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改革思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融入,使學校主動通過不同方式完善教學環節。在初中英語課堂內,教師主動融合核心素養思想,為學生提供寬泛的學習平臺和空間,讓學生找到英語學習的有效方式。以核心素養思想為基礎,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會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文化素養的提升,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本質,激活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動性,強化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進步,全面培養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核心素養思想視角下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分析
一、 引言
初中英語教師積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思想,依據教學本質要求以及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不同能力,對課堂中的教學方式進行完善,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會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領略英語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的成長。在課堂教學中融合核心素養思想完善教學過程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課堂教學為依據,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會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實效性的提升。教師要善于分析課堂教學現狀,從不同角度增強教學過程的吸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二、 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目標模糊
在初中英語課堂內教師的教學目標較為模糊。在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僅以教學需求為基準設計教學目標,忽視學生的實際能力、忽視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狀態。教師目標設定過程不夠健全、考慮不到位,導致英語課堂中的教學目標難以達到,學生逐步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喪失信心,課堂內方向模糊、界限不清,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知能力逐步降低,不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同時不利于學生完成英語知識學習。
(二)教學方法落后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僅僅沿用傳統方式完成英語知識講解,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忽視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僅沿用傳統模式讓學生完成單詞、語法、課文等內容的學習,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總體學習效果的提升。
此外,教師忽視核心素養思想等先進思想內容的融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結果呈現不健全性,不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綜合發展,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思想能力的提升。
(三)評價標準不健全
教師的評價會轉化為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動力。在初中英語課堂內,教師要不斷更新評價標準,完善課堂教學環節。但是,初中英語教師實際對評價過程考慮不周、評價標準不健全,學生難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形成動力,不利于學生參與英語課堂中的互動。
教師缺乏評價性的課堂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參與,喪失了教學的吸引力,不利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使學生的學習信心逐步降低,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中提升學習能力,阻礙了課堂教學效果的顯現。
三、 核心素養思想視角下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一)設置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情感感悟,增強學生的語感。在教學情境中教師教學不同的英語知識內容,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是教師強化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在英語課堂內教師以設置教學情境方法為基礎,讓學生鍛煉不同英語內容的表述,讓學生增強英語知識使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Saving the World”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在課堂中講解基礎英語知識,隨后在課堂內讓學生完成英語知識的學習鍛煉,在課堂中設置教學情境“Explore the mysterious world”教師指引學生依據本堂課中的教學重點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完成基礎知識探索學習,隨后讓學生適當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內容加以分享,教師首先舉例如:“Pollution and over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are difficult problems in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refore, we should start from small things in our daily lif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ave resources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save the world.”教師可以指引學生依據教師的例子,完成不同的練習,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升總體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表述,會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思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的模式,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發展,以實踐活動為基礎,教師健全課堂教學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英語學習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的完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塑造課堂優秀氛圍,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方式。
例如,在“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首先講解本堂課中的“Words, grammar, text, composition, reading, etc”內容,隨后注意在課堂中構建實踐探索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索不同的“Entertainment ”和“ Friendship”。學生依據教師的指引,完成相應的練習,在實踐探索中指引學生找到不同的學習方式,就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在實踐活動的總結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分享成果,開展“Report on practical achievements”活動,Let students share the friendship and entertainment in life,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落實核心素養思想,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融入信息技術,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
信息技術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融入,有助于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方法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模式基礎上強化知識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找到英語學習的有效方法,指引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塑造優秀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強化成果、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這是教師在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思想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l”的應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魅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to explore different ways of English expression,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in different regions,或者讓學生在課堂中探索,相同物品不同語言的表述方式,讓學生感受英語文化的魅力。如:“我最喜歡吃蘋果”和“I like apples best.”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嘗試不同的策略,會提升學生的語感,強化學生的文化品格。
(四)組織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過程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在初中英語課堂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合作學習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之間相互指引方法、指引不同的方式完成知識探索,在合作學習基礎上教師強化不同的教學方式,通過有效指引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找到學習方法,通過合作學習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知,會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進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強化學習能力。
例如,在“Learn about China.”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cooperative learning”讓學生從不同維度完成英語知識學習。如:“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food, Chinese spirit, Chinese history, etc.”在教學中指引學生從不同維度學習知識,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總體成效的提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也要“Let the students complete the word examination, language dialogue exercises, etc”,實現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積極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完善和探索,讓學生領略學習的魅力和優勢,促進初中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讓學生找到英語學習的方向,會推動初中生綜合學習時效性的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不同方法、不同策略也會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增強。但是,在取得豐碩的教學成果之后,教師仍需探索英語課堂與核心素養思想融合的其他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秀、寬泛的平臺環境,讓初中生完成英語知識學習,主動探索英語學習的方法,全面增強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燕,吳潔.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初探[J].貴州教育,2020(18):22-25.
[2]李明遠,蔡玉環,高艷芳.核心素養下促進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評論,2020(9):72-81.
[3]占秀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淺析[J].新課程,2020(36):27.
[4]張敏.核心素養視角下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36):137.
作者簡介:
廖雪梅,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