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摘要:自從企業成為社會經濟組織以來,作為企業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傳統的財務職能難以適應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快速發展,面臨的業務風險和管理風險日益突出,企業的財務機構對企業的業務決策幾乎沒有幫助,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為了尋求更有效的降低企業成本和風險的財務模型,大多數企業根據財務會計數據,通過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等管理會計手段,已將財務職能的轉變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問題,通過積極拓展工作內容,制定一系列與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指標,分析和控制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有關的內外部因素。
關鍵詞:企業財務職能轉型 必要性 實效策略
一、新時代對企業財務的要求
(一)新時期企業財務職能的差距
財務會計人員對企業過去的經濟事件保留賬戶,并由于對數字的敏感性通常被稱為承擔著企業沉重負擔并遵守舊規則的“會計先生”[1]。一直以來,需要檢查企業的經濟業務和監督經濟事務的財務人員根據會計準則和固定會計方法,每月和每年都要進行類似重復地向企業的投資者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經濟信息和報表的工作。可以看出,財務會計對企業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工作。由于會計工作量大,在思考業務數據分析方面沒有疏漏的財務人員比會計工作本身更為重要。普通企業的財務運營成本比龍頭企業高60%。與普通企業相比,龍頭企業的財務團隊即將來可以為企業帶來優勢見解的頂尖財務團隊的獨特之處在于,他們已經引入了先進的智能金融來代替高度重復的會計工作,并將資源集中在這些優先事項上,同時與及時可靠的數據合作并投資于可以提供敏銳業務分析的人員,使得從事業務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員工減少了40%。因此,為企業的高層決策者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以制定業務決策計劃并最大化企業利潤的管理會計是現代財務會計對業務模式變化的評估和建議后轉型的目標。它可以在總體業務計劃以及尋求創新以提高利潤方面呼吁公司管理層提供更多見識,加強業務合作,并承擔更高的戰略作用。
(二)新時期企業財務功能建設和轉型的要求
在企業的整體導航系統中扮演“計劃者”角色的大型企業,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紛紛引入智能金融,挖掘大數據并尋找機會改善運營績效(企業的新角色),并建立了共享中心,將其應用于業務,以保護公司的績效。隨著市場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將報告數據實時提供給利益相關者的財務部門,建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直接影響,為外部和內部利益相關者創造一個交互式環境,增強企業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2]。
二、我國企業實施財務職能轉型的必要性分析
如上所述,一直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財務管理,是有效地用于組織和管理企業的各種財務活動和會計事務的內部管理工作,如果企業要實施創新和轉型,則應嚴格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處理各方的財務關系,思考財務管理如何幫助企業轉型以及如何轉換財務職能,記錄和核算、控制主要經濟事件[3]。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企業在新的經濟常態下實施財務轉型是必然和必要的趨勢。
與其他業務管理活動相比,傳統的財務管理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缺乏有效的決策指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財務管理功能充分發揮的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在新的正常經濟環境下,無法為企業管理者的有效決策提供依據,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新常態下的經濟環境變化勢必帶動財務信息可以共享和集中,從而促進了企業財務管理控制功能發揮企業財務管理職能的轉變和創新。財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核心環節。在新環境下,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速,隨著企業的進步與發展,需要了解財務管理、會計和企業管理的財務人員,要求企業的財務人員轉變為復合型創新人才,緊跟企業發展的步伐,以使實踐與管理相結合,從財務角度支持企業戰略實施,優化配置資源和提升企業價值[4]。
(一)財務職能轉變的意義
1.提高財務價值。為有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有效健康發展,要更加重視財務管理,整合企業的各種資源,發布會計信息,充分發揮財務在資源配置、流程監督、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優勢,實現財務工作從會計到管理、戰略的轉變,為企業有效的決策和價值最大化服務。
2.支持企業轉型。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及企業銷售規模的擴大,作為企業管理的基礎和中心,勢必帶動企業整體轉型的財務管理職能轉變,為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提供支撐,實現企業價值的增長。
