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榮
摘?要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資本及行政事業資金規模越來越大,為了資本安全、規范的運行,審計監督作用越來越重要。審計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審計風險,如何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保證企業資金及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運行,已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論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審計風險的概念;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重點是如何防范和規避審計風險。
關鍵詞:審計風險?規避?防范
一、審計風險的概念、種類及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審計風險的概念。 審計風險,就是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沒有公允地反映其財務狀況,審計人員卻認為已經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總體上已經公允地反映其財務狀況,審計人員卻認為沒有公允地反映,并出具不恰當的審計報告,審計機關據以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做出不恰當的審計決定的可能性。①
(二)審計風險的分類。審計風險可以分為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從審計風險管理的角度還可將審計風險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②審計風險伴隨著審計項目實施過程,至始至終都是客觀存在的。雖然審計風險有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審計風險也是可以控制的,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使審計風險降低到一個可控的范圍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對審計風險的控制,提高審計風險意識,降低審計風險指數,提高審計項目質量,是審計機關和審計管理、工作人員都要重視的。
(三)審計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1.機構自身質量控制制度執行力的原因。審計機構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是否嚴格把控;審計人員政治思想素質覺悟水平是否過硬;審計人員掌握業務專業知識是否充實及審計人員審計判斷能力及審計經驗水平的高低;審計機關逐級審核制度及審計組長負責制是否嚴格執行等都決定著審計風險指數的高低。最終決定著審計質量的高低。2.審計方式方法的合理運用,也決定審計項目質量水平的高低。審計方式方法有多種形式,有現場審計,有就地審計,有全部審計也有抽樣審計,不同的審計方法各有利弊,也決定著審計風險的大小,有的時候,使用的審計方法也可能查不出被審計單位的錯漏舞弊,造成審計項目的失敗。3.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客觀因素。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不相容崗位設置是否嚴格執行、監督體系是否完善、單位人員素質是否達標,以及單位組織的結構、經濟活動的范圍、都能給審計帶來風險。
二、審計風險的控制、規避與防范方法
因為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審計過程中控制、規避與防范審計風險,是審計成功的重要因素。概括說來對審計風險控制、規避與防范的方法無非就是審計機構和被審計單位管理以及對審計人員素質要求兩個大的方面來進行。具體控制、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從審計機構和被審計單位管理方面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采取的措施: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提高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
(1)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審計隊伍,從思想道德素質上防范審計風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③2018年8月習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好干部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 ④。把審計人員政治標準和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放在第一位是審計質量的前提和保證。樹立“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的審計原則和“忠誠為民、尚法求真、公正廉潔、獨立創新”的審計精神。
(2)加強職業能力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從專業知識能力上防范審計風險。首先把好用人關,思想道德素質不過硬的不能用;特別重要的是對在職審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跟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審計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審計專業知識還要熟稔眾多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只有熟練掌握了全面的專業知識,才能在審計工作中降低審計風險。這就要求審計機關形成培訓機制,讓審計人員及時接受新政策吸收新的知識,提高業務水平。
2.審計機構要嚴格執行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規范審計工作程序,保證審計質量。
(1)規范審計工作流程是審計質量的根本保證。《國家審計準則》規定審計基本流程是:審計通知書-調查了解記錄-審計實施方案-取證材料-審計工作底稿-審計組長審核-審計組討論審計報告-形成審計報告征求意見稿-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審計組采納被審計單位意見情況-科室負責人復核-形成報告、決定代擬稿-審理-對審計意見采納情況-審計業務會-根據業務會意見修改報告-出具正式文書。⑧審計機構,嚴格執行各環節的審計工作規范,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把控,才能夠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3.建立風險防范機制,降低審計風險。
國家審計機構和設有內部審計部門的單位要把控制、防范與規避審計風險作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來抓,形成風險防控機制,通過制度約束使審計人員自覺建立防控審計風險的意識,保證審計項目實施持續穩定健康有序發展。社會審計機構應當建立風險防范基金制度,用明確的獎勵與懲罰機制落實因為審計風險造成的損失。確保審計項目的質量保證。這也是降低審計風險的一種方式。
(二)從審計人員方面采取的規避與防范審計風險措施: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審計人員要依法依規按程序進行審計。審計人員嚴格執行審計“八不準”、審計“四嚴禁”工作紀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準則》。從審計機關確定審計項目,到送達審計通知書,做出承諾,再到審計實施階段,最后到征求被審計單位書面意見,依法出具審計結論等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審計基本準則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堅決杜絕審計程序的隨意性。審計結論中運用的法律法規必須符合實際,杜絕使用過期的法律法規條文定性或者處理審計發現問題,嚴禁越權處理審計發現的問題,對需要移送相關部門處理的一定要移送處理。防止越權處理行為所帶來的審計風險。
2.加強審計人員自我保護意識,做好審計風險預測。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審計環節,時刻有防范和規避審計風險的基本意識,采取必要的方式方法來減少審計風險。不要盲目下沒有把握和依據的定論,必要時可聘請相關的專家來幫助審計專業性較強的問題。
3.審計人員在審計線索落實中,做好延伸審計調查、積極函證,全面了解線索情況,降低審計風險指數。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證據要充分全面支撐審計取證內容。對審計取證的內容取得被審單位有主要負責人員簽字蓋章認可,在審計報告征求意見時,一定要有被審計單位的對審計報告的書面意見。這樣才能有效防范審計風險。
結束語
總之,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始終伴隨著審計實施的每一個過程,但只要正確的去看待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規避,就能夠成功的實施審計。
參考文獻
① 2019《審計理論與實務》第233頁
② 2019《審計理論與實務》第234頁
③ 《黨的十九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