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
摘要:幼兒處于行為習慣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相關培養工作一直都是幼兒學前教育的重點內容。為此,幼兒教師就要對此有所重視,從一件件小事入手,慢慢引導,促使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學前教育的特殊性,并對于學前教育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方法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幼兒:學前教育、行為習慣、培養過程。
分類號:G612
引言:對于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言,主要指的是滿足幼兒個人發展的需求,在生活、道德以及學習層面展現出來的個人行為,主要包括品德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等。由于幼兒年齡小,完全屬于一張白紙,可塑性很強,因此相關培養工作就變得非常重要。
一、學前教育的特殊性
在學前教育中,主要面對的對象是3到6歲的幼兒。而教育工作的執行者是老師,教育場地是幼兒園。相比于九年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具備較高的特殊性,具體體現于三個方面。
其一,學前教育并非是知識學習。學前教育又稱作是啟蒙教育,通過合理引導,幫助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優良的個人品質。不僅如此,在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還能形成優良的個人觀念。
其二,游戲是最為有效的教育方式。3到6歲的幼兒活潑好動,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十分感興趣。因此,通過游戲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其興趣和滿足他們的年齡特點,從而使其積極參與進來。通過參與活動,逐步養成良好的個人品質。
其三,注重潛力挖掘。對學前教育來說,其重點并非是知識內容的灌輸,而是基于幼兒自身的年齡特點,促使其潛能得到激發,讓其朝著健康快樂的方向發展[1]。
二、學前教育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方法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
多數幼兒都十分好動,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但同時缺少應有的辨別是非能力。在幼兒園教師一直都是其最為信任的人,也是最喜歡模仿的人。每當教師做出任何舉動,幼兒都會嘗試進行模仿。所以,為了培養幼兒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就需要堅持立德樹人理念,做到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但凡要求幼兒需要做到的事情,教師自己一定也要做到,而不讓幼兒去做的事情,自己也堅決不會違反。
例如,為了培養幼兒“懂禮貌”的好習慣。每天早上,當教師見到幼兒的時候,就要主動向其打招呼,面帶微笑說一聲:“早上好!”在幼兒離園的時候,教師也要主動向每一個幼兒揮手,并說一聲:“明天見!”同時在日常教育中,教師還要告訴幼兒們,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是一個禮貌行為。通過長期引導之后,幼兒們就會慢慢轉變自己的想法,也開始嘗試與他人打招呼,不僅會向老師打招呼,還會向其他小伙伴打招呼。如此一來,幼兒就形成了良好的個人習慣。
(二)加強訓練鞏固
良好的習慣并非短時間內就能形成,而需要多次訓練,慢慢鞏固。因此,教師就需要在幼兒的生活中逐步滲透,通過長期努力,使其行為有所轉變。
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教師就要對幼兒進行引導,在公共場所的時候,不能隨地大小便,在吃飯之前,應當認真洗手。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嘗試在班級中設置一個“文明之星”平臺,對于每天表現最為文明的幼兒進行獎勵,因為每名幼兒都有著很強的好勝心,渴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因此他們就會十分努力,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規范的要求,完成每一項任務。通過長期努力,他們的行為習慣就會逐步養成。
(三)積極利用游戲
一般來說,幼兒都非常喜歡游戲,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其這一特點進行利用,從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由于幼兒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都會給予其無盡的寵愛,很容易使其忘乎所以,時刻將自己當作中心人物,變得極為自私。每當在幼兒園遇到了一點小事時,就會與他人吵起來。顯然,如此對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沒有任何益處。為此,教師就可以采取做游戲的方式,在教育活動中滲透德育理念,促使幼兒的行為習慣得到培養[2]。
例如,為了對幼兒的合作意識進行培養,教師就可以在班級中開展猜謎游戲。教師將全班幼兒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置一名組長,該組長需要為其他小組的幼兒出字謎。每一組輪流說一次,其他小組負責猜,看哪一組既答得快,又答得多。每個幼兒都不希望自己所屬的小組失利,因此都會十分努力,積極答題,認真思考。最終分數最高的小組視為獲勝。教師需要為獲勝小組的幼兒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讓其在未來的活動中再接再厲。通過這一方式,小組幼兒的團結意識便會強化,認識到了協作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做到相互尊重,繼而彼此成為好伙伴。
(四)注重家園合作
家長是幼兒最早的老師,為了促使幼兒健康成長,家長自然也要一同參與進來,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針對這一情況,為了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教師就可以定期開辦家長會,告知廣大家長自己孩子在幼兒園中的實際表現,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并讓家長一同配合。
例如,有的幼兒在玩完玩具之后,總是不喜歡把他們放到原來的位置中,隨便扔在了地上。為此,教師就可以和家長溝通,讓其一同監督。在幼兒回到家后,如果仍然有著這樣的習慣,家長就可以和他深刻交流,告訴他這一行為的錯誤性。通過慢慢努力,幼兒們就會逐步轉變個人想法,不再選擇隨便亂扔玩具,而是會將其好好放回原處。若教師發現了幼兒的改變,就要給予其贊賞,并將這一表現告知家長。如此一來,家長們便認識到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報,因此也會繼續努力,和教師一同協作,為幼兒的成長提供合理引導[3]。
三、結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幼兒的實際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具體包括多個方面。因此,教師理應對此有所重視,結合幼兒們的日常行為情況,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逐步引導,慢慢促使幼兒們轉變自己的態度和想法,加強自我約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此一來,幼兒就能更好地成長,為自身的實際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楠.淺談學前教育中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J].好日子,2019(29):131-132.
[2]馮麗莎.淺談學前教育中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022):55-56.
[3]何政娣.幼兒學前教育中的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C].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0(12):46-47.
黑龍江省大慶市油田公司礦區服務事業部托幼中心龍慶總園悅園一幼? ?黑龍江省 大慶市 16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