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美芬

【摘要】目的 獻血者標本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檢測中核酸檢測(NAT)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方法 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獻血者標本中篩選50份乙肝檢驗可疑樣本作為研究對象,血液樣本分別應用NAT及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ECLIA)檢測,以ECLIA結果為依據,判斷NAT檢測準確度。結果 ECLIA檢測準確率高于NAT,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乙肝HBV應用NAT檢測準確度理想,可提升血液制品的使用安全性,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 核酸檢測;乙肝病毒;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應用價值
我國為乙肝大國,疾病會誘發惡心、上腹及肝區不適、乏力及食欲降低等癥狀,并影響患者肝功能,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極易引發肝硬化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HBV為DNA、反轉錄病毒,確定病毒感染依據為存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可經由血液和血液制品傳播,因此我國獻血法明確提出,HBsAg 陽性血液不得在臨床中應用。獻血者乙肝檢測持續存在窗口期問題,為了降低血液傳播風險,提升臨床用血安全性,需要重視提升血壓檢驗效率和質量。本次研究對乙肝檢驗可以樣本應用NAT檢驗并將其結果和ECLIA結果進行對比,判斷其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獻血者標本中篩選50份乙肝檢驗可疑樣本作為研究對象。獻血者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9例、21例,年齡為20-45歲,均值(28.45±5.28)歲,獻血者均符合獻血真健康標準要求。
1.2 方法
將血液樣本分別接受ECLIA及NAT檢查:
血液離心處理后收集血清,2h內應用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企業:瑞士哈美頓;型號:STAR)及核酸檢測儀(生產企業:羅氏;型號:Roches201)進行檢測。
1.3 指標觀察
詳細記錄兩種檢驗方法最終結果,以ECLIA結果為金標準,判斷NAT檢查結果準確性。
1.4 統計學分析
相關研究數據輸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n(%)表示計數資料接受x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依據為P<0.05。
2 結果
ECLIA結果顯示,50例樣本中陽性15例,陰性35例;NAT結果顯示陰性17例,陽性33例,ECLIA檢測結果為診斷疾病準,其準確率100.00%高于NAT96.00%,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HBV構成主要包括禽嗜肝及正嗜肝DNA病毒屬,其中正嗜肝DNA病毒是乙肝主要影響菌屬。現階段,隨著我國醫療技術和檢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很多新型檢查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并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其中就包括基因檢測技術,本種技術對于判斷疾病為臨床提供準確依據發揮著重要作用。基因檢查中關鍵步驟為提取核酸。肝炎病毒的臨床診斷及標準為血清檢查,主要檢測目標物為HBsAg。乙肝五項(HBsAg、抗-HBs、HBeAg、抗-HBe、 抗-HBc)為HBV感染臨床常用檢測指標。血液檢測中HBsAg、HBeAg、抗-HBc呈陽性稱之為大三陽,如果 HBsAg、抗-HBe、抗-HBc為陽性稱之為小三陽。血液及血液制品為HBV傳播主要途徑,次之為母嬰傳播。
傳統ELISA準確性理想,但是窗口期問題持續存在,疾病初期病毒水平低會導致假陰性,存在誤診率,臨床應用受限。NAT為新型診斷方法,可檢測病毒DNA,準確度較高,并且可解決窗口期問題,減低輸血致病風險同時避免血液浪費。相關研究結果顯示,NAT減少HBV窗口期幾率可達40%-75%,臨床價值顯著。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ECLIA檢測準確率高于NAT,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NAT檢測準確度和ECLIA較為接近。
綜上所述,應用NAT檢測乙肝HBV準確度理想,減低窗口期影響,提升血液制品的使用安全性。但也存在漏檢標本,因此需要重點關注病毒核酸,或是同時聯合其他檢測方法進一步提升檢測準確度,望重視。
參考文獻
[1] 師延娟? 研究核酸檢測法對血液標本內乙肝病毒的檢測價值?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年第20期
[2] 黃愛瓊? 核酸檢測在獻血者標本內乙肝病毒檢測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15卷14期 53-54頁
[3] 戴玉婷? 核酸檢測在篩查獻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年50期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檢驗科PCR室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察布市? 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