(二)財務職能轉變的條件
1.會計工作的集中創造了轉型的基本條件。在會計和財務管理工作更加明確的企業實施中,財務部門將更加重視財務管理和運營管理,會計工作職責更加規范,減少資源占用的優勢逐步顯現[5]。
2.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為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會計和財務管理工作隨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及各種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其在預算管理、業務分析和其他信息水平的工作信息系統功能中得到了極大的促進、提升和擴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3.XBRL技術的推廣應用。將需要連續處理的信息轉化為一次性形成信息的XBRL技術,提供了將單個信息集成到系統信息中的發展方向,提高財務管理效率。該技術有助于財務部門整合現有系統資源,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決策提供支持。
三、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現狀及問題
(一)財務收支核算為主要業務
近年來,最重要的財務功能是確保實現企業的價值管理和增值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各項制度都越來越完善。但是大多數企業的財務部門仍以企業收支核算為主要業務,無法參與企業決策、制定企業預算,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難以跟上企業經營活動,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發展。從現代企業財務角度出發,有必要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進行預測[6]。
(二)企業財務成本核算體系不健全
如今,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我國大多數企業往往對重視市場發展、做好市場營銷管理、控制企業成本等方面不夠了解,不知如何合理地降低成本,往往只注重產品推廣;或者盡管已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財務部門卻沒有組織協調企業成本核算,業務部門沒有將業務活動和成本控制相結合,企業財務成本核算體系不夠健全。
(三)缺乏內部控制功能
現代企業實現業務目標,最重要的管理活動是企業每個部門都應根據其職責參與其中的內部控制。但是我國基本上在資本業務活動領域、部分企業財務部門可兼職審計工作,其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活動比較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財務未能參加風險防范和內部控制活動,企業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經營和融資風險,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四)企業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除了賬簿登記、資金收支、稅收等傳統會計業務外,現代財務工作還負責與企業業務發展有關的事項,如企業融資活動、項目預算管理、成本核算、風險控制等。中國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僅具有會計、審計等財務專業背景,源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也因此制約了企業財務職能的充分發揮。
四、企業財務職能轉型的實效轉變之路
(一)在新經濟常態下,中國企業的財務管理應逐步關注“數字化管理”功能
當前,信息正在高速發展,在新經濟常態和“互聯網+”時代下,中國企業在“逆境”中需要尋求創新和轉型,實施創新和轉型是緊跟時代必然的方式。如上所述,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在創新和轉型的過程中,財務管理是中國企業內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應首先思考如何轉變財務職能,積極調整和創新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緊貼時代潮流,尋求財務管理的變革,借助浪潮等財務信息系統以及ERP系統中的財務模塊,財務管理應逐步從傳統方式向“數字化管理”轉變,借助“數字信息”將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轉變為企業管理手段,實現財務管理與業務、投資、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協同。
(二)在新經濟常態下,中國企業的財務管理應逐步注重管理功能
與業務部門和其他一線部門相比,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筆者認為“核心”和“關鍵”功能被削弱。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財務部門應轉變為企業內部的核心職能部門,將財務管理功能逐步轉變為“管理會計”,對于當今中國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積極的意義。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企業應著眼于管理功能的發揮,財務部門只有逐步關注管理職能,才能實現更加精細的財務處理,全面掌握和預測企業的業務狀況。中國企業的財務部門屬于子職能部門,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換在中國實施較晚。在新環境下,受西方國家的影響,為支持企業的績效評估,財務部門將工作重點和職能屬性集中在“管理”上,逐漸為人們所熟悉和認可。在傳統的財務管理中,企業可以進一步引入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核算等管理會計工具,根據預測結果提供財務狀況和業務(投資)計劃,以加強企業的戰略管理。簡而言之,為了提供有效的財務數據,企業應將財務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
