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軍
摘 要:分析了目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問題,提出了“循序遞進、分層輪崗”的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提出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連鎖經營管理;實踐;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74
1 連鎖經營管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目標定位
高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區域經濟的發展,為了解山東尤其是濟南、青島連鎖經營企業尤其是零售企業的人才需求現狀,我們調查了山東省內的知名連鎖企業,山東統一銀座商業有限公司、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家家悅股份有限公司(章丘店)等20多家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使用爬蟲軟件對58同城、趕集網山東地區尤其是濟南市的連鎖零售企業的人才招聘信息進行了分析,從崗位需求的情況看,店長或賣場經理的人員需求居于首位,工資也開到了7000-15000的水平,這充分說明零售企業對中級管理崗位的需求旺盛,也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通過對招聘信息的分析,我們把連鎖零售企業的崗位基本分為以下三個部分:門店店長或賣場經理、門店運營管理人員、倉儲配送人員,進而歸納出連鎖零售企業對招聘員工素質能力的需求情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9中國連鎖零售業人才需求供需及新職業新崗位發展研究報告》,連鎖經營行業五大新增職能是大數據分析、運營管理、全渠道銷售、數字化營銷、客戶關系管理。報告經過分析認為每年連鎖零售業人才需求達到477萬人,而中層管理者需要更強的數據分析能力,根據我們對山東連鎖行業人才需求的調研情況,結合連鎖行業對全國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我們制訂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的培養目標制訂過程中,我們注意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2 目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不足
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查閱高職官方網站的數據,大部分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招生人數都較少,多的一年一百多人,但大部分院校一年招生都在50人以下,甚至一些院校逐漸停止招生。所以學校領導層對這個專業不重視,在師資上的投入也較少,甚至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校內實訓基地基本沒有,校外實訓基地名存實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就變成了一句空話。
2.2 專業老師的實踐能力不足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短,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師都是在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培養的,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際操作能力,沒有企業工作經歷;而且都是從相近專業調入,缺少對行業的研究與實踐。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欠缺,不僅直接影響了高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阻礙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2.3 校企合作不深入
對于校企合作,企業更多關注的是帶來的成本,而且由于行業的特點,員工的轉崗成本低,自己辛苦培養的學生,可能很快離職,成為競爭對手的員工,所以很多企業對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把學生當作廉價的勞動力,沒有動力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培訓,學生無法將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無法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另外,學生在單一的崗位上重復簡單枯燥的工作,學習單一的技能,對企業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習結束后,大部分學生不愿留在企業工作,導致人才流失。
3 實踐教學設計原則
針對目前連鎖經營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我們分析了山東零售行業的現狀,與家家悅股份有限公司(章丘店)、山東統一銀座商業有限公司、青島肯德基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實施“循序遞進、 分層輪崗”的實踐機制,按照學生職業發展路徑,結合企業季節性特點,在企業經營淡季安排需要復雜操作技能的工作崗位,在經營旺季安排操作相對簡單的工作崗位,減輕了企業校企合作的壓力與成本,提高了企業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深化了雙方的合作關系,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1 實踐教學要滿足全面覆蓋連鎖零售企業的各個崗位
對于連鎖零售企業,有收銀、理貨、防損等的初級操作崗位,有主管類的基層管理崗位,有店長賣場經理類的高級管理崗位,如果學生實習崗位局限在初級操作崗位,學生就變成企業的廉價勞動力,企業考慮各種風險,不會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崗位的實習,可讓學生以助理的身份參與進來,深入了解各個工作崗位的職責和能力要求。
3.2 實踐教學要體現職業的崗位成長過程
不同類型的企業為職業安排了不同的職業發展規劃,作為實踐鍛煉,要注重崗位的分層,在組織實踐教學過程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職業發展過程,通過在校內仿真模擬或企業頂崗實習,有計劃完成或者體現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與職責,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與管理能力。
3.3 保證輪崗的充分實施
受經濟驅動和風險回避的原因,企業往往習慣讓學生在一個崗位上從一而終,尤其是當學生充分掌握了相關崗位的操作技能,學校要把握好監督工作,校企合作時規定每個崗位的實習時間,到了輪替的時間,必須輪換崗位,為了避免給企業造成太多的麻煩,需合理恰當安排實習的時機。
4 “循序遞進、分層輪崗”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4.1 科學合理設置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零售行業人才需求情況,結合零售行業新業態、新技術的應用對未來人才的需求,科學設置了“循序遞進、分層輪崗”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對連鎖行業進行調研分析,歸納連鎖行業的核心崗位群,連鎖零售行業的基層崗位群從低到高可分為基層作業崗位、基層管理崗位、中高層管理崗位。作為高職層次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它的培養定位應該是基層或中層管理崗位,但作為職業發展的必經途徑,基層作業崗位也是不能忽略的。所以我們歸納出專業的核心實踐知識:基層作業管理、門店倉儲與配送管理、門店運營管理、門店信息管理、采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
4.2 改革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
