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艷慧
摘 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而朗讀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學習、思考,在朗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指導朗讀上下功夫,點亮小學語文課堂。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感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朗讀;高效;能力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而在小學階段,語文除了要學習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培養小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愛好和真情表達。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落實在“朗讀”上,發掘“朗讀”的訓練點,讓學生把語文與朗讀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重視聽、說、寫,而忽視了讀,使得教學效果不太理想。下面以《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為例,淺談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讓“朗讀”點亮語文課堂,讓閱讀教學更高效。
一、強化示范,整體感知
筆者先從語音、語調、語速、重音、停頓上把握,再有感情地示范朗讀全文,將自身的情感帶入課文中,最后試圖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學生在傾聽中能感知課文內容,明白故事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14個孩子的傳奇故事,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二、找描寫方法,抓關鍵詞句
(一)抓語言,促朗讀,體心情
“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這是地震發生后,面對這位父親完全失控的情形,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來勸阻這位父親之后,父親的三次回答。筆者把這三句話呈現在大屏幕上,引導學生感受父親說這句話的語氣。雖然是一樣的意思,雖然有些重復,可父親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通過朗讀感悟,交流碰撞,引導他們概括這三個詞:懇求—焦急—憤怒,并引導學生:面對好心人,父親懇求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幫助;面對消防隊長,父親就像見到了救命稻草一樣,心情很焦急;面對警察的無情警告,父親內心很悲憤。前后聯系起來朗讀,學生不僅體會到了父親的心情,還讀懂了父親的所思所想,讀懂了父親讓人揪心的心理起伏變化。
(二)抓關鍵,設情境,促朗讀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時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于是創設了幾種情境:(1)當父親看到一片廢墟悲痛欲絕時,讓他重新站起來,并執著堅持的正是這句話(學生讀);(2)當眾人來阻擋他,讓他離去時,不斷回響在他耳畔的也是這句話(學生讀);(3)當危險來臨時,給他信心和力量支撐的是這句話(學生讀)。讓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讓學生深切明白這句話中凝聚著深沉的父愛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句話是支撐父親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他挖掘前行的道路,也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父親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來。我立即沖著學生為父親豎起了大拇指。
(三)深挖動詞、數詞,想象情境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我抓住動詞“挖”,讓學生想象在當時沒有任何挖掘工具的情況下,僅僅靠一雙手在瓦礫中不停地挖,是什么樣的情景?可見“挖”得如此辛苦、如此艱辛。順勢讓學生說一說還能換成什么詞?學生說換成“刨”“扒”“搬”“抱”。然后依次換讀一遍,體會好不好。結合當時的情境,在“挖”“搬”“刨”的過程中會碰到什么情況?學生體會到還是“挖”好。又通過指導幾個羅列時間的數詞,朗讀時語速緩慢、低沉,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示范讀、齊讀等方式方法,感受父親挖掘的時間之長,從側面反映了父親的態度之堅定,表現了父親對兒子那份深切的愛。
(四)想神態,樹形象
抓住關鍵詞“滿臉灰塵”“布滿血絲”“破爛不堪”,先讓學生閉著眼睛靜心聆聽,我有感情地朗讀,頭腦里想象父親當時的樣子。在低沉的音樂聲中,學生眼前仿佛出現了父親的形象,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父親的辛勞,體會到這是一位堅韌不拔、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三、練筆伴朗讀,情感達高潮
“讀”“寫”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在練筆和朗讀的過程中將情感融入進去。播放汶川大地震感人圖片,同時播放感人背景音樂,并深情地描述畫面的內容,這時看見有的孩子眼睛濕潤了,淚珠在眼眶里打轉,有的孩子還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感情被激發出來,情感已達到高潮。此時,說:同學們,天下的父母千千萬,但他們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此時此刻,我已經被這位父親感動得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這位偉大的父親已經堅持挖掘了36個小時,可兒子還生死未卜,這一刻,父親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呢?請拿起筆寫下來吧,短短幾分鐘,孩子們一氣呵成,暢所欲言。
郭××說:“兒子堅持住,記住父親對你的承諾,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相信父親一定會把你救出來的。”
沈××說:“兒子一定要堅持住,爸爸來救你來了,我一定要把你救出來!”
李××說:“兒子,我的好兒子,你一定要堅強,記住爸爸常常對你說的話,無論生與死,無論發生什么,爸爸都會與你在一起。”
……
同學們動情地朗讀表達了父親的心聲,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位父親無限的敬仰和敬佩之情.
以上是筆者針對《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對學生有效朗讀訓練的指導。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情感,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潛移默化地在朗讀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和能力。