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要:當下,新冠肺炎病毒被診斷出后怎樣預防控制,是當下需面對的重大公共管理問題,武漢“封城”以后、城鄉間相互隔離,網絡化社會被割據出一個又一個“孤島”,暴露出我國在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應將多元治理主體協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加大對治理主體、機制及制度等的完善力度,最大限度的提升社會治理體系的建設水平。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 社會治理? 多元主體協同? 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D669.3
引言
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過程形成巨大考驗,其也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重大障礙,應將其作為當下需落實的重點工作內容。新冠肺炎的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戰勝疫情獲得了堅定基礎,得到了世界上百余個國家的坑定,這證實我國在治理能力及體系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較優異的成績。
一 協同治理的簡述
首先,良好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行動框架一定要協調好各方繁雜的利益訴求,利用協同治理下形成體制有效治理當下社會面對的危機,創設相配套的職能部門,賦予其相應的職能、權力規劃對稱的制度部署,在協同治理格局下,各參與主體形成一個綜合型的合作狀態。
其次,協同治理階段,不同主體客觀上存在著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的關聯性,應參照協同類型差異,科學規劃各主體的權責關系,加大協同治理相關社會資本的培育和發展力度,持續創設該種社會治理模式下多元主體的利益共享機制、長效寫作形式及通信機制等,這事協同治理有序、有效推進的重要基礎。
最后,協同治理的宗旨是最有效的解除危機。多元主體參與構建一個網絡型扁平化的組織機構,互聯網內各參與主體均能結合自身實況,有選擇性的吸納科學知識、資源及科技等方面的優勢,創造出“1+1>2”的危機治理效能[1]。在復雜的危機境遇下梳理不同主體間的關系,實現有序運行,盡早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下,規避發生危機擴大化的情況。
二 社會治理多元主體協同體系建設應落實的問題
新冠疫情階段推行封閉式治理機制時廣大群眾接受率普遍偏低,難以有效治理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政府成立的應急部門應參照各類治理主體特征,制定相應的治理機制與方法,這樣當突發重大事件時,能快速動員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將協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迅速、有效應對疫情中的各類風險因素。
1治理主體問題
首先,充分發揮醫學、媒體等專業團隊的知識治理功能,利用其取得的專業資質,為廣大群體科普知識,利用真理聲音對社會謠言形成強大的震懾力,以防迷惑基層百姓。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武漢紅十字會管理無序,面對以上情況,需加強利用專業團隊的知識治理功能,將其社會治理效能發揮到最大化。
其次,充分發揮社區的居民、住宅小區及樓棟管理功能,解除疫情階段出現的一些非人化、故意逃避監測行為等[2]。比如,針對疫區返鄉人(即便監測結果是健康)一律采取不可進入園區、城區的粗暴行為,社區應積極將自身的社會互助功能發揮出來。
再者,在信息化社會中,部分企業的響應能力可能藥高于政府部門,應吵到企業結合市場化機制幫助人們解決生活基本物資供應、服務保障等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階段,淘寶、順豐等企業表現出超高的工作效率,另政府部門十分驚嘆。
最后充分發揮社會專業人士及民間“領袖”作用。比如招募心理疏導師對特殊群體進行心理疏導、生活關照等;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在媒體中發聲,對社會輿論發揮正確引導作用,督導社會群體不信訛傳訛。
2治理機制問題
首先,面對社會上不同的治理主體,因其在權威性、信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應急管理部門應擬編相配套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比如針對社區而言,需要設置責任人與組織協調管理、物資協同機制等;針對社會個體,要嚴格執行民間聲譽、獎罰機制等。
其次,為整體提升社會治理效率,應確保信息交互的高效性,以快速協調信息為支撐,最大限度的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回顧本次疫情,不難發現存在著捐款資金到位不及時、醫用級生活物資配置欠缺科學性等不足,這也提示不同部門間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十分嚴重的“孤島效應”。面對以上情況,加大對大數據技術的利用力度,提升信息交互的快捷性,逐漸應對信息資源共享效率偏低的現實問題。比如通過實施戶籍共享機制,能較快速的解決人員在不同城市之間流動時的身份確認問題。
最后,重視“城市大腦”的構建情況,加速建設腳步,在大數據、物聯網等高端技術的協助下促進數據融合過程,將數據化治理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將信息不對稱問題給國家、社會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本次疫情中,浙江地區能在較短時間內控制疫情進展過程,杭州的阿里云、個推等數據公司以及“城市大腦”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積極建設數據征召機制,在特殊時期中,各級政府可以利用法律途徑集中征召數據,借此方式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效果[3]。
3治理責任問題
從某種角度分析責任機制是社會治理體系的保障制度。中國作為擁有一個十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一定要整體增強自身依法治理能力,這樣才能使疫情防控過程有更強大的保障。編制治理責任機制時,確保治理主體明確化、準確梳理治理目標對象及其責任相關性是基礎工作,上到黨中央,下至基層組織均要做到勇于承擔責任。在“全國一盤棋”思想的指引下,中央要精準統籌儀器防控中不同參與方之間的關系,針對重點人員、場所,均要嚴格執行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嚴禁出現“一刀切”的情況。
三 結束語
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波及面的廣泛性均是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在后疫情使其積極建設現代環節社會治理體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及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利用我黨先進思想武裝全國人民,在科學的社會治理思維方式協助下,整合多元化治理主體,更坦然的面對新時期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打造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獲得新的發展,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雷瓊,喻衛斌.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的社區治理:邏輯、困境與出路[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20,22(12):27-31.
[2]劉乃梁.公共危機的社會共治:制度邏輯與法治進路[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14(06):114-124.
[3]余揚.新冠肺炎疫情視閾下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進路[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6):7-13.
中共凌海市委黨校? 遼寧? 凌海? 1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