針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教學特點和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按照連鎖零售企業具體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改革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搭建學生入職、轉崗、提升崗位能力的平臺,進行倉儲業務操作、連鎖企業門店營運與管理、配送作業的組織與實施、門店開發與設計、營銷與策劃等課程的綜合改革;開發“分段遞進,分層培養”的人才培養方案,搭建了科學系統的“分段遞進,分層輪崗”實踐教學培養培養體系。
高職學生的學制目前是三年,第一年公共課較多,而第三年的第二個學期是頂崗實習,結合學院的要求,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遵循分層遞進的原則,第一年第一學期是企業認知及崗位認知,對以后工作的環境及崗位有初步的認知,通過公共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第一學期學生參與實訓的方式主要以企業參觀、優秀企業案例學習為主,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零售企業業態及部門設置及典型工作崗位。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及第二學年共三個學期的時間,學生通過在收銀、理貨、防損、促銷、倉儲、配送等各個崗位的輪換,實訓的時間盡量安排在企業的旺季,既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問題,也讓學生掌握了基層崗位的工作內容與職責,掌握操作技能與技巧。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通過在校內開展連鎖零售軟件的對抗賽和校園超市的綜合管理訓練,綜合培養學生的運營能力、管理能力,尤其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店鋪經營數據進行分析的能力,實訓的場所是校內實訓室及校園超市。第三學期的第二學期,是學生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學生以準工廠的身份進入企業,全面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掌握門店管理、運營能力。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崗位無縫對接,分層組織實踐教學活動。連鎖經營行業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為了做好校企合作工作,打破傳統的教學安排,結合企業特點,見縫插針,安排實訓時間,實施彈性實踐教學體系。
4.3 構建“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采用“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例如,連鎖企業門店營運與管理、連鎖企業門店開發與設計、連鎖企業促銷技巧等核心課程,以連鎖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過程為載體,以“教什么,在哪教,怎么教,誰來教”的思路設計學習領域。通過構建與情境相關的、以實踐為導向、明確的工作任務,使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構建工作過程知識。如結合學生的企業實踐,將學生分組,各小組構成一個學習集體,由組長負責學習任務的分工與協作,教師負責對任務進行點評,也可以和學生進行任務的研討。同時,建立新的考核體系,強調過程考核,每項任務完成后有一個成績,最終取平均成績。
4.4 開展校內真實環境的實踐教學與技能競賽
2016年學校投資建設了校園實訓超市,校園超市營業面積200多平米,投資10多萬元,為真實的經營環境,老師與學生為超市的真正運營方,校園超市的建設為專業老師開展真實環境下的實踐教學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師生可在校園超市開展收銀、促銷、陳列、采購、庫存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學習的場所由實驗室的模擬變成了真實的操作環境,超市按照真實的工作環境建立的商品部、人事部、信息部、采購部、財務部等部門,學生在各個崗位輪流實習。面對真實的環境,學生提高了參與的興趣,也有了責任感,理論知識有了施展的平臺,通過超市的鍛煉,學生掌握了收銀機、打印機、電子稱、復印機、打印機的使用,提高了實踐技能,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一體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與超市的經營也獲得了一定的收入。當然,由于工作時間及場所的限制,整個超市的經營收入有限。
2017年學校購入連鎖零售新星大賽軟件,購置軟件一個目的是為了參加全國的零售新星大賽,另一個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運營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軟件對學生開放,定期為學生組織校內的競賽,教師也可作為一員參與到競賽中來,因為經營環境的復雜性,教師也可能是失敗的一方,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經常主動催促老師開比賽,鍛煉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相關知識,并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4.5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實踐體系的運行,需要科學的評價體系作支撐,實踐教學評價主觀性比較大,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培養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從創新能力、專業技能、實操能力、持續學習的能力、工作中的執行力等方面。評價可邀請學校指導老師、企業指導老師、顧客、同學等進行評價。制訂詳細的評價指標,不同的評價因素可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權重。指標體系在使用前,可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知道在學習中應該有哪些方面是需要重點注意的。
4.6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實施實踐教學的主體是教師,作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教師既要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也要具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歷與經驗。學校定期安排老師到連鎖零售企業頂崗鍛煉,時間為六個月,六個月的實踐鍛煉,培養了教師實踐能力,具有了連鎖零售企業的工作經驗。學校也長期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到校做講座,為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和授課。
參考文獻
[1]劉向東,湯培青.實體零售商數字化轉型過程的實踐與經驗——基于天虹股份的案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12-21.
[2]王寶義.“新零售”的本質,成因及實踐動向[J].中國流通經濟,2017,(7):4-11.
[3]周宇寰.蘇寧全業務O2O轉型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8.
[4]陳靜.“新零售”時代傳統零售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經濟論壇,2018,(03):65-68.
[5]方法林.高職教育供給側改革:質量、 效率和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6,(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