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華 鄧夢秦 肖豐姿 李詩 黃春花 李成艦


關鍵詞:尿潴留;中藥熱敷包;研發;臨床應用
中藥熱敷包治療法又稱熱敷法,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問·玉機真藏論》云:“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這種治療方法是將藥物加熱后,在人體局部或一定的穴位來回慢慢滾熨及熱敷,使藥力和熱力同時自體表毛竅透入經絡血脈。熱敷包藥袋中諸藥具有疏通經絡、理氣利小便等作用,且遇熱易揮發,穿透力強,能有效提高藥物療效。
1 中藥熱敷包的研發
1.1 中藥熱敷包的原料
尿潴留的中藥熱敷袋配方按照質量計,組成部分有紅花28~32g、艾葉18~22 g、制川烏18~22g、制草烏18~22g、沒藥13~18g、乳香12~18g、透骨草28~32g、伸筋草28~32g和鹽0.90~1.10kg。本次設計的優化方案按照質量計,組成部分有紅花29~31g、艾葉19~21g、制川烏19~21g、制草烏19~ 21g、沒藥14~16g、乳香14~16g、透骨草29~31g、伸筋草29~31g和鹽0.95~1.05kg[1]。
1.2 尿潴留中藥熱敷包的制備方式和使用方式
中藥熱敷包配方:按比例稱取紅花、艾葉、制川烏、制草烏、沒藥、乳香、透骨草、伸筋草和鹽混合,倒入無菌煎藥鍋,翻炒發熱后,裝入無菌袋,得到中藥熱敷包[2]。中藥熱敷包的使用方法:將中藥熱敷包加熱,使包內中藥溫度達到64~70 ℃;將袋的一面直接貼放于病痛處,或者隔一層衣物貼放于病痛處,熱敷12~18min;在包離開熱敷處或換位使用時,要立即對裸露在外的病痛處進行保暖,防止寒氣入侵。根據患者情況,每天使用1~2次,兩次之間的間隔時間必須超過7 h,一周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用完后,停用2~3天,才能開始下一療程,一般3~5個療程即可治愈[3]。
1.3 尿潴留中藥熱敷包的功效
設計的中藥藥性及功效如下:紅花,性味辛,溫,歸經為心、肝經,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艾葉,性味辛、苦,溫,有小毒,歸經為肝、脾、腎經,散寒止痛,溫經止血;制川烏,性味辛、苦,熱,歸經為心、肝、腎、脾經;制草烏,性味辛、苦,熱,有毒,歸經為心、肝、腎、脾經;沒藥,性味苦,平,歸經為肝、脾、心、腎經;乳香,性味辛、苦,微溫,歸經為心、肝、脾經;透骨草,性味辛、苦,溫,有小毒,歸經為肝、腎經;伸筋草,性味微苦、辛,溫,歸經為肝、脾、腎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次設計的尿潴留中藥熱敷包的有益效果為配方合理,諸藥共奏涼血活血、活血行氣、消腫止痛等功效。根據中醫熨燙療法原理,結合中藥藥理,將裝有該配方的中藥熱敷包直接用于患處,加快局部血液循環,對治療尿潴留具有很好的療效,療程短,無毒副作用,達到了緩解關節疼痛的目的[4]。
2 中藥熱敷包在尿潴留治療中的臨床治療效果
(1)通過熱敷的治療作用,消除無菌性炎癥及水腫,改善無氧代謝功能。透過皮膚,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見效快、無毒副作用、療效穩定。
(2)可調和氣血、驅風散寒、解除疼痛,對尿潴留病癥有立竿見影的舒緩效果。尤其在本次設計中,使用熱基金敷包治療能盡快恢復患者的機體功能,不僅能保障患者身體康復,還能降低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概率[5]。
3 資料與方法
3.1 一般資料
將300例尿潴留患者的手術后護理效果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完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為174例和126例。觀察組中的男性有81例,女性患者有93例,患者年齡為36~63歲,平均年齡47.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及女性分別為60、66例,患者年齡為33~60歲,平均年齡48.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6],如表1所示。
3.2 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遵醫囑給予藥物坐浴、熏洗治療等,并注意維持良好體溫,以免發生燙傷。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聯合運用中藥熱敷包治療并配合紅外線照射,具體實施步驟:
(1)評估患者當前主要癥狀、臨床表現及既往史、過敏史;局部皮膚情況;有無感覺遲鈍/障礙;對熱的耐受程度、心理狀態。
(2)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核對醫囑。根據患者的疼痛部位及疼痛程度等,選取合適的體位及部位;將患者的衣褲整理好,熱敷包外罩一次性清潔套,置熱敷包于患處。
(3)根據不同部位(隔著病人的衣物),用繃力繃帶、膠布或砂袋固定(瘦弱患者骨突處盡量不做熱敷包,若要做時,注意稍綁松一點,隨時詢問患者感覺)。對尿潴留患者給予中藥熱敷包治療,告知病人熱敷包用藥幾分鐘就會有溫熱的感覺,稍有藥味,勿擅自調節藥包溫度[7]。
(4)在做尿潴留中藥熱敷包的過程中,經常詢問患者感覺,若患者自覺溫度過高或不能耐受,及時將熱敷包稍放松或在熱敷包與患處之間再墊一層布,隨時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情況。做完熱敷包治療,檢查患者局部皮膚情況,囑咐患者暫不吹風,協助患者整理衣物,安置舒適臥位。
(5)清理用物,做好記錄并簽名。
3.3 療效判斷標準
術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其主訴,判定患者的腹脹及小便排出的情況。
3.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
4 結果
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小便排出困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共174例,其中,肚子不適患者15例(8.6%),小便困難患者18例(10.3%),總例數33例(18.9%);對照組患者共126例,其中,肚子不適患者19例(15.0%),小便困難患者21例(16.6%),總例數40例[9](31.6%)。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小便排出困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2所示。
5 討論
5.1 治療機制分析
中藥熱敷包技術是近年來開始推廣應用的實用新技術,其原理是通過熱力作用,將藥物的有效成分經皮膚組織的吸收進入局部,發揮明顯的藥理效應。此技術具有操作安全、方便、無不良反應等優點,因此被普遍應用于治療各種疾病,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優于對照組,中藥熱敷包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9]。
5.2 護理注意事項
(1)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治療,包藥物過敏患者不宜治療。
(2)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可能出現燙傷等情況。
(3)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若產生燒灼、熱燙的感覺,應立即停止治療。
(4)治療過程中,局部皮膚可能出現水皰。
6 結語
在尿潴留的治療護理過程中,使用中藥熱敷包有確切的效果,且暫無不良反應,特別是中藥熱敷包在促進尿潴留治療后的胃腸功能恢復方面有明顯效果。一方面,可以通過熱力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水腫,緩解肌肉緊張或痙攣,促進尿潴留的治療以及改善腹脹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不通過消化道、肝腎代謝直達病所,促進胃腸蠕動,減少排氣排便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尤其適用于治療尿潴留后不思飲食、腹脹等副作用。中藥熱敷包技術屬于中醫外治方法中的一種,應用方便簡潔,患者感覺舒適且容易接受。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熱敷包技術進行治療,可顯著緩解尿潴留患者的病癥,促進小便排出,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可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