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中國的傳統文化由于歷史的悠久,是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而且還具有濃厚的底蘊和中華民族獨有的特色;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是由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逐漸形成的,是能夠鮮明地反映出中華各個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在歷經長久歷史的沉淀后,逐漸形成了中國各民族特有的道德觀念和獨有的人文精神。而在小學生德育發展的教育中結合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教育,能促進小學生人格的完整塑造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文章則是針對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德育發展中的實踐進行探究,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小學生;德育發展
一、 引言
小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發展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重要階段,并且對小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學教育的階段,不僅要教育小學生基本學科的文化知識點,還需要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學校作為能給學生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場所之一,應該要時刻重視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出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小學生德育發展的積極作用,全方面地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綜合素養。
二、 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含有的小學生德育發展素材
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經過歷代的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有許多當今學生需要學習的道德品質等內容,而學校作為小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對培養學生德育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學校不僅需要教育學生一些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包含的優良品質,帶動學生德育的全面發展。
(一)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包含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唐宋時期的繁榮盛世以及近代革命時期的種種艱辛,不管什么時期,中華民族一直保持著憂國憂民和愛國的意識,這種愛國的意識一直寄托著中華各個民族保衛祖國、振興華夏的歷史責任感,逐漸形成優秀傳統文化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是在中國近代時期,由于中國一直處于腐朽落后的封建時期,經濟技術相對于當時的其他國家落后,導致世界許多列強國家對中國的入侵以及中國領土的被分割,導致當時的中國喪失了國家的主權,就在中國處于危亡的關頭,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愛國和保衛國家主權的有識之士。因此,中華民族至今都一直強調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的思想理念,而在對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中強調愛國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能夠激勵學生從小勿忘國恥、發憤圖強,在困境中也能繼續奮進。
(二)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
當提及對古代中國的印象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這種贊美是對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一種贊美。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和詩詞中,“懂禮、習禮、守禮、重禮”這四個禮儀習慣都是現如今小學生要學習的優秀傳統品質,也是古代社會對人們道德品質的一種規范標準。例如現在作為小學生必備讀物的《弟子規》《三字經》和《論語》等文學書籍都是中國流傳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包含文學、人倫禮儀、忠孝禮節等核心思想,也是當今許多小學生要學習的必讀之物。“禮”在古代也包含許多不同的含義,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對“禮”的要求也進行了增改。比如說江蘇省一直強調教育“八禮四儀”,要求小學生學習并理解“八禮四儀”的意義,也是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懂得文明禮儀的表現。因此,在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禮儀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品德品質和審美情趣的追求。
(三)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團結一致的精神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相處之道都是以人和自然、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為主,“以和為貴”的思想都是體現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民族需要團結和諧的精神。而且中華民族一直都在強調社會和諧和各民族團結互助等思想,并且當今的中國也都是在圍繞著中國核心價值觀更好地發展。不僅如此,中國人一直將維護自己民族的團結和維護中國領土的完整作為自己的任務,并且不能容忍任何國家的挑釁。所以,在對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中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能培養小學生愛國的精神,讓他們了解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性和準備肩負維護國家、團結一致的使命。
三、 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德育發展教育中的地位
(一)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小學生德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追求著“仁、義、禮、智、信”的傳統思想,而這思想理念也影響著當今的教學要求,在傳統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改革,中國的教育現如今注重的是培養小學生“德、智、體、美、勞”,使這五個方面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而且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也已經開始成為中國小學生德育發展的教育內容,也是對小學生德育發展的學習要求。所以,促進小學生的德育發展時應該調整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比重,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在小學生德育發展的滲透,這樣的融入能夠使得在小學教育時也能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和道德思想水平。
(二)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小學生德育發展的重要動力
從古至今,中國教育的重點一直都是對于“德”的教育,作為在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的主流,它對學生教育的影響范圍也變得越來越廣泛,對于以“德”立教的研究也是從來都沒有中斷過的,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老師的要求。因此,在對小學生的德育發展教育時,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促進小學生的德育全面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還能幫助小學生積極應對以后的人生。
四、 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德育發展中的實踐
(一)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中增添了許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
不管什么階段,教科書的學習能給學生帶來正確的指引,不僅包含了對學生們學科知識的教育,也包含了對學生價值觀和思想道德的教育指導。所以在小學生的教學課本上需要增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比重,使得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生的德育發展教育中。所以在對小學生德育發展的教育形式上,對小學生的德育教科書進行改革創新,增添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這些教科書上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指引學生,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全方面提高小學生德育發展時的綜合素養與愛國情懷。此外,在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中還需要增添優秀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從小培養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態度,肩負強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國家做出奉獻。另外,在進行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方面,還應該加強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融入。從小學開始,就要培養小學生學習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習慣,讓他們能夠切身體會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并能夠取其精華,將中華優良美德發揚光大。因此,需要將小學德育教科書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和教學,讓小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知識的同時,也能學習到傳統文化的優良品質,從而能夠自覺弘揚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讓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成為一個有涵養、有素質、有理想的優秀青年。
(二)學校通過不同的活動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播
學校作為培養小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場所之一,可以在進行小學生德育教育時開展一些關于經典文學書籍的誦讀活動。在活動中,學校可以挑選一些經典優秀的傳統文化作品,比如說經典的成語故事、書籍、名人事跡等,為小學生安排不同種類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之處。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一個誦讀比賽和主題活動,讓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交流,激勵更多的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學校還可以為小學生開展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社團活動,將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入這些社團活動中去,開設一些剪紙、國畫、書法、圍棋等社團,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社團的活動中去,體會在學習這些才藝的過程中發現傳統文化的精髓。
學校還可以再開展一些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利用傳統節日的習俗文化,比如說在元宵節進行猜燈謎贏小禮品,中秋節通過做月餅和分享故事,清明節進行對烈士的掃墓等節日主題活動,讓小學生進一步地了解和學習中華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的由來,在活動中感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傳統文化的良品質。然后,學校還可以通過名言警句的展示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增添校園里的傳統文化元素,為學校營造優秀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德育的全面發展。
(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對小學生德育發展的教育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而且國家在對社會傳統文化的傳播建設和維護等方面越來越多樣化,在對小學生德育教育時通過城市里的博物館和名人故居來體驗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主動去關注社會上出現的傳統文化資源,并能夠在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播過程中感受核心思想觀念,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和弘揚價值,提高全民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五、 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了中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歷史文明精髓,也包含了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愛國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品質,對中華民族不同時期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由于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所以小學生需要從小開始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學校組織的德育實踐活動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魅力,并且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發展和學習目標,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禮儀;創造團結和諧的社會;并且還要增強自己的社會和歷史責任感,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到小學生的德育發展中是刻不容緩的。
參考文獻:
[1]莊保主.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德育發展中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8(18):34.
[2]趙尚東.關于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德育發展的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9(20):52-53.
[3]劉增彥.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德育發展中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238-239.
作者簡介:
白宗德,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