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清
【摘? 要】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進行語言教學的重要階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實現對語言的積累,加強對語言的應用,推動學生不斷表達,實現語用能力的強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6-0152-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ans to guide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accumulation of language,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promote students to continue to express, to achieve the enhance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ragmatic ability
“語用”即“語言文字的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通過語用能力的提升和發展,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幫助學生培養語文素養。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通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方面,并未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導致學生在運用語言時產生語言障礙、應用不恰當等情況,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方面
在如今的閱讀教學中,進行語用能力的培養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在開展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訓過程中,未能將新時期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位。在培養小學生語用能力時,教師既要考慮閱讀文本的教學任務,又要考慮到教學的全面要求,還要以小學生的實際特征為出發點,聯系語文教學內容組織相關的閱讀活動,為學生語用能力的強化提供一定的平臺,幫助學生在閱讀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實現語用能力的深化。但就實際情況而言,語文教師并沒有堅持教學理念,導致小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時不能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形成良好的語文意識,這也是學生語用能力不佳的主要因素。
(二)教學策略方面
教師在實際開展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考量小學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實際特點。但是,教師卻沒有從小學生這一根本層面考慮,而是一味地按照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語用能力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和提升。而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以及語用能力培養的方法通常較為單調,無法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培養語用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要深入閱讀內部,需要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小學生閱讀綜合水平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目標中定位語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落實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就一定要轉變從前的教學目標,要為學生提供思考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可以在真正的實踐過程中實現語用能力的提高。教師要設計具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逐漸加深難度,幫助學生獲得語用能力的提高。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真實水平引領學生發表自己對于課文的看法與觀點,讓學生在不斷的鍛煉中達成語言能力的增強。如,對于低年級學生,主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生字、生詞并理解其含義。對中年級學生,則更注重引領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并且教會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情境中訓練語用
伴隨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在培養學生語用能力時,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語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的內容,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素材,比如:圖片、視頻、背景音樂等,為學生構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更主動地進行表達,有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在《花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出不同時間不同花的開放,利用美麗的花朵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師也可為學生提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動畫片等,在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后,教師可引領學生為其配音,讓學生在這樣富有趣味的學習模式中有效帶入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實現語言能力的強化。
(三)閱讀中落實語用
教師要認識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用能力的培養,需要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對閱讀內容的探析過程中,實現語言能力的升華。讀寫結合、教學情境、討論交流等都是當前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在實現對小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特征,發揮相關教學手段的優勢,與教學實際內容相聯系,全面落實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
1.讀寫結合將閱讀與寫作進行聯系,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續寫、仿寫、擴寫等。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仿《燕子》這篇課文描寫動物的方法,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
2.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置身于相應的情境中,使學生主動交流,強化語文素養。在《紙的發明》的學習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古代造紙的復雜工藝,引導學生詳細觀察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觀點。如,古今紙在制作方面的差異、紙的發展變化、古代紙在制作時的難度等。
3.在討論交流中,教師可以依據閱讀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生活的體會、觀察的事物等,并且在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時,及時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圍繞問題情境進行閱讀分析和理解,激發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引導學生投入互動交流的氛圍中。
4.要求每小組派出一名學生,對于本組討論以及交流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通過這種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既培養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閱讀思維。如,在《司馬光》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深度分析學生的情況,并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并引導學生以討論的形式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語用能力的提升。教師為學生出示相關圖片,提出相應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問題詳細分析所給的圖片,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依據直觀圖片敘述自己的分析,并與伙伴共同交流不同的想法,在相互探析中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實現語用能力的強化。
(四)實踐中提升語用
實踐活動開展是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高效手段。在組織實踐活動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水平等,與相關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例如,在開展故事類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進行角色扮演前,教師要引領學生了解自身角色的特點,與同學合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扮演活動。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是關鍵性內容,也是新的教育發展背景下對學生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日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以及教學內容,以學生喜愛的閱讀教學手段引領其進行知識的學習、語言的應用,重點、全面地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用水平,從而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為小學生深入學習語文學科以及成長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景清.立足文本提升素養——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路徑[J].華夏教師,2020(06).
[2]劉磊.淺議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05).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