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由于這一學科知識非常抽象,單純地依靠語言進行講解,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诖耍ㄟ^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促使學生在有效的情境體驗中,完成理論知識的內化,提升課堂學習效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有效提升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實現了這一學科的育人價值。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切入點,對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開展現狀和改進措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體驗式;問題;對策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該課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情教育和法律知識進行了有效的整合,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具體、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诖?,在新課標下,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重新審視,明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不斷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這一學科的育人價值。
一、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已經逐漸走進課堂,成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來說,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情境體驗創設不當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教師在開展情境體驗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在教學中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思想道德價值要求,最終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等”。要真正實現情境體驗教學的價值,教師必須要立足于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體驗中開展學習。但是在研究中發現,部分教師在開展情境體驗教學的時候,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設置教學體驗情境的時候,完全是下意識的行為;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創設情境體驗,只會打亂原有的教學秩序;也有一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教學體驗情境就是在具體的教學中,不用花費太多心思進行設計,只需要引用一些素材、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可達到情境體驗教學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景常常不夠科學、合理,難以滿足教學的要求,無法保障情境體驗式教學的順利開展[1]。
(二)情境體驗課趨于形式化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展開教育,最終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調查和研究中發現,部分教師在開展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為灌輸知識服務的,為了知識教學而創設情境,并將與實際教學內容無關的情境進行排除。在這種情況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僅僅只是短時間內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關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卻沒有實質性的提升。可以說,在這種情景體驗下,學生并未在特定的教學情境體驗中,受到真正的觸動,無法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難以實現情景體驗式教學目的,使其逐漸趨于形式化。
(三)情境體驗的內容無法引起情感共鳴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下,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設置體驗情境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其實際生活相適應的內容進行情境創設。但是在研究中發現,教師在創設情境體驗的時候,并未對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處理,致使所創設的情境內容常常與學生實際生活、認知能力不相符,致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難以理解其中的問題,根本無法感受情境中的內容,難以達到預期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情境體驗式學講課堂的建構策略
(一)堅持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體驗式教學創設原則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構建情境體驗式課堂的時候,為了保證情境體驗模式的應用效果,在創設體驗情境的時候,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原則一:趣味性與真實性結合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個性的形成、發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青春期這一特殊的階段,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具有探索的熱情?;诖?,教師在創設道德與法治情境體驗的時候,必須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在情境中設置一些與學生觀念形成沖突的問題,以達到吸引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思考、解決中[2]。
原則二:開放性和民主性相統一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情境體驗教學中,最終目的就是借助一定的情境,促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觸動自身的心靈,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面對這一要求,教師在設計體驗情境的時候,就不能將其局限在課本案例中,應從教材中擴充到生活實踐中,從學校中擴大到社會中。引導學生在開放性的情境內容體驗中,發展自己的思維,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原則三:整體性與層次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設置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情境的時候,應緊緊圍繞“最近發展區”這一理論知識,設置一些具有層次性的體驗情境。具體來說,教師在設置體驗情境的時候,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設置幾個具有層次性的問題,確保這些問題之間具有由淺入深、由具象升華到抽象、階梯式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挑戰中,獲得相應能力的發展。另外,在設置體驗情境的時候,還必須要注重不同層次的問題之間,必須要具備極強的整體性,確保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一個中心:教學目標[3]。
(二)把握體驗情境創設標準,科學創設體驗情境
科學創設體驗情境是開展情境體驗式教學的基礎和關鍵,體驗的情境創設科學與否、合理與否,直接決定了實施的效果。因此,為了保障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效果,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應注重以下四個標準:(1)圍繞教學目標設置體驗情境。教師在創設體驗情境的時候,為了確保實驗情境的有效性,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對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創設體驗情境。(2)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情境。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體驗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得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創設情境,確保所創設出來的情境具有極強的生活氣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情景體驗學習中。(3)適時創設情境體驗。新課標下,教師必須要明確情境創設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了課堂教學所服務。因此,教師在創設體驗情境的時候,可在教學的不同階段中,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途徑為學生創設情境。另外,在創設情境體驗的時候,還必須要遵循適度的原則,不可過多使用,也不能使用過少,以免制約情境教學開展的效果。(4)營造情境教學的氛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體驗中,為了徹底擺脫傳統教學中雖然設置了情境,但依然無法擺脫教師教學生被動聽的現狀,還必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情境體驗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創設不同的體驗情境,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具體來說,在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遵循以上的原則,立足于上述標準,精心設置出不同的體驗情境,以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1.課堂情景劇表演。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的特點來說,由于其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探索熱情,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這一心理,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一些情景劇展示的環節,引導學生在情景劇表演的過程中,融入特定的情境中,并對情境中體現出的理論知識進行更加透徹的理解,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
2.借助生活素材創設情境體驗。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情境體驗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創設體驗情境的時候,必須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在親切的、熟悉的情境體驗中,獲得有效的認知,并產生更加深刻、良好的學習體驗。
3.結合多媒體創設體驗情境。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景體驗教學的時候,為了最大限度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需求,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情境體驗學習中,教師可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圖片和音樂等途徑,給學生建構一個更加豐富的、精彩和立體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獲得輕松、快樂的學習體驗。
4.結合實踐創設體驗情境。在新課標下,教師在創設情境體驗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具有極強實踐性的特征,通過設置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在真實的實踐場景體驗中,也實現了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真正實現了情境體驗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有效的運用。但是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致使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诖?,教師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科學、合理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更好地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趙軍.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5):98.
[2]林貴陽.借力教學情境,助力深度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60.
[3]裴玉芳.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甘肅教育,2020(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