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彩寧 霍剛 王一前
摘 要:新時期背景下,思政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作為向學生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和內容的載體,對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強化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也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不斷將更多的學習內容分享給學生。當前提出關于思政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語言藝術的新要求,這也需要有效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含義,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要求,最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實踐策略,進而能夠更好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師;語言藝術要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74
0 引言
提升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性,有利于強化語言的表達效果,也能將更加合乎邏輯的語句和規范的語法內容分享給學生,增強教學工作有效性,這樣也能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教師育人質量增強,最大程度的發揮教師的工作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含義
關于思政教育教師的語言藝術這一問題,不少學者針對思政教師語言藝術特征作出不同解釋。一部分人認為,語言藝術就是表達者在語言交際和運用期間,為強化語言表達效果,滿足語言交際和交流的目的需求,采用合乎邏輯語句、規范語法、妥當的修辭方式等對策,實現交際對象在交際場所有效的應用創造性語言手段的一種表達和交流形式。這種語言藝術還具有獨特、靈活、恰當的特征。另一部分人認為語言藝術也可以叫作語言的藝術性,通過語言的藝術性能夠將客觀事物、表現思想更好表達出去,還能通過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特征等形式,提升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程度。這里強調的藝術指的是擁有個性和創造性方式的一種語言表達手段。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語言藝術表達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將個性和創造性語言完美結合的方式,有效營造和創造審美形象,提升教學工作有效性。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思政教師會采用一種藝術性的語言特征,將思政信息內容傳遞給學生,然后采用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等方式,讓其作為一種獨特的知識表達方式,進而有效達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滿足受教育者和具體場合條件需求,增強語言表達的創造性和特殊性,這樣也能調動學生參與理論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育人水平和效果。
2 思想政治教育對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要求
第一,思政教師語言要富有生動性。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氣氛不夠活躍、教師教學語言沉悶等現象,并且很多教師還采用以自我為中心、照本宣科的方式,導致學生學習情緒低落,不能更好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氛圍中。從心理學研究角度分析,愉快的情感,也是激發個人學習動力的良好方式,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思想政治教育,也能更好地讓學生受到激勵,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加強輕松愉快學習氛圍的構建,還要采用生動性的語言表達技巧,將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體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充滿創造性的語言表達形式,加強文言文與現代語言之間的有效結合,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個性化教育工作中,也可以通過嘗試中外語言表達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語言潛在多變的環境中提升學習效果,避免一味地對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進行傳輸。從而讓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內容更好貼近生活語言,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認同,而且幽默多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能提升學生的親切之感,增強對教師傳遞內容的情感共鳴。
第二,思政教師教學語言要具有豐富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講話要分清對象、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如果不看對象只會出現對牛彈琴的現象,不利于更好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和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表達中,教師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明確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小學生還是中學生,結合不同的受教育對象,采用針對性的思想政治語言表達方式,這樣也能更好地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要理解大學生心理不夠成熟,還要將學生看作成獨立自主的成年人,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讓語言表達更加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不同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基礎不同,還要根據學生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類別,為學生制定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促進思政教師語言藝術性工作的創新發展。
3 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實現策略
3.1 樹立堅定的政治素質
在思政教師語言藝術實現的過程中,需要樹立堅定的政治素養,而且通過良好的政治素養,也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這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語言表達效果也產生決定性影響。在高校教學當中,學校作為學生最集中的地方,需要堅持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有效培養,這樣也能更好地通過自身堅定的政治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理想理論知識有關的內容,還要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了解和領悟有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知識,進而形成堅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理論聯系實際,合理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現的內涵,這樣也能將更好的理論知識和價值觀內容分享給學生,通過堅定的政治素質,實現教師語言的藝術性目標,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有堅定的政治性、敏銳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還要通過發揮榜樣激勵效應和方式,有效地影響和感染學生,增強思政教師語言教學和表達的藝術性。
3.2 提升教師高尚的師德
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教師高尚的師德,也是促進教師思想道德品質、道德理論、行為品質全面發展的必然方式,這樣也能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帶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言談舉止和文明禮儀,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發展,這也是教師修養和風度提升的首要前提。同時,教師在教學期間,還要通過藝術的語言,尊重他人、關心他人,還要對學生有寬容之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避免采用單一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樣也有利于營造一種友好、和諧平等的教育氛圍。真正呈現出純粹的學術態度和正確的學習目的,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中的學習質量,另外,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創造能力和影響力,通過個性化的造型樣式和風格,以及多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還可以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與新媒體之間有機融合的方式,有效制作針對學生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這樣也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其目的是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榜樣,讓學生能夠從心理信服,提升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
3.3 豐富知識內涵
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提升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豐富知識內涵,通過縝密的思維能力,不斷適應復雜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還要采用多樣化的育人方式,充分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工作落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有細致的觀察能力,合理分析學生的語言行為、性格特點,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預見性,推動教育語言的藝術性發展。敏銳的判斷能力也是教師在語言藝術提升中必不可少的,通過合理判斷教育對象行為方式,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引導方法等對策,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期間必不可少的,通過隨機應變解決突發狀況和問題等能力,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加強多樣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并通過開拓創新的能力,合理接受新的教學知識,強化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4 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教師的語言藝術發展和實踐,需要提升對思政教師語言藝術表達工作的重視,還要在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文化素養的基礎上,通過豐富多樣的語言藝術形式和特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讓其更好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曹策.淺論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的基本特征及其實現途徑[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3,(05):40+42.
[2]羅先奎,儲水江.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語言藝術[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2):76-80.
[3]楊芮,李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研究[J].改革與開放,2020,(17):59-62.
[4]張春光,陳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語言藝術探究[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6,18(0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