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教師在對高中生開展課程教育的時候應該革新陳舊授課模式,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開展多樣化的知識講解與能力培養,匯集多種資源打造更高水準的探究平臺,強化學生對課程知識地體驗程度與實踐運用能力,利于推動課堂教學活動地有序開展。核心素養對課堂教學提供創新發展的方向指導,重視在高中生認知情況上實施多樣化的知識講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的知識體驗,這樣能推動課堂教學活動朝著創新性與高效性發展。文章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創新思考,結合高中生認知情況開展多樣化的知識講解,重視在課堂教學中鍛煉班級學生的探究意識,并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價值認知。
關鍵詞:化學教師;課堂教學;核心素養;知識講解;高中生
一、 引言
化學教師對高中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到核心素養提出的創新要求與能力培養目標,重視通過課程教育引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究,立足實踐運用的方式,強化學科教育的實效性。研究指出,高中化學體現出系統性比較強的特點,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復雜,高中生在對課程知識進行運用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問題,不能保障學科教育目標的有效落實。基于核心素養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與高中生的認知思維,化學教師需要革新陳舊的教育理念與具體的課程知識講解方案,在教學資源合理運用的基礎上打造高水準的探究平臺。
二、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思考
核心素養是化學教師應該關注到的內容,通過對核心素養進行全面分析給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參考,重視在各項教育資源利用基礎上提高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與實踐探究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活動地有效開展。基于化學課程體現出的特色和高中生的認知情況,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一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高中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需要對知識點進行深度探索與靈活性運用,通過觀察與科學辨識活動的開展,對物質形態、具體變化過程與結果進行觀察,這樣可以初步掌握物質的基本概念與分類方式,也可以通過符號的運用對物質特質或者是變化情況進行表達。同時也要通過微觀分析的方式掌握物質結構的特點,根據微觀結構讀對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的變化。二是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高中生通過課程學習能認識到物質是處于不斷發展和運動的過程中,物質的變化現象是有著具體的條件,可以從內外因等方面對物質出現的化學變化進行思考以掌握能量出現的變化情況。同時也需要運用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思想對化學反應進行觀察與分析,預測在某一條件下可能出現變化或者是能量轉換。三是證據推理。化學教師應該指導高中生學會證據的初步整理,對物質出現的變化情況進行假設,然后在證據分析的基礎上證實具體的推論,最終形成科學的結論。高中生也需要通過物質變化之間的信息進行模型構建,這樣可以構建比較科學的問題解決思維,利于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運用中。四是實驗探究。高中生在對化學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實驗分析,結合具體的實驗目標進行方案的設計,通過實驗操作活動的開展獲得實驗信息并獲得具體的實驗結論。五是通過課堂教學得到科學精神與高尚社會責任的熏陶,讓高中生通過課堂學習養成科學嚴謹的態度,也需要在課程學習中獲得綠色化學觀念,重視將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更加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三、 化學教師在核心素養指導下需要做好的課堂教學活動分析
(一)立足情境創設培養高中生的宏觀辨識能力
核心素養對課堂教學提供創新發展的方向指導,重視在高中生認知情況上實施多樣化的知識講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的知識體驗,這樣能推動課堂教學活動朝著創新性與高效性發展。傳統教學模式不能保障化學課程開展的實效性,未能通過課堂教學對高中生進行實驗探究與社會責任等素養的培養,這樣就導致高中生沒有在教師指導下體驗到課程學習的魅力和實踐運用價值,不能保障學科教育的實效性和創新性。基于高中生呈現出的學習意識和實踐探究能力,化學教師需對核心素養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思考,綜合多種因素制訂多樣化的教學方案與能力培養計劃,推動課堂教學活動地有序開展。
例如,在講解“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課堂知識的過程中,化學教師應該圍繞課程知識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重視引導高中生對課程知識點進行多個方面的思考與運用分析。因為高中生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所以化學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向班級學生展示當前幾種用途比較廣泛的金屬材料,讓學生對金屬分類與實際用途進行學習,從宏觀角度對金屬材料的運用情況進行分析。化學教師應該讓高中生分析金屬材料的概念、范圍與實踐運用等方面的內容,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打造高水準的探究平臺,提高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的了解與實踐運用能力。在營造生動教學氛圍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的知識講解,讓高中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度探索與理解,認識到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提高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程度,也能培養高中生宏觀辨識的學科能力。
(二)通過問題思考的方式培養高中生社會責任感