(三)在新經濟常態下,中國企業的財務管理應逐步注重財務共享服務功能
在新經濟環境下,除上述變化外,我國企業的后勤保障部門應改變其傳統的職能特征和工作方式,如財務、人力資源和綜合服務部門。本文研究認為,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點,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職能的轉變也應包括“財務共享服務功能”,以提供“共享服務”。首先,通過ERP或其他信息技術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與交流,實現財務部門在并購、采購、銷售、上市、人力資源等方面的職能,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其次,將財務共享引入財務管理,實現“解放”多余的財務人員,并對其進行培訓,參加管理會計和戰略支持服務,加強其財務輔助職能,實現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轉變為財務共享服務功能。同時,優質企業應賦予財務部門更大的權力,使其能夠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服務職能并提高管理會計技能。
(四)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應以價值管理為導向,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綜合預算管理體系
當前,在新經濟常態下,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應以價值管理為導向,把預算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通過價值驅動來重新配置企業資源,這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有效手段。在編制預算時,價值管理不僅是預算的基礎,而且在企業的各種活動中運用預算管理系統可以發揮價值創造的指導作用。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企業越來越重視預算管理。企業管理者應將價值觀念貫穿于企業的業務活動和決策中,充分考慮企業的價值增長目標,價值管理取向應貫穿于預算管理的所有過程和環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并成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在預算執行和管理的整個過程中,企業應以提升企業價值為根本目標,逐層分解目標,將其納入預算的編制和實施中。
五、新時代背景下財務職能轉型的保障措施
(一)發揮業務潛力
通過建立財務分析模型,預測和預警工具,財務部門應為業務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充分利用財務部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充分發揮導航功能,將重點從管理轉向業務分析,建立良好的機制來促進企業轉型。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時,充分發揮專業能力,使企業能夠成功轉型,并為企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持。
(二)釋放財務潛力
專業財務是對專業技術有更高要求的組織,專業財務職能側重于集團一級的運營結果和決策支持,提供對業務活動的全面、準確的財務和績效分析。為合理操作可用資金,制定集團財務管理體系,制定主要資源分配和投資策略的決策,建立內部流程并促進對高收益業務項目的資源分配,監督業務流程的合規性,為公司在資產、運營、費用、項目和其他重要業務活動決策提供依據,并尋求最大的投資回報。制定規章制度,通過管理、投資等活動事先進行規劃,體現在監督、標準化和跨部門協調中,監督公司資本賬戶的運營,管理公司風險以獲得稅收優惠。通過計劃和預測過程來統一策略和操作,將日常業務活動與價值杠桿聯系起來,預測企業的新興風險和機遇,與市場發展保持同步,確定何種業務項目具有較高的資本回報率,根據計劃實施預算控制策略,進行前瞻性的預測和分析,并及時進行審查,以推動面向價值的業務決策。
(三)人員培訓與激勵
在人員的實際績效考核中,設置和評估現有人員的財務核心能力和財務專業能力,可分為工作計劃、會計、預算、資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要落實部門分解到各個崗位的相關指標責任,并進行定性和定量評估。在實現評價指標與崗位人員績效之間相關性的基礎上,以表彰、現金和聯賽建設等形式鼓勵人才。同時,結合人員能力評價實現優勝劣汰,招聘合適的人才和促進人才流動提供數據支持,以實現考核指標與崗位人員績效的關聯。
參考文獻:
[1]岳芳.從財務管理視角看集團企業業財一體化建設[J].會計師,2020,0(2):23-24.
[2]謝瑛.論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J].中國經貿,2015,0(14):271-271.
[3]楊貴凌.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3):69-70.
[4]喬培強.淺談現代企業中財務管理職能的提升[J].中國經貿,2015,0(24):266-266.
[5]康淑英.財務業務一體化實施問題分析[J].財經界,2016,0(5):218-218.
[6]曹靜.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J].財經界,2016,0(14):178-178.
作者單位:華潤保險經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