響學生自理行為的習慣養成。所以在劃分一項任務時,班主任可以輔助學生明確職責,并且要為其講解清楚任務順利完成以及任務無法完成所需要面對的后果,以此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促進班級的良性循環。
其次,班主任需要構建完整的班干部選評考核機制。班主任一個人完成管理工作是很困難的。因此很多班主任在班級中會選擇班干部,將其看作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共同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但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很多班主任會直接憑借自己的想法選擇班干部,從而導致一部分學生并不會對其信服,從而使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很難開展,班級的和諧氛圍也就無法形成。所以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中,班主任需要實施民主性的管理原則,讓學生通過競選投票的方式,自主的選擇班級班干部,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可能性。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可開展如下兩點工作。
其一,班主任需要民主推舉競選。相比于教師來說,學生對彼此會了解得更加深入,更全面。因此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選舉出的班干部能夠讓學生信服,從而能夠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在民主選舉中,學生可以推選自己認為可以擔當班干部的同學,也可以毛遂自薦。其二,班主任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公開投票以及公開唱票,讓民主的氛圍能夠融入學生的生活中,以此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及和諧狀態。
最后,班主任應注意構建完整的管理機制以及激勵機制。對擬定出的班級管理制度,班主任要做到一視同仁,面對全體學生應用統一的標準。對于違反制度的學生,班主任可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按照制度中的相關規定對其實施處罰。而對于表現良好,并且努力奮進的學生,班主任可以設立一些小獎項對其進行獎勵:例如學習標兵、勞動標兵以及紀律標兵等。而且每一學期都要評價一次,以此激勵學生的上進心。
除此之外,在擬定班級管理制度時,教師應充分凸顯民主管理的價值。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班級的實際情況,參與到制度擬定的工作中,然后由教師適當的協調制度的合理性,通過這一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地遵守制度,主動地管理自己。
四、構建家校合作,共同培養
很多情況下,家長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能要遠遠高于學校高于教師。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所體現的作用,他們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那么孩子的學習生活就應該由教師全權負責。即便在孩子放學后,家長也不會過多地關注孩子,不會詢問其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是否在學習方面存在哪些問題等。
但當孩子真正出現問題后,家長就會將所有的責任推給教師。這一行為,不僅不利于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發展,還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此,學校方面可以主動聯系家長,構建和諧的家校合作關系,讓教師與家長能夠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共同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以及生活中,為學生打造健康的成長平臺。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積極地應用網絡技術,借助網絡平臺,構建與家長遠程聯系的橋梁;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通過班級群上傳一些學生在學校內的表現,讓家長能夠時刻了解到孩子的在校狀態,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班主任也能夠使用網絡及時地與家長溝通,共同商討解決。
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家長到學校參加家長會,為其傳播一些科學教育以及創新教育的信息,促使家長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使其與學校配合,讓孩子能夠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各方面都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進一步推動班級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偏低,自身不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具有較高的好動性以及好奇心理。所以,班主任管理這一部分學生時,就不能一味地使用強制管理手段,而是要需要采取多樣的管理方法,并要循序漸進地對小學生進行管理,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個人觀念。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多與學生家長聯系,打造完整的家校合作體系,共同為小學生構建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