基于核心素養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與高中生的認知思維,化學教師需要革新陳舊的教育理念與具體的課程知識講解方案,在教學資源合理運用的基礎上打造高水準的探究平臺。研究指出問題情境可以激發班級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動性,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度的理解與思考,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與梳理能力。立足高中生體現出的學習意識與探究能力,化學教師應該結合問題內容與班級學生的課程基礎提出多個層面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解答過程中得到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以“資源綜合利用 環境保護”課程教育為例,化學教師應該圍繞文章內容與高中生的課程基礎提出多個方面的思考問題以營造問題情境,指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方面的探索,在思考中獲得情感態度的熏陶教育。“資源利用與人類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要對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的必要性是什么?”“高中生通過那些努力可以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化學知識在環境保護中的運用價值與情況是什么?”這樣一方面可以讓高中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有效的探究與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培養班級學生保護生態環境與合理運用資源的意識,以此培養班級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打造實驗探究平臺,培養高中生的科學探究意識與證據推理能力
基于高中生體現出的認知能力與課程基礎,化學教師在核心素養指導下應該改變之前的課堂教學方式,重視指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方面的思考與實踐運用。除了指導班級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探究與學習之后,化學教師也應該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通過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程度,強化課堂教學的創新性與實效性。所以文章認為化學教師需要給班級學生打造實驗探究平臺,培養高中生的科學探究意識與證據推理能力。
在對高中生開展“離子反應”教學的過程中,化學教師應該指導班級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度的學習并準備實驗操作的器材,讓高中生通過實驗操作的方式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重點讓學生分析進行離子反應操作過程中應該關注到哪些事項,觀察實驗操作過程與現象,結合實驗操作結果對原理知識進行深度的認知與內容理解。同時,化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證據的初步整理,對物質出現的變化情況進行假設,然后在證據分析的基礎上證實具體的推論。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獲得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能讓班級學生在數據分析基礎上獲得推理能力的培養,利于收獲更高層面地課堂教學效果。
(四)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培養高中生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研究指出核心素養對課堂教學提供創新發展的方向指導,重視在高中生認知情況上實施多樣化的知識講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的知識體驗。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動力,也限制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實踐運用的綜合能力,需要化學教師改變陳舊的教育理念與培養目標。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認識到物質是處于不斷發展和運動的過程中,物質的變化現象是有著具體的條件,可以從內外因等方面對物質出現的化學變化進行思考以掌握能量出現的變化情況。
如在對高中生開展“化學反應與能量”課堂教學的時候,化學教師需立足課程知識讓班級學生掌握化學世界的特色與能量變化情況,讓學生了解到物質是處于不斷發展過程中。化學教師能通過化學反應知識的講解提高班級學生對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分析化學反應對熱能或者是電能的影響,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化學反應中各項能量的變化情況,關注到各項因素對化學實驗效果造成的影響。這樣可以讓學生運用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思想對化學反應進行觀察與分析,預測在某一條件下可能出現變化或者是能量轉換。
四、 結語
核心素養是化學教師應該關注到的內容,通過對核心素養進行全面分析給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參考,重視在各項教育資源利用基礎上提高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與實踐探究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活動地有效開展。可以說核心素養是高中化學教師應該關注到的內容,是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探索與思考的指導方向,可以引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化學教師需要革新陳舊的教育理念與具體的課程知識講解方案,在教學資源合理運用的基礎上打造高水準的探究平臺以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效率。這樣可以給高中生開展高水準的知識講解,通過各項教學活動實施推動核心素養的落實,保證課程教育的創新性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祁美霞.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18):163+165.
[2]龍昱穎.分析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18):154+156.
[3]季進輝.略論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7):161-162.
[4]白菊萍.探索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8):246-247.
[5]劉劍,陳玉艷.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91.
作者簡介:
張星華,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