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明
[摘? ?要]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補充國家課程資源是開發與應用校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文章分析了開發和應用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目的與意義,并對具體的開發步驟和應用過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校本課程;開發;應用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5-0071-02
分析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大綱任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課程知識,還要求培養學生的團隊交流能力、文化素養、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等,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和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1]。為達到這些教育目標,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除了應用必要的國家課程外,還應在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開發和應用高中化學校本課程。因此,學校及教師應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予以高度重視。
一、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意義
首先,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不僅有利于課程的縱向發展和橫向延伸,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提升教學效果。其次,能滿足學生的實際成長需要,達到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2]。因為校本課程更具針對性,能將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且通過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能在加深學生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的意識。最后,通過開發和應用校本課程,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讓其以更好的姿態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的教育價值和潛力。
二、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開發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具體步驟
1.目的的確定
開發與應用校本課程的主要目的為:突破國家教材的限制,彌補國家教材的不足,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3]。基于此,在制訂和完善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首先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點,以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為方向,設計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參加各類化學知識學習活動,讓學生體會和感悟化學的深層意義。例如,在人教版化學選修5第五章第二節 《應用廣泛的高分子材料》中提到的塑料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盡管學生對其都較為熟悉,但對其生產環節中的廢棄物及其廢棄后給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卻沒有太深入的了解。由于該章節內容涉及的領域較多,如環境污染、材料應用及化工生產等,因此在該章節內容的基礎上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核心素養。
2.內容的確定
在確定校本課程內容時,應注意內容不僅要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還要能滿足學生能力提升的需要[4]。其確定方式為:通過隨機問卷調查,從中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且具有高中化學學科特色和引導作用的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內容,以此強化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和對終身學習的理解。基于本校實情,校本課程分別四個層次的內容,分別為趣味化學、課本化學、生活化學及綜合實踐。對于趣味化學,主要設置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化學問題的欲望;對于課本化學,其主要依托延伸知識,引導學生深入化學最深層,激活其化學創新和探究意識;對于生活化學,主要是利用生活教學資源,強化學生的生活態度,讓其擁有科學的化學思維和社會責任意識;對于綜合實踐,主要通過各類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各項知識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端正化學學習態度的目的。
3.方法的確定
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方法,首先,應依據教育資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點進行多方面的詳細設定,例如核心素養方面、實踐能力方面及理論知識方面等。其次,要在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教學效果的保障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撐。在挖掘前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必須要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二是必須要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三是必須要清楚學生學習化學的障礙所在。最后,應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增加校本課程內容的實用價值。
4.內容的編寫
在編寫校本課程時,首先,內容的設定要符合學生思維的變化趨勢;其次,為保證內容的嚴謹性,參與校本課程編寫的教師要進行長時間的資料收集與加工,并共同商討斟酌,形成初稿;最后,要對初稿進行相應的檢驗,具體可抽選一些學生代表進行實驗教學,以檢驗其效能,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完善后將其印刷成書。
三、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應用
1.前期準備
首先,在進行校本課程教學前,教師應充分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其次,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化學素養和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完成課程學習要求(此方式能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最后,教師應提前準備好演示實驗及教學用具[5]。
2.教學應用
應用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最終目的,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進一步檢驗校本資源的有效性,并就檢驗的結果對其進行改進,還能滿足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例如,教學《化學電源》前,教師設置相應的問題串,以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問題一:生活中常見的化學電池有哪些類型?問題二:這些電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問題三:不同類型的化學電池,其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么?參考的標準有哪些?問題四:化學電池對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問題五:我們應如何有效利用電池,回收電池,保護環境?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深入思考,厘清各個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以更加專注的姿態投入到課程教學活動中。
在校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要求學生事先收集生活中自己使用過的電池,如常見的紐扣電池、七號電池及五號電池等,并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將電池的相關信息整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然后再引導學生對電池進行拆分,繪畫出電池的橫截面,了解電池的結構和材料,進而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電池成分、材料構成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在實驗中自行總結酸性電池和堿性電池的優缺點。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自行制訂實驗方案,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了培養,同時在小組討論中提升了交流能力。經過化學實驗,學生除了能夠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外,還了解到了電池對環境的巨大危害,能夠更加重視生活中電池的回收,提升了環保意識,培養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3.課堂小結
課尾主要對整堂課進行小結,目的是幫助學生找出自身的不足,并進一步改進完善。因此,在學生進行完實驗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回到課堂開始之前的課題上,讓各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將小組的觀點表達出來;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匯報結果對本課內容及重難點進行總結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課堂評價中,可以是師評,也可以是生生互評。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客觀評價,讓學生能夠形成對自我的客觀認識。
綜上,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高中化學原有課程已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需求,對教師和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為豐富教學課程,滿足學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我們課題組成員經過兩年多的深入研究并結合玉林高級中學的辦學理念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出一系列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豐富多樣且多學科參與的特色化學校本課程,如《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化學與環境》《化學與材料》等。校本課程更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潛能,引領學生形成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馮杰利,韓立新,王艷芝.基于北京中考改革新方案的初中化學教學嘗試:開發與實施生活中的化學校本課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14):53-55.
[2]? 章昊.依托化學校本課程 發展學校科技社團:以“趣味化學”實踐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13):48-51.
[3]? 陳艷梅.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校本課程開發:《實驗化學之“美麗的晶體”》校本課程的實施與教學反思[J].化學教與學,2018(12):34-36.
[4]? 劉英琦.校本課程開發“五環雙錐模式”的構建:以化學校本課程開發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8(16):46-49.
[5]? 林斌仙.高三化學利用校本教材高效復習:基于省級課題《面向藝術類高考學生的高中化學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8(10):158-159.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